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的“三不杀”(八卦史记126)

 金色年华554 2017-09-11

李大嘴 大嘴读史

韩信的“三不杀”(八卦史记126)

一代军神韩信的结局很悲惨。

公元前196年,年仅三十五岁的韩信被吕后和萧何联手欺骗进宫,被杀。

韩信被杀时有个细节很耐人寻味,《史记·淮阴侯列传》说“里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我们先看,什么是钟室?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说,“长乐钟室”就是长乐宫里的“悬钟之室”(原文为“县”,通假字)

那么,为什么要在长乐钟室杀韩信?司马迁明确记录这个地点是想透露什么秘密呢?

韩信是直接被骗走进钟室然后被埋伏在钟室的武士杀死,还是入宫就被抓,然后押到钟室再杀的呢?可以杀人的地方很多,又为什么选择钟室呢?

韩信的“三不杀”(八卦史记126)

民间对此的解读是——

因为韩信灭楚兴汉功劳很大,刘邦曾与韩信有约定:对韩信“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所以,吕后抓获韩信之后,就用布袋将韩信套起来,悬在挂长乐宫钟室的大钟下面,让韩信上看不见天,下看不见地,然后不用铁器,而用竹枪将韩信刺死。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个“三不杀”的传言是从哪里来的呢?《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都没说,百度知道说出自《西汉演义》,可以翻遍《西汉演义》,同样没有提到。

个人认为“三不杀”的提法,很有些民间评话的表现风格,也或许在一些比较冷门的稗官野史中有记载。

“三不杀”是一个很不靠谱的东西,要破解的方法太多了。

历史上,皇帝要杀功臣可以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实在不行还可以用“莫须有”这个终极杀招。历史上,拿到所谓“丹书铁券”、“免死金牌”的功臣多了去了,等皇帝真正想杀你的时候,这些东西一点用处也没有。

韩信的“三不杀”(八卦史记126)

所谓“丹书铁券”正是从西汉刘邦这里开始有的。既然是皇帝发的,解释权当然在皇帝这里,顶不顶用还得看皇帝的意思,皇帝说有用就有用,皇帝说没用就没用。

不管“三不杀”的说法是不是真实,只要记住,政治家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守信用的人群就可以了。

韩信的“三不杀”(八卦史记1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