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这3个问题,客户、伙伴赶都赶不走

 容得草堂 2017-09-10

去中间化的互联网时代,中间代理商做成世界500强?员工自己要创业,公司不仅出钱出力,还兼带照顾父母和小孩?做快递的撬动银行贷款乳酪,银行还很满意?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对商业模式的进化解读,而有了可能。

     

 

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合作伙伴的交易结构。商业模式运行的效果和效率与利益相关者/合作伙伴的投入意愿、投入力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如果合作伙伴能提升跟我们合作的意愿,增加对与我们合作的投入,就是一个积极的商业模式信号,说明我们的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够实现不断地扩张。


要提升合作伙伴的投入意愿、投入力度,就要对症下药,很多人都会问合作伙伴为什么不给力?该怎么解决?本文从三个层面,递进式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请郑重地问他:愿不愿?




首先,问合作伙伴:是否有足够的意愿合作?这里面主要考虑的是利益诉求


任何一个合作,都需要双方投入一定的资源能力。而这些资源能力在其他地方都可能获得一定的回报,只有跟我们合作得到的收益,是高于合作伙伴其它可选方案的收益时,合作伙伴才会有意愿投入到跟我们的合作当中。这就是经济学所称的“机会成本”:任何机会,都对应着成本,其成本是你放弃的其他机会(本能实现的收益)。


简单而言,只有实现这一点,这个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跟我合作,我能让你获得更大的利益”。这种答案并不是不言自明的,有时候需要企业做出很完整、体系化的分析。



案例

卡地纳健康集团



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是从中间代理商起步的,最近十几年,常年处于世界500强的前100名。它的名字叫“美国卡地纳健康集团”。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论调:互联网时代是去中间化的时代,中间代理商已经没有前途了。但卡地纳干的事情,属于医疗用品的分销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间代理商,不过其做法跟我们所熟知的中间代理商截然不同。


比如,一个手术可能需要用到纱布、绷带、手套、吸入管等外用物品。以往的做法是医院批发到仓库,手术前由工作人员挑选后放在盘子里送到手术室。这是一般中间代理商的做法:很费时间,而且容易出错。


卡地纳整合了一个在线个性化“定制”系统,目标是让外科医生可以提前模拟手术过程并定制相关的设备和物品。其中,卡地纳自己的产品只占三分之一。


手术当天早上,这些已经定制好的物品通过卡地纳的分销系统送到医院,按照医用标准打包,并按照手术流程顺序摆放好。你说,医院和医生对这样的服务能不喜欢吗?医院少了库存,节省了医用人员挑选和医疗用品运输的时间。医生则用上了自己最得心应手的工具,不再担心失误。


在这种情况下,卡地纳本质上已经嵌入到医院的内部价值链,提供一种叫作“嵌入式服务”的方案,深度绑定了跟医院的内部流程,形成“你中有我,你离不开我”的关系。


医院如果需要修改手术流程或上马一个新的手术流程,必然需要跟卡地纳深度沟通,因为后者要给它提供全套的个性化配套手术物品。这部分在过去是经常被代理商忽略的,或者说就算知道,也不愿意正视的。


看出区别了吗?绝大部分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只是关注外部的价值链,把合作伙伴看成一个节点。而卡地纳的模式设计是把合作伙伴打开来看,里面有医生、有护士、有供应链,真正思考“我如何降低他们跟我合作的成本,提升他们跟我合作的收益,最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从而大大提升了医院跟他合作的意愿。


效果也很卓著:通过个性化“定制”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药品分销、信息系统等,卡地纳已经管理了超过400家医院的药房,比它的竞争对手管理的总和还多。




其次,请真诚地问他:能不能?




很多合作伙伴可能已经在合作意愿上很强烈了,在利益计算上能够符合其诉求,但可能会存在能力不足、资源不够的问题,这时候就要在利用其核心优势能力的同时,为其补充其它资源能力。


一方面能提升合作伙伴的投入意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由于为合作伙伴嫁接了互补资源,也对合作伙伴形成了更强的粘性和控制力。


这几年,赋能型组织层出不穷。像海尔的小微企业、芬尼克兹的裂变式创业、韩都衣舍的小组制等,本质上都属于赋能型组织。赋能型组织的其中一类赋能对象就是内部创业型团队。


这些团队有创业的意愿,也有把项目做大的一些能力,但是,在起步阶段缺乏资金,也需要整个供应链体系、渠道体系、公司品牌、人力资源招聘等方面的支持。如果企业在这方面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就能大大提高内部创业团队的热情和投入力度,也提升内部创业的成功率。



案例

广州某电子公司



广州有一家硬件电子公司的做法很有代表性。首先,在项目的成长上,给予了分阶段成长的设计,最开始阶段主要是培育,中间阶段主要是支持发展,后续阶段则支持长大、独立。具体设计如下:


