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发热须知

 凝影叠姿 2013-10-27
 
 
      1)发热待查很复杂,有时候一时难以明确,只有依靠详细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有关检验、骨髓片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综合分析才能明确诊断。发热3天以上,应该到正规医院住院诊治为宜,不要采取临时补液、晚上回家的简单处理方法。
 感染性发热-有流涕、鼻塞、咽痛、咳痰要考虑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及扁桃体炎等。如系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病程3-7天,不必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对机体有害无益;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要考虑胃肠炎、阑尾炎、肝炎、胆囊炎、胰腺炎等;有持续发热1周以上要考虑伤寒、其他沙门氏菌感染败血症变应性亚败血症等;常见传染病还有麻疹、水痘、幼儿急疹、风疹、手足口病、腮腺炎、百日咳、痢疾乙型脑炎等,脊髓灰质炎已少见;尿频、尿急、尿痛要考虑尿路感染;夏天要注意疖、痈、肛旁脓肿;吃过生虾、蟹要考虑肺吸虫;近年结核病呈上升趋势,包括儿童原发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肠结核等;在心前区听到心脏杂音的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家里有宠物的要想到弓形虫感染、猫抓病。口服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接受器官移植等容易有病毒、真菌、原虫感染。在疾病流行区,有疟疾、急性血吸虫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等。
 肿瘤性发热-注意小儿淋巴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当肿瘤细胞坏死、浸润或释放出肿瘤坏死因子(TNF)作用机体都可以引起发热。淋巴瘤病人除发热外还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30%白血病病人最初发病时以发热就诊。
 免疫、结缔组织疾病-主要有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等。
 药物热-长期用抗生素等均可以引起发热。停药后体温一般在2天内恢复正常。
 吸收热-手术、烧伤、出血和外伤后短期内的发热是由于无菌坏死物质作用于机体引起发热,而不是由于感染。
 物理性发热-暑热症等。此外,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汗腺汗腺缺乏或发育不良也可因散热障碍引起发热。
2)发热是机体的适应性反应,是机体抗感染的机制之一。许多低等动物,受感染时也会发热,而发热可提高其存活率,若给以退热剂则其存活率下降。许多研究显示,发热时机体各种特异和非特异的免疫成分都增强。如中性粒细胞的移行增加,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抗菌物质(如超氧阴离子),干扰素生成增加,干扰素的抗病毒及抗肿瘤活性增加,T细胞繁殖旺盛。一些微生物在发热时繁殖速度也受到抑制,无论试验和临床都证明适度发热有利于病情恢复。
3)发热时身体的不适更多是由于炎症时产生的炎性介质造成的。退热主要是改善患儿的身体舒适度和良好反应。WHO建议一般情况下,肛温超过39℃适用于退热治疗,容易发热惊厥的小儿应该适当放宽,并在发热上升阶段适当使用镇静剂。
4)小儿发热时上升速度较成人快,峰值也较成人高,而且对发热也很敏感,容易在发热上升阶段诱发惊厥(发热惊厥有遗传倾向),家长常常要求医生尽快退热。有些医生为省事省力、追求满意度和回头率,甚至标榜“从人性出发”,或者说短时使用对身体无害,因而使用糖皮质激素来退热。这种情况已相当普遍。有报道中发现,在应用皮质激素患者中,滥用者高达1/3以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且中度到重度不良反应的比例比较高,程度也较为严重。在广大农村,滥用皮质激素的情况更加突出,甚至将近一半的西药处方中应用了皮质激素,其中使用一种皮质激素的处方占1/3,使用2种皮质激素的处方占1/10,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中皮质激素使用率高达2/3。希望医生和家长对小儿发热不要有浮躁情绪,要尊重疾病的规律,相信科学。
5)高热对以下情况的孩子非常不利:1.极度衰弱或严重心肺疾病;2.体温高于41℃或5岁以下儿童体温超过40℃。非甾体类解热药同样具有抗炎性介质,阻断发热中枢的退热镇痛作用(参看小儿感冒慎用退热药  ),糖皮质激素只适用于那些在有力的控制感染药物情况下,中毒症状较重,一般退热药难以奏效的病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