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西洋画,为何你更偏爱西洋画?

 Lovexingd 2017-09-11

绘画欣赏这件事,如今越来越被人所重视,身边的人偶尔也会跟我聊聊艺术的那点事。不过讲起来,还多是西方艺术,很多人知道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毕加索、梵高,可当我说董其昌、顾恺之、赵孟頫等等却发现大家有些兴趣缺缺,好不容易逮着一个人尽皆知的唐伯虎,可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个文采很好的风流才子,却是没见过他的几幅画。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大抵要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哲学思想的区别讲起。鉴于体系太庞大,这次就从表面粗浅的聊一聊。

徐渭 墨荷

莫奈 睡莲

1、对自然的态度。

西方的文明脱不开古希腊,而这里临海而居,衍生出的就是海洋文化。因为土地的匮乏,希腊人民将生活的来源全放在了海洋上,为此他们需要克服恶劣的天气,征服自然。所以他们与自然渐渐产生了对立的局面,他们是独立的个人,注重自身的发展。

中国的文化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土地,中国自古以农耕经济为主,自然给予他们得以安顿和富足的条件,所以他们对自然怀有亲近之感。自然就是他们需要供奉的神灵,渐渐的他们发展出老庄、禅这种贴近自然的哲学,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虢国夫人游春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

2、具象和“抽象”

西洋画的形象从希腊雕像开始就已经发展出与真人相似的风格,这与他们与自然斗争,注重个人发展不无关系。从而形成“神人同形”的现象,即他们以人体的美为最高的美,他们甚至人为面貌身体美的人可能就是神。虽然在中世纪“黑暗时期”的基督教艺术下,这个结论被取代,但是文艺复兴之后又迅速恢复,人体的具象美一直都被人所承认。

这就是为什么素描在西方绘画中可以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因为他们需要对形象能够精准的表达。看著名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一颦一笑,对情态和人物身体的表达十分精确,达芬奇本人也一再强调素描的重要性。

可是中国的肖像画却不同,中国画在与自然长期和平共处的关系中,与自然相融合,“大音希声”、“天人合一”,人的因素在自然中可以被慢慢忘却,人们融入一种更加广袤的感动中,美变成了“道”,画家作画不过是在追求“终极的道”。通俗来说,就是中国文人注重精神性的东西,而不是具体的形象。

早在魏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就针对人物画提出“神形论”,注重人物神的表现,体现的也是人物的精气神。说起来似乎很虚,可就是这股“暗香”般的气韵才是中国画里的精髓,这便是为何我常说中国画需要日久生情,而西洋画可能可以一见钟情。

洛兰风景画和文征明山水画

3、色彩

西方绘画的色彩是一直存在的,如今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古希腊罗马雕塑虽然是“白花花”的肉体,可是其实在最初他们都是上了色的。希腊瓶画虽然只有两种色彩,却也是鲜艳的。再发展出来庞贝古城的绘画也是色彩,文艺复兴的绘画也是色彩,威尼斯画派更是以色彩为重,到浪漫主义绘画,色彩也是十分鲜艳。还有巴洛克、洛可可,这种华丽的艺术,无不是以色彩抓住人们的眼球。在到20世纪的野兽派、梵高,都是色彩鲜明。

再反观中国绘画,中国的道家哲学言“五色令人盲”,追求的道是朴素无华的道。色彩在艺术重讲究淡雅,古画的色彩从来都是沉静肃穆的,材质是一方面,精神的追求占据更主要的因素。到唐朝王维又确立了仅以黑白两色为用的“水墨画”,山水画从青绿转向更素淡的色彩,也更符合中国文人的追求。虽然民间艺术因为其特有的欣赏群体还是着色为主,但中国主要的士大夫阶层欣赏的还是浅绛、水墨设色,“文人画”(文人画通俗来说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的作品)的流派更是主张浅淡的风格。

莫奈《日出》和董其昌山水画

4、光影

西方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一直是彼此独立,所以对其刻画处于一个客观的角度,对自然的光也是具体情绪地描绘。正是光影的效果,表现出人物的立体感,他们很会玩光的游戏,通过光的变化表现出远近高低,让一切变得具体生动。甚至到了印象派的时候,光影变成最主要的对象,画家竭尽全力留住自然光下一瞬间的事物形象。

但光到了中国画里却不再如此重要,中国人在绘画自然的时候讲究心中沟壑,大多数人在画山水的时候,可以不去自然写生,但不可以不描摹古画。所以,很多人画中的山水都是被理想化后的景色,光自然也不可能按照自然的方式来表达,而是以理想的形式来呈现。光是一种哲学,甚至可以是一种生命的安顿,但绝不是自然。

后终结一下,西洋画之所以比较讨喜,原因主要是它比较真实、直接,一眼看过去很容易被吸引。可中国画大多数讲究内在的精神,需要你去研读、品味,感受暗香浮动的感觉。

其实今天谈的还是比较表面。中国绘画和西洋绘画要想真的去欣赏,那么对其历史的发展和哲学的演变都需要深入了解,这就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有机会,我会慢慢说给大家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