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亲身经历谈同理心的养成

 产品经理是条狗 2017-09-11

 纯银的产品讨论社区「产品犬校」里,有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你做的产品与自身的品味、生活格调、兴趣爱好都差异极大时,你如何代入产品的使用场景,去理解用户,捕捉需求?

把自己的回答整理成文,如下。

产品品味和 PM 自己的品味存在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举两个长期观察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通常是创始人的品味就能决定产品的品味。
北京的懒投资,做互联网金融商业保理方向的,创始人是张磊。懒投资有一块业务是享乐计划,存钱就能免费获得高品质、高价格的产品。一开始推出的是存钱免费拿 iPhone,具体是哪一代忘了。这个产品模式在当时是巨大的创新,后来被很多互联网理财app学了去。但产品背后的品质生活价值观,却没有被抄走。
当时想以后打算做类似的业务,或者针对这些人群(一般称做高净值客户)推出相应的产品,应该怎么做?做了三件事:
(1)对比观察。当时还在实习,经常在南京和上海之间返还,有时会买便宜的K字头,有时买贵得多的高铁票。有时选择在凌晨,有时选择最方便的中午时间段。这样就有机会观察不同的人群,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装束,带什么样的行李,在车上会做什么事,聊些什么,从而分析差异。
(2)实际体验。买了一只 Oral-B 的电动牙刷,500 左右(对当时的自己也算一笔巨款),每天用,有了实际的使用体验,再去看宣传视频、产品文案,才会有更深的体会。后来又陆陆续续买了其他东西,进一步体验(非奢侈消费)。
(3)长期浸染。订阅了 CEO 张磊的公众号,他经常会分享酒店、信用卡、机票方面的心得,让自己能够保持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

第二个例子,目标用户群的品味决定产品品味。
王诗沐的网易美学,去年十月 iOS 刚上线时就在关注。美妆类这两年的发展颇快,作为一名直男,于是想研究一番相关 app,自己做了下面一些事。
(1)找到目标用户。和微信里的一些女生多聊,问她们为什么用、怎么用、觉得哪里好……总之,就是逮住机会就打破沙锅问到底,建立对美妆的感性认识。值得一说的是,后来又加了一些微商,每天刷她们的朋友圈,差不多快半年的时间,终于经历了好恶心好油腻 -> 就这样吧正常 -> 这个色号挺好看那个不好看 -> 哇又出新色号啦又知道了一个新的小众的牌子 的心态变化过程。
(2)了解目标用户群的黑话,获得同理心。今年 6、7 月份,仔细观察了几个美妆类博主的评论区之后,才意识到以前对美妆的认识都太肤浅。以「空瓶记」来讲,是指将某个化妆品(比如口红)的朋友真正用光用完。找一些女同学聊了很久,才意识到他们对空瓶是多欣喜和激动,对这款口红有多热爱。这时再去看网易美学上面的口红评测报告,才能体会到目标用户是带着怎样的情绪去浏览、去观察、去使用这款 app 的,才能体会到她们的感受和情绪变化,从而改进产品设计。有人会问,第一点提到的和用户聊天,难道不能获得这些信息吗?且不说用户访谈需要的高超技巧,如果你不主动问,她们才不会理什么都不懂的直男呢。
(3)实际观察。从口红这个品类切下去,经常了解最新的资讯,和女生分享信息,她们就会主动拍照给你看化妆前后的照片「炫美」,才能发现更细腻的差异。后来还挑了好久,送了一只口红给喜欢的妹子。当她精心妆扮,站在你面前,美美地、耐心地让你仔仔细细看的时候,才会发现看似简单的评测文字和照片,蕴含着深海冰山般的复杂情绪。这种感觉,就像只看别人放烟火的人,永远分析会不到自己放烟火的人的喜悦心情。

后来有次看到一篇文章说,王诗沐为了更深地理解女生,在年会时特意化了女妆。一个细节,就能看出产品设计的功力深浅。


作者:张兆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