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节,别寒了教师的心

 云天一鹤757 2017-09-11

文|闫杨虎(教师,文学爱好者,文字里修行,文字里美好,文字里走着芳香的路)


教师节前两三天,县教育局机关、我们学校及周边兄弟学校,陆陆续续以教师节的名义,召开各级各类年度汇报和奖励会议,部分单位部分教师得到了相关表彰。其余大多数教师呢?该干嘛干嘛!


有与我年龄相仿的同事发出感慨:“这几年年轻教师受奖率高了,咱们这些人都快被边缘化了啊!”事实大致也是这样。这话听来多少让人伤感——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伤感之后,回头又想,我们这批人也曾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曾享受过如今年轻人正在享受着的荣耀,而且不是还正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尽着自己的努力吗?再说了,年轻人比我们更需要荣誉,这有利于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况且年轻人确实也更有精力和热情对待刚刚接触几年的这份事业,他们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比我们获得更多奖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时,这也是对我们的另一种鞭策,提醒我们轻易不敢懈怠,及时调整工作状态。况且,新老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才是最好的事。


这样说过,同事释然。


但教师节也真像网上说的那样,不是全体教师应该自豪应该快乐应该回望过去奋战未来的节日,而是成了“优秀教师节”,幸亏还没人站出来给这些今年不是“优秀教师”的教师上上课清清脑,让教师节再成个“教育教师节”。


去年教师节,今年教师节,从县教育局到学校,没有谁再给这大多数教师发自肺腑地真诚地说一声“辛苦了”,只在校办公楼走廊公告白板上公事公办式地贴上一张县委县政府致全县教师的所谓“慰问信”,文辞极具程式化,没有一点温度可言,今年是去年的翻板,去年是前年的复制。大多数教师从信前走过,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除了个别领奖的教师,谁还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息?有没有哪个行业哪个职业的节日过得这般轻率与冷清,寒了教育人的心?


教育是人与人需要交流,思想情感需要碰撞的事业,如此冷着教师们的心,怎么能期望教师们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教育?原先有的一部分福利待遇以一些莫名的理由去掉了之后,本来就大大影响了广大教师的事业热情,如今再这样的薄情寡义,怎么能唤起人们激情的付出欲望?君子谋道,小人谋食。无论将教育事业说得多么高贵,无论将教师职业谈到什么高度,人总归先要生活,这点微薄的收入真的可以让广大教师体会到所谓教师的幸福感吗?退一步讲,收入少些我们可以用精神补,但有谁真心说过暖和教师内心的话吗?我们精神河流恐怕枯竭了也等不到清洁之水的注入!太阳我们根本做不了,蜡烛、春蚕的只讲奉献不言回报的付出符合人性吗?谁在哄着傻子?谁在做着傻子?


教育界,甚至社会上,这多年下来似乎有个传统:一些人喜欢指手画脚地让教师们一味地只讲奉献,而自己却在指导完教师后,根本不在乎教育到底该怎么发展的事。长此以往,教师这个行业吸引不来十分优秀的人才,一些相对优秀的人有机会可能还会离开教育这个领域。能一直留下来做教师,尤其一线教师的人,不是其它行业生存能力退化或本来就不专长,就是心里终究还藏一份教育情结,真心喜爱课堂上的氛围,真心喜欢与孩子们一起进步的感觉,真心希望教育环境能有一个大的好转。


可是,翻越历史数千年,除了孔子、鬼谷子等极少数几个以相对职业的教师身份教化他人而受人尊敬外,几个教师留下了自己的名气?古今民众中认为“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的大有人在,略微有一点其他出路的都不大愿意自己的孩子做教师,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什么时候真的实现过?即就是经常给教师们做报告的那些精英教师,社会地位真的高过其他很多行业的人吗?


再加上近几年全国许多校园并不安宁,在一些所谓专家天花乱坠的所谓新理念新方法影响之下,教师对学生尽心的管理常常被视为落后,稍微一点正常的训诫都会被扣上这样那样的帽子,到头来吃不了兜着走的还是教师。学生对很多事情边少了应有的敬畏,一些行为完全不该,教师批评教育几句,顶撞打骂教师的事情可能就会发生。家长也动不动就寻老师们的事,甚至走到逼出人命的极端。


面对师生矛盾、教师与家长的矛盾,教育局、学校等本该客观公正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往往却息事宁人,只顾及家长与学生的利益,而单方面问责于教师。社会上能站出来替教师们说句公道话的人少之又少,闹得教师们放心大胆实施本来极其正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已是要小心谨慎的事。教育几乎成了高危行业,教师也近乎成为高危职业,人身安全尚且有所顾虑,怎么谈到安心教学?


再就我从教的二十年经历来看,教育上大大小小的改革何止二十多回?今天说这样好,明天又说那样好,弄得人不知到底怎样教着好。教材也是改了个四五回。以高中语文中现代诗歌为例,《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错误》等等,一些经典的,艺术气质鲜明的诗歌刚刚让人眼前一亮,却是昙花一现,不见了踪影。反倒是一些早该去掉的篇目长期占用师生宝贵的时间。——作为教学一线小教师,说这话有些不自量力,或者只是显示出了自己的愚鲁,但我仍然坚持自己的声音。我愿教育能保持一些永恒的东西,比如师生皆有对知识的敬,比如师者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比如学生对师者发自内心的尊。


如此复杂的内外环境,在教师节还是一个令人心凉的过往,让教师们情何以堪?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师,伤了教师的心,现在继续,未来可能还是那样,教育怎么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师怎么想做真正的教师?



写到这里,想到我在学校二楼宿舍玻璃窗上的几只蜗牛。雨后,牠们奋力地从一楼种有草木的湿地上爬了上来,有些继续往上前进着,有些则死在了窗上,可能是累的。我不知道牠们因何要爬到这么高的地方来,也不知道牠们到底要到哪里去。或许牠们也有自己的追求,想要去看匍匐在地上所不能看到的风景。但我有些悲哀地发现,我工作的二十年,以及我身边很多同事工作的几十年,很多时候,就像这些蜗牛一样,也许有谁召唤,也许根本就没有人引领,而且也许并不能得到什么实惠的利益,更不为做样子给谁看,甚至有人累得病倒还被人骂作为傻子,但却凭着本能往高一点的境地里走,为了一份更高远的教育目光,为了学生能有更加明确更加长远的人生方向,从未停歇,从未停歇。


雨停之后好几天了,蜗牛们基本上停止了爬行,或许已经死在了追赶梦想的路上。多次打扫房间,我不忍心将牠们扫下,就让牠们那样继续保持向上的模样。

(本文为闫杨虎老师原创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