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路人分享:想拍出更高水准?收好这9个小秘诀

 梓雪言 2017-09-11


  要提高图像画质,或许会花几万元更换全画幅相机、各种专业级镜头等。但器材不会提升技术,很多技巧都要活学活用,且不断累积经验和懂得临场判断才能拍到出色照片。


   以下是摄影师亲身体验并建议的九个摄影小秘诀,未必样样适合,但敢保证技术用到时方恨少!




 1   随环境改变ISO值


  在摄影黄金三角中,光圈、快门和感光度﹙ISO﹚关系密不可分。很多新手拍摄相片时,会倾向关心快门和光圈值,很多人都会忽略ISO的重要性,有些甚至索性以自动ISO罢了。

  很简单一句,在快门和光圈不变的情况下,ISO值较低的话,感光度就会降低,整张照片就会较暗;ISO值越高,感光度就会越高,片就会越亮,但开得越高ISO,噪点就会越来越多,有可能影响片成像。




 2   多张连拍确定对焦


  试想一下,如果你为客人拍摄一张很重要的大合影如婚礼、毕业礼,万一合影出现手抖、跑焦和有人眨眼,你的照片很可能会令客人美梦破灭。当然这个情况可能说得有点严重,不过摄影人很易忽略。  

  “等等,拍多一张”! 为了减少出现这种人为风险,不少摄影师在拍摄同一个静止画面时,都会多拍两至三张后补,很多时拍摄静态物件如植物、建筑物,甚至人像摄影,又或者在刚才提及的大合影都会出现。

 


  ▌临场决定也很重要

  当然就算手上没有三脚架,也有很多方法减少震动和防止跑焦。例如可以将相机放在平滑的表面,不过摆放前记得留意是否能够承托相机重量;另外在相机内设定自行调校对焦点,只要主体在对焦点上,半按快门对焦就能确保对焦准确!再提多一次,无论有没有脚架,都要记得连拍几张,再放大看清楚有没有各种问题才好继续拍摄。



 3   拍得广角一点


  近年数码相机规格越来越高,就算放大十倍来看照片中的某个小角落,成像都依然非常锐利,当然这个可能涉及镜头素质影响,但无可否认的是将某个角落裁剪出来,仍然会得到不错成像画质。所以现在很多摄影师在拍摄时使用焦段会比正常构图更广,因为摄影师想在有限空间内摄入最多画面,避免后制时漏拍周边景物,例如一般摄影人用24mm拍摄一张相片,摄影师就会用18mm拍摄,再在相机或后制时裁切至24mm画面,或其他合适的构图,可以重新塑造照片风格。而且近年相机像素很高,在相机内或后制软件才裁切至合适构图,对成像也不会影响太大。想改善摄影技术,不可以经常一成不变。


  ▲裁剪前照片右边较多杂物,很可能会影响片观感。通过裁切功能重新构图,成像亦不会有太大影响。


  ▌后制镜头变形

  虽然变形可增加视觉效果,但不是经常都需要变形效果。大家可在后制程序解决相片变形问题,Photoshop和Lightroom都有储存不同镜头数据,只要你拍摄RAW档,镜头校正功能就可以自动矫正变形,非常方便。




 4   多看直方图的曝光分布


  每个人的眼睛结构都不同,而且屏幕构造和相机设定不尽相同,加上环境光源皆不同,根本无法凭肉眼判断一张相是否测光和曝光准确。最终决定一张照片有没有过曝或欠曝,测光是否合乎预期,「终审法官」就是直方图。直方图不会受到相机屏幕差别和现实光线影响,提供最真实的照片曝光测光数据。



  ▌直方图也有限制

  相机内的直方图只会显示JPEG结果,未能反映RAW档数据,所以可能会在相机直方图内看到JPEG过曝,但其实RAW档并没有影响。大家亦无需拍完每张照片都看直方图,可以每次转换构图后检查,确保曝光正确才正式拍摄。


▲拍摄时定时留意直方图数据,确保曝光正常或符合个人需要。




 5   活用反差微调功能


  由于人眼和相机对光差范围不同,不容易拍出光暗细节自然的照片。不过近年很多相机内置光暗反差微调功能,如Nikon的D-Lighting和Canon的高光色调优先,功能主要用作处理阴影和亮部细节,通过机内软件修补,可以让高光位和暗位显示更多细节,看起来整张相片比较自然。不过不要误会反差微调功能可以完全修补细节问题,终究它只是微调,最好都是在拍摄时先调校好光圈、快门、ISO等设定,再用RAW档在后制编辑相片。





