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丨以优质步行环境引导城市更新

 冬可燃冰 2017-09-10
1
前言


二战后,欧美发达国家经历了工业转型的过程,原本繁荣的中心城区开始衰落,城市更新(UrbanRegeneration)应运而生。旨在复兴衰落的中心城区,改善环境,吸引人口和新的工作机会,刺激经济增长与恢复城市活力[1]的城市更新活动如今正逐渐替代新城建设,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英国作为较早工业化的国家,也在二战之后持续进行城市更新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英国城市更新的高潮期,主要采取两大类更新策略即地产导向和文化导向地产导向策略是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对城市中心的土地再开发,例如建造大量的办公楼、住宅、酒店等。文化导向则是利用老城区的种种怀旧文化的打造吸引创意产业的投资,例如通过城市设计和公共艺术提升城市形象。


两种方式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常常同时使用[2]。而高质量的城市室外空间则是实现城市更新的基础,无论是建筑、广场、道路还是水景、公共艺术等各个方面都需得到相应提升。英国谢菲尔德市作为典型的工业转型城市,其“黄金路线”项目就是以鼓励步行的方式引导城市更新,改善城市室外空间质量,开启城市发展新思路的实践项目


2
“黄金路线”项目的建设背景


1、绿道的发展


自从19世纪中期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 Olmsted)规划的波士顿公园被公认为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之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绿道在全世界不断发展。在经历了早期的绿道规划、景观设计师的绿道规划、环保运动影响下的绿道规划、绿道运动的命名、成为国际运动这5个阶段的发展[3]之后,绿道的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综合功能更加受到关注。建设于21世纪初期的“黄金路线”作为典型的城市绿道则是一个体现综合功能的优秀典范。


2、城市复兴


a.谢菲尔德城市发展历程


谢菲尔德于12世纪时沿着顿河(River Don)和希夫河(River Sheaf)发展成为贸易集镇,14世纪晚期到19世纪以发达的钢铁生产而闻名世界。16世纪英国内战后重建期间,城市先前的栅格路网大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规整的路网格局及自由分散的城市开发


到20世纪80年代时,随着钢铁工业的衰败,老城区繁荣不再。老城区的衰败带来大量废弃的厂房及闲置的土地,环境质量下降,失业率上升及城市蔓延等问题[5]。中心城区不能吸引市民,周边的地价随之降低,商业衰退,繁荣不再。而面对扩张的城市,人们对机动车越来越依赖,非机动出行比例大大降低。进入1990年代,城市实现了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成为其发展重心[4]。


b.“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定及“城市之心”复兴计划的执行


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城市问题,谢菲尔德市政府及时制定了“城市更新政策”(Urban Regeneration Policy),通过提高老城区环境和基础设施质量吸引投资与开发,使其成为办公、居住、零售、教育、休闲等功能混合的用地,旨在阻止城市边界的持续扩张,从而复兴“城市之心”


从1995年到2006年,作为城市更新政策执行之中的核心项目,英国谢菲尔德市的中心城区即“城市之心(Heart of the City)”的总体规划经历了方案的提出、反复修改和完善到各建设项目最终实施,这期间多次开展公众参与活动,采纳了广泛的公众建议。


“城市之心”由一系列重要建筑物及户外公共空间组成,例如谢菲尔德镇政厅、市政厅、克鲁斯堡大剧院和冬园温室等等,还有一些高质量的室外公共空间,例如和平花园、巴克水池广场和都铎广场,同时包括周边的商业空间,例如酒店、办公楼[6]。


“黄金路线(Gold Route)”是“城市之心”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7],是一系列为城市更新和发展而建设的市政项目[8]。它由许多吸引人的场所和街道所构成,引领着游客从谢菲尔德火车站走向谢菲尔德大学。如今,这条路线不仅促进了市民进行更加健康的步行活动,同时带动了周边区域的休闲、商业、房地产等的发展,而且成为城市经济和文化复兴及城市品质提升的象征。


