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于导演张艺谋来说无疑又是充满挫败感的一年。 在连接两次落败奥斯卡后,野心勃勃的张艺谋重振旗鼓。这一年,他携带着新片《英雄》在人才辈出的好莱坞卷土重来。这部耗资2亿,大腕云集的电影被老谋子寄予了极高的厚望。 然而当站在舞台上的颁奖嘉宾念出最佳外语片的获得者为“Nirgendwo in Afrika”《何处是我家》时,坐在加州柯达剧院里的张艺谋,表面虽依旧笑靥如花,但内心已然被撕裂得血肉模糊。 成功者被鲜花和掌声簇拥,失败者内心暗流涌动。那场颁奖典礼结束后,张艺谋带着坍塌的“奥斯卡梦”和被撕裂的心,狼狈回国。但连续三次“梦断好莱坞”的张艺谋,绝不是当年奥斯卡中最狼狈的导演。 有这么一个叫罗曼.波兰斯基的波兰导演,他本应在那一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成为全场万众瞩目的焦点,接受包括张艺谋在内的众多导演、演员的掌声和膜拜,然而荣获多项奖项的他,当年只敢躲在法国偏僻阴冷的住宅里,通过电视直播观看那场盛况空前的颁奖典礼。 因为,此前美国警方宣布“一旦波兰斯基踏入美国半步,就会将他扔进监狱。”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罗曼.波兰斯基,这么一个拍出《钢琴家》、《苔丝》等史诗级巨制,多次横扫奥斯卡大奖的天才导演,到底犯了什么罪让美国政府“恨之入骨“呢? 这一切都还得从罗曼.波兰斯基的童年时代说起。 幼时,母亲惨死奥斯维辛集中营 1933年8月18日,波兰斯基出生于巴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4岁的波兰斯基,摄于克拉科夫 在波兰斯基6岁那年,灾难降临。 这一年,二战爆发,纳粹党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对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波兰斯基的一家人连同600多万犹太人被赶入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等待被处决的犹太人 波兰斯基的父亲在被高强和铁丝网密布的集中营找到一个死角,他用钳子剪断铁丝网把年幼的波兰斯基塞了出去,波兰斯基由此幸存了下来。 被关在集中营并惨遭戕害的犹太孩子 而波兰斯基的母亲却没能逃过那场大屠杀,惨死在集中营的毒气房内。 童年的经历无疑给波兰斯基带来了无法抹去的创伤。 以至于后来斯皮尔伯格邀请他拍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时,他看到剧本后一度失声痛哭,他有意规避童年的创伤,他决绝地放弃了这次本可以让他再次声名大噪的机会 。后来,素人导演斯皮尔伯格亲自上阵, 这部电影,在1993年横扫7项奥斯卡大奖, 把斯皮尔伯格直接推上好莱坞神坛。 妻儿、友人被血腥谋杀 看过波兰斯基电影的人,都会觉得他是一个极度分裂的人。 怎么说呢? 波兰斯基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时候总是笑意盈盈, 他西装革履,喜欢把头发梳得裎亮,他健谈、幽默, 他喜欢成为全场的焦点也总能成为全场的焦点,身边总是追求者无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鲜衣努马、阳光明媚的“五棱导演”,他早期拍摄出的电影作品却阴森而吊诡。 从《水中刀》对虚伪的中年男人的控诉到《怪房客》异装癖的荒诞挣扎。从《荒岛惊魂》成年人折磨、变态的恋爱到《唐人街》的正义得不到伸张,波兰斯基安排大量的桥段,浓墨重彩地揭露人性的阴暗和被苦痛压抑折磨的内心世界。 电影《水中刀》剧照 电影《罗斯玛丽的婴儿》剧照 也许正是因为经历过极致的苦痛,他才能对描摹苦痛如此信手拈来。 如同他电影中的人物,波兰斯基的前三十年是敏感猜疑、极度缺乏信任感的,直到1967年,时年32岁的波兰斯基在拍摄《天妖捉师》时邂逅了年轻的女演员莎朗·塔特, 莎朗·塔特善良、纯真,他们很快坠入爱河。 第二年他们高调举行婚礼,并在美国的比佛利山购置豪宅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然而好日子没多久,命运再次把波兰斯基推进悬崖。 1969年在外地拍摄电影的波兰斯基接到的一个电话:怀有8个月身孕的妻子莎朗·塔特身中16刀惨死于比佛利山的豪宅里,婴儿被人挖出,丢弃在地板上。同时遇害的,还有波兰斯基的4位好友,他们的尸体被倒挂于客厅,现场惨不忍睹。 ![]() 这场血腥的屠杀风声鹤唳,轰动了整个美国,报纸每天连篇累牍地报道。 ![]() 那段时间波兰斯基 “要被人搀扶着才能行走。” ![]() 出席妻子葬礼的波兰斯基 数月后,警方查明,这起惨案的主谋,是邪教组织“曼森家族”的首领查理·曼森。 ![]() 查理斯·曼森被逮捕 人们对屠杀的动机议论纷纷,有人说是该寓所的前主人与邪教组织“曼森家族”有过节,还有人说是波兰斯基新上映的电影《魔鬼圣婴》中的情节冒犯了“曼森家族”邪教组织的禁忌。 屠杀发生时,波兰斯基正在伦敦筹备新片,由此逃过一劫,但于波兰斯基而言,他宁愿自己没有逃过那场劫难。 挚爱的离去无疑是对生者最大的折磨。 二十多年前,波兰斯基的家被纳粹摧毁。二十多年后,他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他甚至都做好了当父亲的准备,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屠杀又把波兰斯基从天堂拽入地狱。 ![]() 莎朗·塔特拿着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的衣服 “和莎朗·塔特在一起的日子是我唯一体会到什么是真正快乐的日子。”多年后,波兰斯基面对着媒体采访时,他眼神忧伤地说道“从那以后我的生命就像被中止了一样!” ![]() 但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波兰斯基! 一夜之间,他成了强奸幼女的恶魔 1977年波兰斯基为Vogue杂志拍摄照片,与他合作的模特是年仅13的女孩萨曼莎·盖里。 ![]() 图为萨曼莎·盖里 当晚,两人喝了些香槟,之后发生了性关系。第二天,萨曼莎·盖里的母亲把波兰斯基告上法庭。 一夜之间,波兰斯基化身为强奸幼女的恶魔被媒体记者围追堵截。 ![]() 波兰斯基在法庭上辩解说他并非诱奸犯,“萨曼莎·盖里看起来完全是成年人的模样 ,我和她是双方自愿而非强迫。” ![]() 图为萨曼莎·盖里 后来公诉双方达成庭外和解的共识,波兰斯基原本被判处90天的监禁外加缓刑。然而,当时主审该案件的劳伦斯·里特邦德是一个极度喜欢作秀的法官。 ![]() 法官劳伦斯·里特邦德 为了取悦媒体,为了证明自己的公正无私, 劳伦斯誓言“要判他100年,让波兰斯基老死在监狱”。 波兰斯基闻讯后,在候审期间偷偷逃往巴黎。 而他的“落荒而逃”更是坐实了他诱奸少女的罪证,他被美国政府通缉,被媒体描述为“犹太恶魔”,被影迷指摘为“变态的伪君子”。 他被定在“耻辱柱上”,被人唾弃鄙夷。之后的三十多年,他都再没回到美国。 直到2008年,女导演玛莲娜·泽诺维奇拍摄了一部名为《罗曼·波兰斯基:被通缉以及被渴望的》纪录片。 该纪录片还原了30年前的那场让波兰斯基声名狼藉的诱奸案。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当年“一锤定音”的诱奸案远比他们所知道的事实复杂得多。 波兰斯基是在不负责任的媒体和虚伪法官的共同发难下,被过度污名化了。 虽然到底是诱奸还是自愿直到至今涉事双方还各执一词,但当年波兰斯基确实受到了法律不公的待遇。 ![]() 图为30年后接受采访的萨曼莎·盖里 流亡时,斩获奥斯卡 另一边,背负骂名在法国“流亡”的波兰斯基,一头扎进创作中。 黑色悲剧依旧是他电影的主旋律。 因为童年的创伤,中少年的波兰斯基拒绝拍摄一切与二战题材相关的影片。69岁后的波兰斯基在经历过命运的流转后,开始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开始与这个世界和解。 2002年,一部名叫《钢琴家》的二战题材电影在全球引起了轰动,人们惊异地发现它的导演正是多年前拒绝拍摄《辛德勒名单》的波兰斯基。 ![]() 《钢琴家》不仅仅是一个逃离集中营的传奇、一种求生信念的挥扬和对纳粹暴行的揭露,波兰斯基在破碎的视野上拔起悲剧的骨骸的同时,更讲述一个在极度痛苦和压抑中,依然保持充盈和完整的灵魂的人性故事。 这部电影,在当年横扫多项国际大奖,波兰斯基本人也再度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钢琴家》在北美上映后,当年的诱奸受害者萨曼莎·盖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无论波兰斯基是怎样的人,但我们都该承认他的创作才华!” ![]() 生活高于戏剧! 罗曼.波兰斯基终其一生都在拍摄别人的故事,而其实他自己被迫害、被误解、被指摘的一生才是最悲情、最跌宕的存在! 在精英说,读懂美国万象,读懂风云变幻 |
|
来自: timtxu > 《心灵、婚恋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