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8岁的石伽先生赠我对联

 静雅轩345 2017-09-11

时年88岁的申石伽先生写了一副对联鼓励我:“语妙天下笑星本色,意在言外菩萨心肠。”妙哉!

我对方言特别敏感。不论什么场合,只要听见有人说方言,总会认真聆听,默念在心。遇到需要随时可以展示在舞台,说白了,这是滑稽演员的职业病。

某年中秋,我参加敬老活动,发现邻桌有位操杭州方言的老人,文质彬彬,书卷气十足。经人介绍,顿时肃然起敬,原来他就是上海文史馆馆员、著名画家,号称“竹王”的申石伽先生。

我用杭州方言向石伽先生问好。果然乡音传情,句句入耳,石伽先生风趣地问我:“听说王小毛是苏北人氏,应当说苏北话,为啥杭州话也说得木佬佬地道?”我开玩笑说:“听说王小毛的爸爸是苏北人,妈妈可能是杭州人。”石伽先生抚掌大笑:“到底是滑稽艺人,优孟遗风。”

那天,石伽先生和我相谈甚欢。临别时,我提出向他学习杭州方言的愿望。石伽先生一口答应,亲自为我写住址。我发现没有留下电话号码,就提醒他:“能否告知电话号码?”石伽先生笑眯眯回答:“我家没有电话。”我暗暗吃惊,通讯发达的今天,大画家的家里竟然没有电话?我好奇地追问:“那您如何对外联络?”石伽先生摇头晃脑,颇为得意地回答:“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应我请求,石伽先生每次与我见面都用杭州方言交谈。听不懂的字句,则请他解释。我问他:“你们老夫妻为什么不和子女住在一起。”石伽先生深情地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相随近七十年,习惯互相照顾。只求身体健康,不添子女麻烦。现在日子过得蛮自在。吟诗作画,陪客清谈。春天品茗新茶,夏天瓜果袪暑,秋天闻香丹桂,冬天佛手、水仙既可入画,又能作案头清供,如此循序渐进,辞岁迎新又一年,可谓天天好日子,月月有盼望,岁岁人增寿,人生足矣。”

石伽先生告诉我,公元1906年,他出生于杭州一家书香门第。幼年欢喜画画,拜名家王潜楼先生为师。王潜楼曾为慈禧太后代笔,因此声名卓著。王潜楼去世后,石伽代师辅导学生,从此走上教画育人的道路。他曾与唐云、胡亚光等人组织西泠书画社,创办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以教学为职业。1987年,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

石伽先生为人谦和,淡泊名利,生活简朴,居家喜欢穿中式长衫。夫人是位慈祥的老太太,有客上门,必定亲自双手奉茶。有趣的是,石伽先生自称“消息灵通人士”。我问他:“电话都不安装,何有消息?”石伽先生胸有成竹地说:“每天阅报,关心大道新闻,朋友上门,告诉小道新闻,我大道小道都知道,岂不是消息灵通人士?”

我与石伽先生交往鲜为人知,时间也不过两三年。但是,他对我教诲良多,启发很大。比如,他鼓励我动笔写作:“你不要停留在口头文学的创作,还应当俗中见雅,用喜剧演员的视觉和感受写些与众不同的文章,为弘扬海派文化作贡献。”于是,我尝试写些小文章,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恭请丁聪、詹同、贺友直等名家为文章配上漫画,在报纸上发表。读者反应不俗。我心里明白,拙文配好画,属于卖火腿搭烂草绳——借光。后来,这些文章由上海书店汇集出版,程十发先生题名《戏话连篇》。这是我人生出版的第一本书籍,敝帚自珍。兴冲冲把样书送给石伽先生,表示对他的衷心感谢。真没想到,时年88岁的申石伽先生写了一副对联鼓励我:“语妙天下笑星本色,意在言外菩萨心肠。”妙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