3
“黄金路线”优质步行空间的创造


“黄金路线”由系列的通道与节点构成,步行街将广场、街头花园、公园等室外公共空间与温室、美术馆等可步行通过的室内公共空间连接起来,质量经过提升的通道与节点塑造了环境宜人、充满吸引力的新的城市中心区(图1)。


“黄金路线”上的每个场所都有其自身特色和独特元素,例如水景、照明及公共艺术。但是所有的场所都属于“黄金路线”的一部分,他们有共通的主题和建筑与装饰材料,比如利用了流动的水体、精雕细琢的金属和铺装石材,这一切都体现着谢菲尔德城市的历史,遵从城市中心总体规划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打造极佳的步行空间。


图1 “黄金路线”城市更新项目


1、尺度宜人且解决场地问题的水景


人们对广场上建造水景已司空见惯,但如何能让水景在愉悦人们的感知体验的同时也能解决场地上的环境问题,反之,对于解决场地问题的思考又赋予水景新的形式,希夫广场上的隔音墙式水景的设计则是经典之作。


希夫广场作为谢菲尔德市的车站门户,临近文化产业区(Cultural Industries Quarter)、谢菲尔德巴士换乘站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该广场改造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则是如何解决来自其紧邻的城市主干道上的交通噪音的干扰。改造后的广场上最为瞩目的雕塑“锋刃(Cutting Edge)”则巧妙地解决了以上环境问题。该雕塑重约80吨,长达81米,由光滑的不锈钢和艺术玻璃制成,造型如同锋利的刀刃。


水被抽取至雕塑的顶部,再沿着抛光过的表面倾泻直下,不仅营造出了水光闪烁的动人景观,经过滤和消毒的水还能保持雕塑表面的清洁并避免涂鸦的发生[8](图2)。


这座水景扮演着“隔音墙”的角色,同时起到了分隔火车站和外部交通空间的作用,流水的声音阻隔了嘈杂的交通噪音,为火车站营造了良好的停留空间,人们常常驻足观赏水幕。此外,水景墙为行人创造出一条明确、畅通无阻的步行路线,连接了火车站和城市中心,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门户空间


图2 隔音墙式水景雕塑“锋刃”


结合地形落差,利用水景降低城市道路噪音对公共空间的干扰是谢菲尔德黄金路线的另一个解决场地问题的思路。设计师在和平花园入口处利用场地与相邻道路的落差设置跌水景观,与相连的围墙共同将下沉的花园环绕起来,形成内向下凹的地形,跌落的水声大大削弱了道路上传来的噪音(图3)。


图3 连接城市道路的台阶处的跌水景观


旱喷、溪流、小型水池、水膜等人体尺度的水景在环境路线项目中被多次采用。从而吸引着各个年龄层人群的使用。和平花园中央位置的古德温喷泉(Goodwin Fountain)有89个独立喷头[8],每逢夏秋季节,这里是受儿童欢迎的戏水场所。


孩子们聚集这里,穿着清凉的泳衣在喷泉中戏水,家长们则坐在边缘的坐凳上饶有趣味地观看孩子们。围绕古德温喷泉的多块大草坪的边缘流淌着“陶底溪流(Ceramic Rill)”。人们在大草坪上搭帐篷、晒太阳,在陶底溪流边玩水或落座(图4)。


图4 旱喷及“陶底溪流”水景


千禧广场上的艺术水景由九个直径从300毫米到2000毫米不等的不锈钢球组合,每个不锈钢球都放置在泛起涟漪的石质边缘浅池中。钢球们被恒定的水膜覆盖,设计精妙地引入了钢铁、制造工艺、和水的主题[5]。持续流动的水体能够避免球体被涂鸦,同时保证球体具有生动有趣的吸引力,并且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能有助于为空间增添活力。


人们在宽敞平坦的广场上进行各种活动,而精致的水景则是游客绝佳的摄影对象。巴克水池广场位于市政厅前,正门两侧对称设置的两座花岗岩方形水池“漂浮”在中央,清透的蓝色水池与中央高达4米的喷泉吸引着人们观赏并坐在池边休息与聊天(图5)。


