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动武侯|周涛:大数据时代用真性情和大情怀书写人生,做出让世界尊重的原始创新

 资源分享大叔 2017-09-10

感动武侯|周涛:大数据时代用真性情和大情怀书写人生,做出让世界尊重的原始创新

周涛,四川成都人,1982年4月出生。博士,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于2005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统计物理与复杂性,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

“有些了解我创业历史的人,掰着手指数我的企业和资产,几千万、几亿、几十亿……然后看着我千年不变的穿着,就认为我是一个艰苦朴素不懂得享乐的人,甚至笑话我是榆木脑袋。其实恰恰相反,我是一个非常了解生活品质,而且非常资深的吃货,也从来不觉得高级的享受是一种耻辱。”在自己的新书《为数据而生》序言中,周涛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周涛,被看做中国最年轻有为的大数据专家,他不仅做大数据研究,而且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在大数据创新实践上一直卓有成效。谈及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周涛笑了,先卖了一个关子,“我们能谈点有情怀的事吗?我觉得不管做什么,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你有没有做出让世界尊重的原始创新?你所做的事情,能够为我们的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什么样的重大贡献?”

感动武侯|周涛:大数据时代用真性情和大情怀书写人生,做出让世界尊重的原始创新

成长:神童背后的秘密

3岁学会打麻将,6岁自学完小学4年的课程。15岁考入成都七中理科班…… 中国有句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周涛现在的成功是否与年少时的“神童”经历有关呢?

周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哈哈,那都是传说。我是土生土长的玉林人。你想知道真实的生活吗?在我们家住的那个老院子里,我是远近出名的‘费头子’。”4岁那年,周涛随父母搬到了位于玉林街道的无线电厂宿舍。他回忆说,当时的成都走出一环路就是农田,为了好玩,他经常和小伙伴去“偷点铁丝卖”,“点火弄烧烤吃”,“有一年还不小心点了一场大火,把大人吓惨了,还好邻居们还来安慰我,说小孩子犯错不要紧,关键是以后吸取教训。”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成为周涛人生中难以忘记的画面,他说自己喜欢生活的这座城市,特别有人情味,有生活气息。”

上大学时,周涛是个“逃课大王”,连授课老师都不认识他。但他不上课并不是因为偷懒,而是他觉得听课浪费时间,因为他已经提前学会了老师讲的课程。周涛喜欢读各种书籍,金庸的《神雕侠侣》至少看了10遍,中国现当代的几乎每位作家他都了如指掌;他还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运动;围棋、象棋也是高手。

可能正是由于“不务正业”的作风,才造就了如今内心无比丰富、充满人格魅力的周涛。25岁那年,周涛到瑞士弗里堡大学读博,已经在“复杂网络”小有名气的他突然决定调整研究方向——如何利用统计物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信息科学的问题。周涛经常在实验室熬夜苦干,并且坚信:“研究别人还没有或者很少涉及的领域,尽管危机重重,但是想到有一天中国人也可能成为这些领域的开拓者,我就斗志昂扬”。

感动武侯|周涛:大数据时代用真性情和大情怀书写人生,做出让世界尊重的原始创新

2010年1月5日,年仅27岁的周涛回到成都,成为电子科技大学同时也是全省最年轻的教授。对于自己的回归,周涛骄傲地说:“我喜欢这座有温度、有情怀,生我养我的城市。而且我相信,我能为我的国家乃至世界做点什么。”

说到做到。在大数据领域,周涛正一步步接近梦想——2011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最年轻获奖者),2011年入选四川省“百人计划”,2012年获得国家首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奖,2015年获得共青团中央授予的“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并与屠呦呦等七名个人和北斗导航等三个团队共同当选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教育:当理想主义情怀的老师

2010年,年仅27岁的周涛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回到学校,周老师坚持着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有的老师不喜欢种银杏树,因为没有人喜欢在自己逝世的时候还看不见一树的灿烂,因此更多的人转而种下了牵牛花。或许,我的年龄是个优势,我愿意现在就种下教育研究的银杏小苗,为它浇水,期待50年后的茂叶参天。”

周涛认为,中国的教育处于很尴尬的程度,首先大部分人没有学会如何去面对失败,面对巨大的痛苦、挫折。但整个人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失败对大学生来说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大学生能从中学到很多人生经验,这样的人生才有力量。

