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据有关资料记载,程阳风雨桥与中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这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标志风物,也是传统交通建筑。此桥又称“花桥”,以其能避风雨并饰彩绘而得名。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桥壁上或雕或画有雄狮、蝙蝠、凤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图案,形象诙谐洒脱,古香古色,栩栩如生。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图为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桥宽16米,桥长368米,桥上建有284间桥廊,7个亭塔各有特色。堪称为当今世界廊桥之最。 这种桥由下、中、上三部分组成。下部是桥墩,用大青石围砌,以料石填心,呈六面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击。中部为桥面,采用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梁体系,全为木质结构。桥梁跨度一般不超过10米,以适应有限的木材长度。上部为桥面廊亭,采用榫卯结合的梁柱体系联成整体。图为赶超广西三江风雨桥而成为当今世界最长最宽的贵州凯里风雨桥。大桥全长377米,宽44米,主拱净跨度150米,总投资2亿多元。 廊亭木柱间设有座凳栏杆,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强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桥面和托架。桥架就放在桥墩上面,而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任何铆固措施,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它反映出侗族人民的力学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图为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境内的一座乡间风雨桥。 风雨桥优美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还能供人休息或迎宾接客。风雨桥遍布侗乡,尤以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贵州从江、黎平等地为最多,据有关部门统计,这些地区共有风雨桥330余座,仅黎平肇兴附近的河溪上就有5座风格各异的风雨桥。图为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黄都侗寨普修风雨桥。 风雨桥亦称花桥,兴始于汉末至唐代的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现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极富民族气质。狭义上,指侗族的一种交通风格,广义上指百越交通建筑风格,通常由桥、塔、亭组成。图为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胜民族风雨桥。 风雨桥大多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用木料筑成,靠榫衔接,风格独特,建筑技巧高超。桥梁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图为湖南省芷江龙津风雨桥,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总投资606万元,全长146.7米,宽12.2米,人行道宽5.8米,长廊两侧共设厢房式店面94间,隔间建有7处凉亭,曾为世界第一大风雨桥。 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铺板,形成长廊式走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石桥墩上建塔、亭,有多层,每层檐角翘起,绘凤雕龙。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图为广西南宁市相思·风雨桥。相思·风雨桥每侧桥廊设有9座塔楼,工程总投资为4884万元。 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顶有宝葫芦、千年鹤等吉祥物。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可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图为贵州从江增冲侗寨寨头的一座古老的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侗乡,纵横交错的溪河上都建有风雨桥,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河床的宽度大小,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风雨桥。大多数的风雨桥为亭楼式,长廊顶部竖起多个宝塔式楼阁,楼阁飞檐重叠,桥身庄重巍峨。桥面两侧有精致的栏杆和舒适的座位,可供人们憩息。图为建成于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的广西三江岜团风雨桥,桥体分两层,人畜分道,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_xy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