图5 水膜与喷水池


2、步行路线上的室内公共空间


在谢菲尔德的黄金路线上,布置有两处室内公共空间,分别是冬园温室和千禧美术馆。这两处场所对公众开放,人们可自由步行穿越。两座公共建筑的一层均设置方向明确的通道,将室外南北侧的千禧广场和都铎广场及东侧的美术馆相衔接,它们也是霍华德街至和平公园的重要连接空间。以玻璃为主要材料的屋顶设计令室内空间室外化。室内公共空间的加入,让整个黄金路线上的节点场所变得更加多样。


千禧美术馆是艺术、工艺与设计的胜地,冬园温室则是观赏和科普植物的展览馆,这里经常举办学术活动,充满人文与艺术气息,加之半室外感觉的室内空间在雨雪及大风等特殊天气里为人们提供了有效庇护,这里不但成为一处市民日常热爱光临的新的公共场所,甚至吸引着全国的游客参观游览(图6)。


图6 可自由地步行穿越的冬园温室


3、在户外公共空间中创造与界定停留空间空间


能吸引人们坐下休息、晒太阳、聊天或者开展其他体力活动可谓是成功的户外场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黄金路线上的各处场所均设置了形式及材质多样的坐息设施,并配合柔和的灯光设计以丰富市民的夜生活,吸引人们开展更多的户外活动。如霍华德街林荫大道下设置了12处带照明设备的不锈钢和花岗岩坐凳,以便过往行人休息。


这里的照明采用的都是发光效果好但低能耗的LED灯。石材选自当地或周边小镇的采石场,石匠手工打磨与砌筑,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小品,展现着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工艺、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此外,在夜晚从车站走出一眼就能看到亮丽的黄金路线。


此外,都铎广场先前的大多数台阶、抬升的地块和墙体被移除,以营造一个更简单、可达性更好的空间,咖啡馆露台空间也被更加清晰地界定。抬升的种植池平滑具有宜人的弧度,既能种植树木,展览花卉和草类,更是人们坐着或躺着吃东西、晒太阳、聊天的好地方。也有儿童在此追逐鸽子,跑来跑去,甚至忘情地弹起吉他。


德文郡绿地通过重新设计特色照明、坐凳、植物种植、草地圆形剧场和排水系统提升了环境品质。凸起的种植池提供了额外的坐凳,并且种植耐旱植物,全年都能为空间带来色彩。临近绿地,新建了咖啡吧出租的户外休息区域,十分受欢迎。儿童与青少年在这里滑滑板,谢菲尔德大学的学生在这里喝咖啡、聊天、晒太阳或进行各种活动(图7)。


图7 德文郡绿地内的户外咖啡座与极限运动场地


4、改进与管制交通


户外步行环境质量的提升与维护途径除了空间设计之外,很大程度上也依靠合理的管制得以实现。“黄金路线”项目对于交通的改进与管制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即铺装的改进和管控机动车


2000年,一条双向车道阿伦德尔街(ArundelGate)的“侵入”使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校园与“城市之心”割裂。城市更新项目设计团队缩窄了阿伦德尔街的宽度,重建了路面人行横道及建设林荫大道,并且重新组织了交通,这使得霍华德街更加便于步行[8]。


市政厅广场为市政厅出入口的集散空间,为了促进步行,市政厅前的萨里街也被缩窄以提供更多的步行空间。车道的柏油碎石路面改成了不规则形状的精细的花岗岩路面,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交通的速度,在交叉口有平整的路面石作为标志,这样行人在没有特殊交通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安全穿过马路。此外,路缘石被取消,行人使用更加方便(图8)。


图8 黄金路线上的步行街与城市道路交叉口


巴克水池广场上除了临街道路上出租车和残疾人代步车的运行,以及暂时在指定的停车位置停车外,禁止其他所有的机动车行车和停车。同时建立广场外的停车预备场地,并且不能够以经营为目的,从而减少对步行环境的影响[8]。通过使用更平整的、禁止车辆通行的铺装材料,去除路边石,为露天咖啡座提供空间,也能够使得在市政厅管辖区周边的人行道更加通畅。