 6   使用不同滤镜


  拍摄不同摄影主题时,根据环境装上适合滤镜拍摄,会产生不同图像效果。现在市面常见的分别是UV滤镜、偏光镜(CPL)、渐变灰滤镜(GND)和减光镜(ND)。

  UV滤镜是新手最早亦最常接触一款,镜片全透明结构,一般都可以过滤紫外线滤镜,亦有一些只用玻璃制造,用途就是保护镜头。通常摄影人会将它长时间安装在镜头前,为镜头提供多一层保护。至于偏光镜,简单而言就是提升色彩饱和度,同时亦可除去反光。而GND是一块由透明渐变到灰色涂层而成的镜片,灰色部份可阻挡部份光线,即代表同一时间整张照片会有不同曝光值。GND适合在光差较大的地方使用,例如风景摄影,地面和天空光暗对比很大,将它灰色放在亮部位置,让相机吸收较少亮部光线,照片细节就会呈现出来,同时亦不会出现过曝,减少后制工作。ND减光镜就是减少光线进入相机内部,从而用更慢快门拍摄。例如拍摄河流要慢快门才能造出丝绢效果,因为有时收小光圈和降低ISO也未必够慢;或者人像拍摄时要开大光圈,但再快的快门也未必能正常曝光,所以利用减光镜可以避免过曝。笔者曾经不小心将一支镜头跌在地上,结果滤镜玻璃碎裂,镜头仍然保持完好,最终拿上厂检查,清理玻璃碎和确认摩打无问题又可以拿去拍照。


▲加了ND减光镜后,使用慢快门也能在日光拍出慢流水效果。





 7   留意照片暗角


  暗角是指图像边缘四角出现「失光」现象,令拍出来的相片边缘位置昏暗。最常出现黑暗角是用变焦镜头全开光圈时,或者在广角端利用大光圈拍摄。这个是镜头天生设计缺陷,镜头由镜片投射出来的图像,越靠近边缘位置,光度越来越暗。图像四角出现失光。由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设计镜头的光学工程师不断改良镜片设计,希望尽量减少暗角出现。少量高级镜头标榜全开光圈无暗角,但其实对一般镜头来说,只要收小一级光圈,暗角问题就会大大减轻。在拍摄风景或人像时,很多时候镜头暗角会影响相片观感,不少相机拍摄JPEG档时都会内置有镜头校正功能,消除暗角,但效果有限,大光圈拍摄时难免仍会出现少量失光情况,所以建议大家拍摄RAW档,可以在后制软件自行调整暗角幅度。如果不想收细光圈失去浅景深效果,但又想解决暗角问题,可以「豁出去」全拍摄RAW档,一次过在后制时再解决。



 8   夜摄遮蔽观景器和开启反光板预升


  相机镜头设计非常精密,只要有空隙让光线进入相机,曝光就会有偏差。为了完全不让多余光线影响相片成像,摄影师在夜景摄影或长曝拍摄时,会将相机观景器遮蔽,减少外来光线进入。

   想照片在长曝而成像又锐利的话,可利用「反光板预升」功能。新手常会忽视这项功能,但它的重要性不比使用三脚架低。当按下第一下快门后,相机只会升起反光板而不会拍摄,要再按一次快门才会正式拍摄。这个方法有助避免相机开启快门曝光时升起反光板,相机震动而变得照片模糊。不过要留意升起反光板后,观景器会看不到景物,所以在按第一下快门前要完成构图和拍摄设定。



 9   活用两种自动对焦模式


  数码相机有很多对焦方法,以Nikon为例已经有AF-A、AF-S、AF-C、MF四种;Canon亦有One Shot、AI Focus、AI Servo、MF三种模式,但很多新手经常分不清楚。懂得在各种情况运用不同对焦方法,对拍摄成像清晰的相片非常有帮助。笔者最常用AF-S和One Shot,即代表单点对焦,例如拍摄静态物件或风景时,选好主体后半按快门对焦,相机就会锁定这段对焦距离,亦会发出「哔」一声,代表成功对焦。拍出来的相片就会主体清晰,其他景物会因此而变得模糊,成功突出主题。至于AF-C和AI Servo即代表用家开始对焦后,相机系统就会不断驱动镜头对焦,直到快门释放一刻。要留意相机对焦后不会发出「哔」一声,因可能下一刻又转移了对焦点。这个对焦方法在拍摄动态事物时如动物、赛车非常有用,因为单点对焦太花时间,根本不够时间转换对焦点,利用包围式追踪主体在画面移动,令主体不会跑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