“我建议我的学生多读书,有时间就看,哪怕你就是从读书中看点科学家的八卦,我认为对你来说,也是一种滋养。只有真正关注到这个领域的人情世故,才说明你真正想要思考,并且从中找到了思考的角度。”这一次,周涛和他的团队找到了“大数据”中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寻找校园中最孤独的人。他们从电子科大3万名在校生中,采集到了2亿多条学生行为数据。这些数据来自选课记录、进出图书馆、寝室,以及食堂用餐、超市购物等数据。通过对“一前一后刷卡”的记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个学生在学校有多少亲密的朋友,比如恋人、闺蜜、死党。

“我们寻找到了800多个最孤独的人。他们平均在校两年半时间,一个死党都没有,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周涛分析,大数据背后表现出这些学生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这些人中17%的人可能产生心理疾病。由此,学校可以对这些学生更加关注,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感动武侯|周涛:大数据时代用真性情和大情怀书写人生,做出让世界尊重的原始创新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并没有那么多的云遮雾绕,而是相当接地气。”周涛用身边的例子和最直白的表述,拨开大数据的神秘面纱,描述了一个常人可以触摸的数字化时代。言语之间,周涛都透露着浓郁的人文关怀,他认为教师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人,“我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经验外,我也把他们当作学习的对象,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合作者、伙伴。中国教育也需要更多具有纯粹理想主义与教育情怀的老师。”

创业:贡献比得到更体现价值

“80后”最年轻教授、电子科大博导、最具国际影响力科学家……周涛身上这一连串的学术光环已令无数人仰望。最关键的,周涛还是个接地气的教授。走出实验室,走出课本,周涛成为创业场上的实战派。

2009年联合创立的大数据科技公司,目前市值超过30亿元。目前,周涛创立、联合创立和投资的20余家大数据企业市值总和超过百亿。

“创业的风险比较高,但创业也是一件能令人兴奋的事情。”周涛认为,大数据创业,需要集中精力做好五方面功课:找准市场的痛点、具备有优势门槛的核心技术、组建一支专业管理团队、找到优质的数据合作方、选择一家懂自己的基金。周涛认为,大数据创业首先需要从市场的痛处着手,找准市场的核心需求。如果只有技术,并没有寻找到匹配的市场,手中拿着刀再去找牛,这样的创业一般会失败。“如果现在大家都等着杀牛,我就可以考虑如何去做一把好刀,这样的尝试一般能成。”

大数据给整个社会带来从生活到思维上革命性的变化。站在大数据3.0时代,周涛感慨地说:“分割的数据价值有限,只有实现数据的流动才能最大化数据价值。”他认为,这个观点也同样适用于当前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数据的关联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一名用户既在微信上,也在微博上,同时还有线下医保、社保等数据,以及交通出行数据。要了解一名用户,这些数据都需要关联起来进行处理。”

感动武侯|周涛:大数据时代用真性情和大情怀书写人生,做出让世界尊重的原始创新

2015年8月底,周涛在成都参与创始的一家大数据科技公司,完成了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借助基金之手,短短两年时间,公司规模从3万元裂变成10亿元。“一定找到一个懂自己的基金。”在周涛看来,大数据是不能实现快速盈利的行业,很多创业公司会出现长时间的亏损局面,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个懂自己的基金。“你的投入不应在财报上有过多的要求,而是要一直支撑公司把技术做得更好更棒。”目前,国内大数据的发展多集中在泡沫较多的垂直应用领域,周涛认为,大数据未来创业的蓝海,应该集中在目前较少关注的传统领域,如健康医疗、食品安全、文化创意等领域,“因为从无到有、从0到1的创新,带来的价值增量更加可观。”

创业之路,注定不会一片坦途。周涛坦言自己也有错觉,“比如觉得某一项研究应该取得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但实际上推到市场的时候,才发现并没有戳到市场的痛点,甚至连痒点都不是。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创业,惧怕挫折,担心失败,畏惧痛苦,中国的教育就是缺少对挫折失败痛苦的教育,这实际上是非常不好的事情。”周涛说,每当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小时候“哭鼻子”的情形就会浮现在脑海里,“有一年我代表四川省到杭州参加奥林匹克计算机竞赛,比赛一结束,我就躲在宾馆里哭,那种挫败感非常强烈。”

其实,一个人能够承受多大的风险取决于他自己,看他给自己内心定义最本质的诉求是什么,如果说一个人的本质诉求是追求金钱,当他把大部分的财产都押宝去赌一件事情但失败了,这时候对他打击就很大;你把自己人生所有的幸福快乐都挂念在一个人身上,这种价值观就很容易让你的生活陷入到各种波折中,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提高人生修养,要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完善,或者是给社会做更多贡献,人生追求不是唯一的,你的人生就会变得很从容。

感动武侯|周涛:大数据时代用真性情和大情怀书写人生,做出让世界尊重的原始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