4
“黄金路线”项目的建成效果



1、促进绿色健康出行并丰富市民日常生活


“黄金路线”项目创造了一条从火车站到城市中心区域的安全且充满吸引力的步行线路,极大地带动了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市民采取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步行及骑行出行活动。据统计,该线路上的每年的人流量都在以3%的速度增长[9],它也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路线。


黄金路线上的系列场地已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购物、集会等活动的新场所。例如改造后的市政厅前广场每逢节假日,这里则会变成集市,云集流动商家,人们在市政厅旁坐息、聊天、吃喝、弹唱或嬉戏。


在周末,市政厅的功能也得到了转换,市民在这里举办婚礼,活动往往会延伸至室外,让室内外都充满活力和乐趣。都铎广场作为翻新的克鲁斯堡大剧院(Crucible Theatre)的外环境,其开阔的空间能够为大型文化娱乐活动的举办提供场地。


霍华德街、德文郡绿地等开敞空间则受到市民尤其是学生们的欢迎,他们在这里开展各式各样的休闲、娱乐及教育活动,时而将课堂搬至绿地之上[9]。“黄金路线”项目的建成不仅推动了市民绿色健康出行活动,而且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户外活动场地,丰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进而赋予了老城区生机与活力。


2、带动地产开发及提供就业机会


“黄金路线”项目不仅为谢菲尔德市民提供了系列高吸引力的户外活动场所,也为周边新的地产开发提供了高吸引力的户外环境。地产开发包括居住区、新办公空间、零售和休闲娱乐空间,从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为居民和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设施、激发未来开发者和投资者信心等方面为谢菲尔德市带来切实的利益。统计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城市中心的核心区域已经吸引超过2亿英镑(19.4亿人民币)的公共投资和超过1亿英镑(9.7亿人民币)的私人投资;周边的办公楼租金上涨了40%,已经高于每平方英尺20英镑[9](2064元/平方米)。

5
结语


谢菲尔德市的“黄金路线”项目在国内外收获了大量奖项,成为城市更新设计的范本,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充分表明通过创造宜人的步行环境来改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可以使得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健康等多方面受益,是推动城市复兴的有效之路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从“增量”转向“存量”,由“数量”转向“质量”,人们越来越关注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空间,“黄金路线”项目对我们的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改善步行环境利于创造高品质的户外公共空间,聚集人气,通过线性空间建设带动更大范围城市土地价值的提升,从而为老城区带来新的功能与活力;其次,步行环境空间可以将城市分散的历史文化节点有机串联起来,对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直接的意义;第三,对小城镇规划设计中,不适宜建设机动车主导的城市空间,更应塑造尺度宜人、空间独特的步行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严若谷,周素红,闫小培.城市更新之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8):947-955.

[2]易晓峰.从地产导向到文化导向——1980年代以来的英国城市更新方法[J].城市规划,2009(6):66-72.

[3]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9):3109-3110.

[4]李沁.英国城市文化复兴实例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5]刘洁,戴秋思,张兴国.城市工业遗产保护策略研究——以英国谢菲尔德市城市文化复兴计划为例[J].新建筑,2014(2):82-83.

[6]Sheffield City Council.Regeneration Projects [EB/OL].https://www./planning-and-citydevelopment/regeneration/regeneration-projects.html.htm.2014-05-09.

[7]UK Landscape Award.Gold Route Statement[EB/OL].http://www./Entryfiles/1282904920UKLA2010-59-Statement.pdf.2010.

[8]Sheffield City Council.The Gold Route[EB/OL].https://www./planning-and-citydevelopment/regeneration/regeneration-projects.html.%20pdf.2011-01.

[9]Simon Ogden.Sheffield's city centreregenertion[EB/OL].

http://www.sed./research/events/seminars/urbandesign/SimonOgden.pdf.2008.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