首先,如果员工提出一个很好的点子,认为这个产品未来应该会有市场,公司就会提供一个标准的调研报告,让他据此调研,可以调动公司资源来做此事;

 公司战略规划部如果认为调研合理,就会为他和项目先成立一个事业部,确保让产品有一年的销售;

 当每个月的盈利都能保障的时候,就会为他成立一个子公司,公司规定,团队先持20%的股份;

■ 团队如果连续三年都能保持盈利的话,团队将占60%股份,公司只占40%

 

其次,由于团队创业项目跟公司主营业务是协同的,公司可以在初始订单、供应链、渠道等方面,都给予创业团队更好的支持,使创业团队跟独立创业相比,获得更好的起飞平台,风险也更低。


最后,在父母健康管理、子女教育上也给了很多支持,让创业团队没有后顾之忧。而由于公司具备品牌和社会影响力,在父母健康、子女教育方面,有能力比创业团队获得更好的资源,做更有力的投入。


总而言之,这家硬件电子公司,在创业团队还弱小的时候,就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创业路上需要的互补资源能力,包括资金、风险承担、订单、供应链资源等支持,又为他们解决家庭后顾之忧。


因此多年来内部创业热情高涨,成功率很高,员工忠诚度也很高。在硬件电子这么竞争激烈、流动性大的行业,实现了“3%的人才流失率,千分之一的录取比例”。

 



最后,请温柔地问他:怕不怕?




对合作伙伴而言,除了利益诉求和资源能力之外,还包括对风险承担(也就是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如果我们能够在结构上降低这部分风险,也能有效提升合作伙伴的投入意愿,甚至,考虑到人类总体上是厌恶风险的,解决“怕不怕”所引致的合作提升力度可能是最大的。



案例

UPS



我们以UPS为例。UPS从事国际物流快递,很多客户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客户并非银行的优质目标客户,但在客观上,又有通过贷款解决账期现金流缺口、持续扩大业务的需求。


但银行对这些中小企业的风险很难把控,而如果采取传统的抵押贷款,这些中小企业又无法提供抵押物,因此,在传统金融体系下,这部分贷款需求经常被忽略、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UPS利用自己的业务特性,与银行合作,为其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各种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降低了中小企业客户和银行的风险,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回报。


与传统银行相比,UPS通过对已有物流、信息流的控制为控制资金流提供有力支撑,能在交易之前、交易过程、交易之后三个部分,有效降低信用风险控制的成本。


交易之前,由于这些中小企业很多是UPS的常年客户,在为客户提供物流集成方案的同时,UPS已经深度了解了客户经营状况的内部信息。


交易过程中,客户的抵押物(存货)紧紧掌控在UPS手里,UPS能有效控制违约风险。

交易之后,即使被违约,由于UPS常年从事物流业务,对每类货物的买卖双方都很熟悉,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变现抵押物资,降低损失。


以上所有这些优势都是传统银行所不具备的。因此,从资信审核到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再到抵押物变现,不管是哪个环节,UPS都能比银行节约几个点的风险成本。UPS将节约的成本让渡给客户,推动了UPS金融服务的快速成长。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普遍的难题,UPS的金融服务为它争取到了大量客户,扩大了物流市场份额,赚取了丰厚的物流收益。而相关的利益主体中,银行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也获得了利差收益;中小企业解决了资金流瓶颈,可谓皆大欢喜。

 



关键点:为什么付出的都是我?不划算吧?




那么,在解决合作伙伴的三个问题——愿不愿?(利益诉求)、能不能?(资源能力)、怕不怕?(风险承担)的过程中,是不是意味着企业承担了更多成本呢?或者,这种操作方法只是简单的成本、风险转移,并没有创造价值呢?


并非如此!


以上问题能得到解决,前提是:与合作伙伴相比,我们解决起来更有优势:成本更低、风险更可控,更能规模化,等等。


例如,卡地纳由于具备规模优势(管理几百家医院vs具体一家医院),在前端制造、打包切入,可以同时实现“大规模”与“定制化”,在整个链条效率上有优势;某硬件电子公司面对多个创业型团队,在资金、供应链、子女教育等方面具备规模优势;而UPS更是充分利用了其在规模、信息、过程把控等多方面的优势。


因此,要彻底解决合作伙伴的三个问题,核心还是在于,分析企业本身,与合作伙伴之间,在收入、成本、风险存在哪些成本、风险落差,有哪些事情我们做起来并不费劲、但是却可以解决对方的大问题?切入、承担这种事情,我们投入不大,却能大大提高合作伙伴的投入意愿、投入力度,可谓惠而不贵,一本万利,何乐而不为?值得一试!

 

转自 / 高维学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