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颅脑外伤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探析

 杏林脉香 2014-08-05

颅脑外伤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探析

颅脑外伤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高压氧治疗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促进病人早醒,提高生存质量。本院2o()84月—20094月对56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行空气加压高压氧治疗的病人进行治疗前的全面坪估,制订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及治疗中的病情观察确保病人安全,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疗效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18-74岁,平均46岁。脑干损伤36例,脑挫裂伤20例,诊断符合颅啮外伤诊断标准。入院GCS评分标准小于8分,经常规抢救及手术,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临床观察下无再出血,脑疝,脑脊液漏等情况3od后进彳亍高压氧治疗。

1.2治疗方法

除常规行神经营养及对症治疗外采用青岛平度产VC22O;型空气加压氧舱面罩吸纯氧,治疗压力为0.20Mpa,加压15分,稳压60分,减压l5分;1/dl0dl疗程,共治疗16个疗程,3个疗程后休息57d

1.3结果

本组平均治疗2()(=1,疗效判断标准按照格拉斯哥i平分的分级划分显效38例,有效ll例,无效7例。

2.治疗前心理护理与其它

2.1病情观察

对首次治疗的病人了解疾病的诊断,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包括有无禁忌症)心里状态,严格排除血气胸,颅内活动性出血等。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频率及节律变化,有无消化道出血等。讲解高压氧的相关知识,安全措施及治疗中的配合方法;教会清醒患者用吞咽动作等开放咽鼓管,昏迷病人用1%麻黄碱滴鼻以免发生中耳气压伤。

2.2防火高压氧

治疗前要换专用棉制衣服,排尽大小便,严禁将手机、打火机易燃易爆,挥发性物质,电动玩具入舱。

对昏迷患者,意识障碍,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详细检查其口袋内有否易燃易爆物品或火种。

2.3心理护理

首次治疗病人都有特殊心理过程,因此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将直接关系到病人能否坚持治疗,常规在舱前进行安全宣教和正确有效地调压动作指导外,在全程各个环节进行及时有效沟通和娴熟的操舱技巧十分重要。根据季节和病人对压力的耐受度,护士调节舱温加减压速度,播放病人喜欢的音乐,与病人多交谈,让病人感觉护士就在身边,增加病人安全感,减轻焦虑及恐惧心理。出舱后让病人适当休息,并匈问有何不适的感觉。

2.4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引起窒息。入舱前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械;气管切开病人及痰液多的要携带脚踏式吸痰器入舱;固定气管套管,避免脱落和移位,配带特殊装置帮助吸氧删,随时吸痰;治疗过程中观察面色和呼吸情况,对重度烦躁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增加吸氧效果;轻度烦躁者约束四肢,注意松紧适宜,避免肢体损伤或意外拔管;咬牙,咬舌及严重磨牙者用牙垫固定,防止咬伤;采取适当体位,避免长期受压局部使皮肤发红及压疮。

3.治疗中、后护理

3.1治疗中的护理

加压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先慢后快的原则,严密观察患者及陪舱者的表现,清楚病人不能表达者。发现其摸耳朵、煤动、患者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者,应减慢加压速度或停止加压,待缓解后再行加压。稳压时要注意舱压及氧浓度变化,氧浓度不超过23%,保持空气新鲜及时通风换气。观察病情如发现面部和嘴唇接触部位有小抽搐,出冷汗等氧中毒症状,应摘下面罩呼吸空气与舱外医生联系,采取相应措施,调节好舱内的温度,减压时要均匀减压。

告知患者禁止咳嗽、憋气,防lI气压伤,注意保暖,防止冻伤。

3.2治疗后的护理

出舱及进舱了解患者的情况,清理呼吸道及分泌物,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有无变化,患者出舱后如在6h内出现急性减压症状和体征,按减压病处理。

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治疗结束后,舱内要进行空气消毒,用/20()84消毒液擦拭舱体,紫外线消毒30-60mh~,每周做空气培养一次。

4.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病死率高。高压氧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氧分压,改善脑组织缺氧,增加血氧含量,加速组织修复,促进胶质细胞分化增殖,产生大量胶质纤维,可使损伤的神经元恢复,避免受损神经元坏死,减少坏死灶。

因此,临床上此类病人应尽早给予治疗,说服患者要坚持治疗,降低致残率。同时,要求操舱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减少生理上不良反应,防止因护理不当造成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要使病人及家属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熟练掌握人舱前、中、后的护理及娴熟的操舱技巧,这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