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医案]神经性耳聋和膈肌痉挛

 昵称47136511 2017-09-10

神经性耳聋

毕某,男,54 岁,2015 年 7 月 30日就诊。

【主诉】

右耳听力丧失9日。

【病史】

    患者于11日前大量饮酒后出现双眼眼底充血,继发右耳听力下降,未经治疗,自行好转。9日前又因搬家劳累大汗淋漓,当晚八点突发右耳听力完全丧失,伴如风吹树叶样低调耳鸣声。次日急去医院就诊,Bp:135/90 mmHg;ECG 示:S-T段低平;头MRI示:未见明显异常;空腹血糖:7.54 mmol/L;电测听提示右耳听力:80~100 db 。诊断为:神经性耳聋、2 型糖尿病、冠心病。以神经性耳聋收入院治疗。予以金纳多、丹参注射液、前列地尔静脉滴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听力下降未见明显改善,今来我处求中医治疗。现患者右耳听力完全丧失,面色少华,形体适中,性格急躁易怒,胸胁满闷不适,善太息,纳呆,口苦口干,小便频数,大便秘结。

【查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诊断】

    中医诊断:耳聋  肝胆火旺

    西医诊断:神经性耳聋

【处方】

    主穴:百会、右侧听宫、晕听区、翳风、上关、外关、中渚、侠溪。 

    配穴:后溪、足三里、风池、合谷、太冲。

【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侠溪穴、太冲穴、中渚穴、外关穴用泻法,百 会穴、足三里穴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听宫穴使针感向耳道内放 散。使用电麻仪将侠溪穴与足三里穴相连,翳风穴与听宫穴相连。 用疏波刺激,每日治疗 1 次,每次治疗 30 min。每周治疗6 次,治疗2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自觉听力恢复程度可达百分之六十。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自觉听力恢复百分之八十。去省医院做电测听,右耳听力为15~30 db。患者大喜过望,惊呼针刺神奇之处。

【按】

     突发性耳聋尚属于中医学“暴聋”、“耳聋”范畴。本案患

者属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郁结于上,又大量饮酒助肝胆之火,

肝开窍于目,耳为肾窍,火上扰于清窍,则见双眼眼底充血,突发

耳聋。属本虚标实,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另依

据经络辨证。《灵枢·经脉》载:“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者,从缺盆

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足少阳胆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后。”故选取足少阳胆经之荥穴侠溪,荥主身热,侠溪穴具有清泻胆火之作用。

肝经原穴太冲,疏导肝木,引肝胆之火下行。手少阳三焦经之中渚穴、外关穴清三焦之郁热,为肝胆之火下降扫清道路。局部取听宫、翳风、风池、上关起到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运行,开启耳窍的作用。选取晕听区,改善局部前庭耳蜗内供血,针对本虚之证,选用胃经合穴足三里补益脾胃,加百会穴,百会穴属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经,通于脑”,而“头为诸阳之会”取之 具有交通阴阳,协调十四经气之效。诸穴相配,补益正气,清泻肝胆,开窍聪耳。



膈肌痉挛

  李某,男,52 岁,2015 年 8 月 14 日就诊。

【主诉】

  间歇性呃逆 2 个月,加重 10 日。

【病史】

  患者2 个月前与人争吵后出现间歇性呃逆,紧张及生气后加重。自行口服肝胃气痛片未见效。就诊查胃镜示胃粘膜散在出血点,伴十二指肠轻度溃疡。血常规无异常,腹部B超诊断无明显异常,诊断为膈肌痉挛,胃、十二指肠轻度溃疡。给予654-2 肌肉注射,同时口服胃康灵等药物,治疗过程中呃逆仍反复发作。10天前由于情绪波动,呃逆症状加重。为求治疗今来我院。现患者形体略瘦,面色少华,呃逆连声较响亮,饮食减少,进食后呃逆加剧,偶有头晕,胸胁胀满,心烦易怒,肢体困倦,口不渴,大便溏。

【查体】

  神清语利,面色少华,表情焦虑,呃逆频作,声音较响亮,舌红苔白略腻,舌体微有齿痕,脉弦细。

【诊断】

  中医诊断:呃逆 肝气犯胃

  西医诊断:膈肌痉挛

【处方】 

  主穴:膻中、中脘、攒竹(双侧)。

  配穴:内关、列缺、合谷、足三里、照海、太白、公孙、太冲。

【操作】

  内关、公孙、照海、列缺、太冲、合谷行泻法。同时嘱患者做

腹式呼吸2~3 min。继而针膻中、中脘、攒竹平补平泻。太白、足三里行补法。

【疗效观察】

  第1 次针刺进针嘱患者配合呼吸运动,患者觉胸胁胀满症状缓解,留针30min期间未发生呃逆,起针回家晚餐后呃逆再次发生。针刺治疗6 次后,患者呃逆症状及发作时间均大幅度减小。饮食量增加,焦虑情绪缓解。针刺治疗20次后,患者痊愈。嘱其慎起居,畅情志。

【按】

  膈肌痉挛属于中医学“呃逆”范畴。中医学认为,呃逆的基本病机为中焦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所致。本案患者脾胃虚弱,当情绪激动时,肝木横克脾土,气机升降失调,胃失和降,气逆上冲胸膈而发本病,治疗当疏肝理气,和胃降逆。首先选择治疗呃逆的效穴攒竹及膻中穴,膻中为气会,可调理一身气机,宽胸利膈。又依据八脉交会穴取穴原则,选取公孙、内关,照海、列缺这两组穴位,配以四关穴合谷、太冲,共达宽胸利膈,舒解挛急之效。另选取足三里、中脘、脾经原穴太白补益后天之本,增强脾胃功能。

文/编辑  by  远征名老中医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