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藏=====拉萨的三大寺庙分别是什么?为啥没有外界知名度最高的大昭寺?

 虹口老黄 2017-09-11

拉萨的三大寺庙分别是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


众所周知,大昭寺是拉萨也是西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知名度也是极高,但在拉萨三大寺庙中却并没有它们,那么,谁才是西藏的三大寺庙呢?正确的答案就是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三座寺庙!

首先,不得不提一个改变藏传佛教历史的一位大师,他就是宗喀巴。宗喀巴大师出生于青海湟中县,他的出生地藏语叫做“宗喀”,所以称他为宗喀巴,意为在宗喀出生的人,宗喀巴法名为罗桑札巴,意为善慧。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就是黄教的创始人。

十五世纪初,宗喀巴成功地推行了藏传佛教宗教改革,由他创立的格鲁教派发展壮大。拉萨三大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轰轰烈烈地开始修建的。在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时代,拉萨三大寺的地位显赫,甚至能左右政局。

从1409年宗喀巴创立第一所格鲁派(黄教)寺院——甘丹寺开始,40年内,哲蚌寺(1416年)、色拉寺(1419年)、扎什伦布寺(1447年)等先后建立,和甘丹寺并称为格鲁派四大寺,初步奠定了格鲁派成功的基础。等到达赖喇嘛和班禅这两大活佛系统兴起,并取得政权之后,黄教组织更日臻完备,黄教势力一直扩充到西康、四川、云南、青海、甘肃、蒙古以至西伯利亚,从四大寺分衍出去的寺院现在已多到难以计数。黄教便一直被认为是西藏喇嘛教的最主要的教派了。

组成这黄教四大寺院组织的中坚部分,是一套统一的完备的学院制度,这学院制度已成为一切黄教寺院的规范,这四大寺又成了一切黄教僧侣(包括活佛在内)的最高学府。通过这套学院制度,四大寺把所有的黄教寺院有效地联系了起来,统一在一个相当集中的领导之下。尽管其他教派有支派之争,黄教内部却没有支派之争。凡是黄教的活佛、高僧、学者无不要到这四大寺来学习,才能确定其宗教和社会地位;同时凡是在四大寺学习并取得地位的僧人,无论到哪个有黄教寺院的地方去,都能受到普遍的尊敬。

在这四大寺中,甘丹、哲蚌、色拉三寺都属于达赖喇嘛的系统,组成有名的拉萨三大寺。在它们之间有一套共同的学院制度,扎什伦布寺属于班禅的系统,它又有一套和三大寺平行的学院制度。这是依据四大寺的隶属关系而言。但如果以它们学制的内容和精神来说,拉萨三大寺和扎什伦布寺之间,只有某些名称和细节上的差别,而没有根本性的不同。


甘丹寺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位于拉萨以东40千米处,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古尔山和贡巴山的坳至山顶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15世纪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甘丹寺便是他亲自建立的格鲁派第一座寺院。   

甘丹寺,全称直择为喜足尊胜洲,简称甘丹寺。也有学者称其为“具善寺”或“极乐寺”。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世宗御赐寺名“永泰寺”。由此发展起来的喇嘛教派起初就叫做甘丹派,后来音变而成格鲁派,格鲁即是善规之意。甘丹寺的最高主持人称为甘丹赤巴,意为甘丹寺法台。因为甘丹寺是格鲁派的祖寺,所以甘丹赤巴也是整个格鲁派的主持,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

甘丹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50多座建筑组成,主要有大殿、扎仓、康村、米村及佛堂僧舍。寺院主要建筑为措钦大殿,阳巴坚神殿位于措钦大殿西侧,殿内后墙有巨石一块,相传是由印度阳巴坚地方飞来,因此殿名为阳巴坚。这里是甘丹寺的主要护法神殿。同阳巴坚紧紧相连的是司东康,是宗喀巴及历代甘丹寺法台的灵塔殿。1419年10月25日,宗喀在赤多康圆寂。1420年他的弟子玛仁钦修建了这座灵塔殿,并用900多两白银在殿内修建银塔一座,安置宗喀巴的肉身。后来十三世达赖将银塔包了纯金。以后,每任甘丹寺法台去世后都要在这个殿内修建银塔,到解放前夕,这里陆续修建了95座银塔。


哲蚌寺位于拉萨市西郊10千米处的根培乌孜山上,海拔 3800米,沿山势逐层而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三大寺庙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解放前这里的僧侣数目多达10000人。该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绛央曲杰扎西班丹在大贵族朗嘎桑的资助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动工兴建的,名为“白登哲蚌寺”,后简称“哲蚌寺”。在藏语里“白登”意为祥瑞庄严,“哲蚌”意为堆积大米。哲蚌寺建成后,很快发展为格鲁派寺院中实力最雄厚的寺院。1464年,哲蚌寺建立僧院,传授佛教经典。

哲蚌寺的建筑很多,出名的除了“甘丹颇章”、“措钦大殿”,就是四大“扎仓”(即罗赛林扎仓、德阳扎仓、阿巴扎仓、郭芒扎仓)和所属康村等。措钦大殿里还保存有一到四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大殿四壁,绘有许多精彩壁画,有释迦牟尼的百行转图、人间形成图、生死轮回图等。措钦大殿东边有一个半地下的很小的山洞,只能容一个人进入,名叫“让迥玛”。它原来是宗喀巴关静修的地方,也是哲蚌寺最早的建筑。

哲蚌寺的法事颇多,每逢大型佛教纪念日和藏历每月的望晦日(即十五日、三十日)等吉日,都要举行相应的法事。还有一些僧俗同庆的活动,其中场面最大的要算“哲蚌雪顿”了。“雪顿”藏语意为“酸奶宴”。雪顿节是哲蚌寺的最大的宗教节日,现已成为拉萨地区的最大节日之一。其中场面最大的要算僧俗同庆的雪顿节展佛。每年藏历六月三十日,哲蚌寺的僧人们要在根培乌孜山上挂出一副高三十米、宽二十米的巨大释迦牟尼像供人们瞻仰。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德九年,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寺内有吉札仓,麦札仓,阿巴札仓等三大札仓。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仅次于哲蚌寺。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山下修寺时,这里长满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陆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经堂的四壁上保存着大量的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

色拉寺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

辩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色拉寺的僧人们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色拉寺辩经活动绝对是非常有特色的。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佛像。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余,因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了纪念白山羊的功绩,佛殿最初名为“惹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而建的。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也有观点认为早在9世纪时已改称大昭寺。清朝时,大昭寺曾被称为“伊克昭庙”。

大昭寺到今天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此像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按照释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后,那些弟子有幸请佛祖释迦牟尼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塑像的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认为佛像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

大昭寺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是大昭寺著名喇嘛尼玛次仁的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