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程程11岁 雨 读经方法:137累积法。 本周亲子跟读内容: 《唐诗三百首》-- 79~89首; 《文学启蒙》--16~20; 《易经》--15~20卦; 《老子》背诵第二十四章。 程妈自己诵读: 《孝经》《大学》《中庸》《老子》《孙子兵法》各一遍;《易经》31~64卦。 昨晚回来有些晚,周六一天一早出门,晚上12点才到家,抓紧时间洗漱睡觉。今早孩子要独自坐车去市里学画画,一个暑假没去上课,孩子担心画不好,有这种顾虑是很好的,希望用心。中午估计要到下课时间,我从家里出门去与他汇合,带他去报名学吉他。一年前我提起这事,但孩子不感兴趣就算了,这学期受老师的影响,因为英语老师会弹钢琴,课余会给同学们弹琴唱歌,孩子很羡慕,老师说你们也可以去学一门乐器。孩子回来就主动说想学吉他,今天带他去看看。老师很热情,问了一些问题:孩子是不是自己要求的呀?有没用兴趣?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问孩子能做到吗?孩子说能做到。新生报名送一把练习琴,老师带孩子选琴,两种颜色,孩子选了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说练琴是很枯燥的,问:你是愿意做一个成功的人还是做一个失败的人。孩子:成功的人。老师:成功的人都是不怕枯燥的,贵在坚持。选好琴老师帮忙调好音,并弹奏了几首曲子,让孩子点歌和老师一起唱。这位老师很年轻,大学毕业没几年自己开办了这个培训班,我发现老师很懂得如何抓住孩子们的心里,如何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也是家长值得学习的地方,学习如何探讨孩子的想法。回到家我问孩子:老师很热情,你感觉怎样?孩子:老师弹得很好,就是诱惑我嘛,他表演精彩,会让我羡慕,就会下定决心来这里学习。我:恭喜你被俘虏了。 ![]() 晚饭时和孩子聊到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孩子:见识和教学。我:怎么讲?孩子:首先是见识,城市什么都有,你接触的东西自然就多,很多东西见多了自然就会用了,学习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学习才能收获更大。设施也相差很大,比如周末我们可以去图书馆享受美好时光,但农村没有,几个伙伴都是玩相同的游戏,接触不到新鲜事物。其次是教学,城里教学质量肯定比农村好,农村老师都不爱管,但城里的老师要求严格,同学们都在竞争,你追我赶,生怕掉队,学习的氛围就不一样。但农村的老师不严,大家都爱玩,没有那种拼的意识,所以差距就很大。我:那还是一个人的内心不够坚定,自己为什么不能独立拥有拼尽?孩子:说起来轻松,当一个班级的人都说“走,去玩了”,你一个人还能学习,你肯定会一伙。我:这确实很考验人的定力,所以一个人要与众不同是需要很大毅力的。孩子:还好我没被同化,我还有拼的精神。深圳的学习氛围就很好,看到大家都在拼命,自己也不敢懈怠。我:那当初你为什么不表态呢?孩子:你们都决定好了,我能说什么。我: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提出你的想法,我们可以综合考虑再决定。那如果我们选择去市里上初中,你会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孩子:当然是拼的姿态学习了。(没有长远规划的人生是盲目的,就是在不停的做实验,应该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能一味的认为他们是孩子,他们的想法未必都是不成熟的。) 今天出门还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刚坐上班车,旁边就来了一为位上年纪的大叔,帮他系上安全带,好了,这位大叔就开始找话题,问我年龄属相,还大致的帮我掐了一掐,很有意思,虽然自己不信这些,就当玩笑来听听,但如果什么都不懂,他也是说不出个一二三的,还好这位大叔很快就下车了。
今天是教室节,下午和孩子一起给老师发送了祝福短信,晚上收到老师回信说“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大家同乐!”是啊,我们每天影响着孩子,却忘记了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不卸任的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