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亚:“社工 高校志愿者”联动在院舍养老服务的经验分享

 萨拉丁123 2017-09-11

文/重庆春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兰亚


随着养老服务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到养老院安度晚年。院舍养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人的日常照料需求,但因照护任务的繁杂和照护群体的庞大使院舍服务中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外界力量的介入。而社会工作和志愿者作为老年服务的重要支持力量,以“社工+高校志愿者”联动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院舍问题的解决,本文则以重庆市南岸区社会福利中心老奶奶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对“社工+高校志愿者”联动介入院舍养老服务的策略进行经验分享。


“社工+高校志愿者”联动是通过联席会议、能力建设、制度建立和持续性服务等方法实现了社工与高校志愿者团队的联动;依据志愿者团队的优势确立联动团队和不断调整双方角色、功能与社会根据服务需求挖掘志愿者团队的优势等实现社工和志愿者团队的优势联动。且经过实践,社工总结出了在院舍养老服务中“社工+高校志愿者”联动在满足院舍服务、实现项目发展、提高志愿者能力等方面的价值。


具体联动方法如下:


首先,开展联席会议。

联席会议是指由某个团体或组织自愿发起、自由参与的会议。旨在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联系与沟通,相互学习借鉴经验,研究探索新经验、新方法。社工前期进行了招募、筛选高校志愿者团队,开展需求评估和能力评估,确定联动的高校志愿者团队。随后进行了联席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社工服务、认识老年人社会工作项目、澄清双方需求与期待、联动内容的讨论、协商与分工等。联席会议将志愿者服务纳入项目服务规划中,它的顺利结束,标志着“社工+高校志愿者”正式联动。


然后,建立制度。

为了规范“社工+高校志愿者”联动服务,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互补,激发高校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实现对高校志愿者团队进行统一管理与协调,在社工的主导下,与高校志愿者团队共同建立了“社工+高校志愿者”联动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志愿者招募机制、联动服务过程机制、义工服务记录制度、团队沟通机制、志愿激励表彰机制等五个方面。


第三,能力建设。

志愿者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社工+高校志愿者”联动效率,以及联动服务的重要保证。在联动过程中,社工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对志愿者进行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志愿者服务技能、服务督导、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培训的对象以高校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和长期性参与的高校志愿者为主,通过能力建设,提高高校志愿者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增强志愿者服务技能的提升,提高为老服务质量。同时,定期对高校志愿者进行团队建设,加强团队间的合作与互动关系,促进团队内部的互相支持与资源共享,增强联动团队的凝聚力。


第四,持续性地服务。

“社工+高校志愿者”联动的目的之一是以高校志愿者相对无限的人力资源补充社工人手不足的现象,协助社工在项目服务周期内开展部分服务。联席会议后,高校志愿者团队便在服务中有了明确的定位与分工,在制度建立和能力建设同时,根据团队角色和分工,各高校志愿者团队在专业协助(由社会工作专业部分志愿者协助社工策划、组织小组活动)、相约亲情(志愿者与老人结对,定期探访)、快乐陪伴(以趣味活动开展楼层动员活动)、爱的小剧场(为身体不便的老人单独表演)、节日联谊(以节日为契机进行主题性志愿活动)、口述故事(志愿者访谈长着生命历程)和集体生日会(每月为中心寿星庆生)等方面持续性地开展服务,并取得突出的效果。


以上是笔者在两年院舍养老中“社工+义工”联动中“社工+高校志愿者”联动的经验分享,这是是一个持续性的服务过程,从前期准备、招募到联动,志愿者作为社工服务的重要支持来源,有效地进行社工与志愿者的优势联动,有助于服务的开展与推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