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信订阅号【美国贝佳Club】医学专栏作家Emma
1、别怕,早搏没有独立风险
听到“早搏”这个词,你是不是马上想到了心脏病?其实早搏不是疾病,如果没有心脏病而只有早搏,是没有危险的。
早搏很常见,很多人在一生中都经历过而不自知,它可以是毫无症状的,只是在体检或普通就诊时偶然被发现的。
就单纯的早搏而言,最好的治疗是不用药、不治疗;而有心脏病的早搏,应治疗基础心脏病而不是治疗早搏。
2、别盲目接受起搏治疗
如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很普及。心房颤动患者,尤其无症状的老年患者,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容易发现夜间有心跳的长间歇(如果一个长间歇是2秒,每分钟60秒,60除以2就是每分钟最慢心率30次)。
过去,长间歇2秒、3秒可能就会被植入起搏器。而实际上,长间歇5秒才须植入起搏器。所以没有症状,即使夜间有长间歇,也别盲目安装起搏器。
3、别滥用心脏造影、支架
现在体检中CT用的较多,CT结果中常能看到一些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斑块。如无症状、没有心绞病,别轻易进行心脏造影和支架;如有胸痛胸闷症状,可做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评估。要找常年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好好分析一下是不是心绞痛。
4、别过量使用他汀类药物
不少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胆固醇水平。我国需要服药的患者80%左右用药前的“坏胆固醇”(即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130 mg/d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少于100mg/dl的情况下视为理想,100-129mg/dl之间是一个临界点,如果超过130mg/dl就是过高了)。所以,大多数患者用常规剂量的他汀便可达标。
使用最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不但不必要,还有明显的安全隐患。而且最大剂量他汀价格为常规剂量的4倍。总结起来就是:花钱多,不获益,买风险。
5、稳定心绞痛不一定做支架
若得了急性心肌梗死,放支架越快越好!得了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支架就是救命稻草。如果心绞痛稳定,但用药后心绞痛不能满意控制,支架有助于更好缓解心绞痛症状。
但如果药物治疗后,心绞痛病情稳定,症状控制满意,不要轻意放支架,要找临床医生评估。又或者心绞痛稳定,用药后症状消失或很少发生,也没有必要做支架。
6、支架不过三
即使需用支架治疗,大多不应超过三个。需要三个或更多支架的患者,心内外科要进行会诊,考虑是否需要搭桥手术,要知道搭桥手术的长期效果要比支架好。
7、正确对待心率减缓理
心电图报告上的“窦性心动过缓”字样难免让人紧张。人的一生,无论白天黑夜,工作或入睡,心脏都在不停跳动。心率慢一些,让心脏不致过劳,也是有益于心脏健康的。比如长期坚持有氧运动的人更健康,而他们的心率就比较慢。
普通人只要没有不舒服,心率静息时每分钟50+次,甚至47-48次都不必紧张,更不需用起搏器治疗。冠心病的患者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降至53次/分,偶尔47-48次/分,只要无不适感,别停药,也无需减量。
8、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心律
实际上,窦性心律不齐不但正常而且健康。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所以就称为“窦性心律”,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是呼吸,吸气时心率变快,呼气时变慢,这是完全正常的,无需治疗。此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 如果能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尤其做到运动、减盐、用好降压药物,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是能把血压控制好的。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低的根本原因不是缺少降压药物,而是缺乏自我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