分享

叶权锋老师讲姓名文化——“字”的讲究(一)

 水木年华138 2017-09-09

古人除了有自己的姓名外,还在第二称谓——字。

字是名的补充,二者互为表里,所以字又称表字。如《史书.老子例传》是这样介绍老子姓、名与字的;“姓李,名耳,字伯阳。”

颜之推的在《颜氏家训》中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许多人的名字与字在字义上是有联系的。

取表字,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习俗,从周代起一直延续到近代。“童子无字”,取字是成年的标志。《孔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笄(ji),指女子可以盘发插簪的年龄。这里说的是男子20岁的成年时举行冠礼(结发加冠),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此时他们可依据本名之含义而取别名,称之为取表字。

为什么一个人有了名还要有字呢?因为从古代起就有个规矩,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名一般用于郑重、严肃的正式场合,并作为在长辈、上级、平辈面前的自称;上级对下级,长辈对后辈可直称其名;然而对上级、长辈与同辈直呼其名就显得不礼貌了,不可呼其名,必须称其字,以表示尊敬,男子二十而冠,可为人父,辈份提高了,晚辈不可再呼其名,所以这时候要加冠取字。

古人取字是极为重视和讲究的。字一般为两个字,少数也有三个字,其意思与名的字义相关联,二者相得益彰,有的还按音律要求讲究平仄对仗,称呼起来琅琅上口。例如战国时其诗人屈原,姓屈名平,字原,《尔雅》中在“广平日原”之句,原与平在意思上相关联。又如孔子的学生颜回,字子渊,《说文》解释说 “渊,回水也。”,回是旋转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