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不断变化 笔墨也随时代而改变 许多画家一辈子都在追求 怎样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吸收更多的新鲜血液 做到中西融合
书画君今天“遇见”了卢平老师 她的作品又是怎样“融合”的呢? 说到“融合型中国画”不得不提 中国近代的两位绘画大师 吴昌硕和徐悲鸿
吴昌硕 ▽ 吴昌硕是海派晚期的主要代表 他的绘画艺术深刻地影响了 整个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 他一生在诗、书、画、印各方面的造诣均很深 绘画上擅长大写意花卉 其用墨浓淡干湿,各相其宜 色彩吸取民间绘画用色的特点 善用强烈鲜艳的重色,大胆使用西洋红 色调浓艳,对比强烈 他发展了青藤、雪个、石涛、扬州八怪 以来的大写意画传统 形成独具特色的“雅俗共赏”品格 吴昌硕《芙蓉花开》 大写意花卉是吴昌硕的艺术成就所在 该幅芙蓉花卉,花开烂漫 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 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显得生气蓬勃 芙蓉枝叶皆以大写意写出 独芙蓉花与花蕾用洋红以小工笔勾勒 作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 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真趣盎然的诗文 和洒脱不凡的书法 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 徐悲鸿 ▽ 融合型主张中西融合,革新中国画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徐悲鸿学派 徐悲鸿受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 和近代思想家康有为的启示而步入中国画坛 1919年3月起留学法国 师从精于古典画风的达仰 回国后致力于美术教育 倡导写实主义美术,积极参加革新中国画的运动 他将欧洲写实画法与传统技巧结合在一起 将维妙维肖的造型和忧国忧民 密切关注现代生活的艺术思想引入中国画创作 融形似与墨趣于一体 以徐悲鸿为中心形成了 一个主张融合东西方艺术的画家群体 成为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写实绘画的主干 徐悲鸿《九方皋》 这幅作品借鉴了中西方写实传统 构图饱满宏大,坚实稳定 虚实、开合有度,主次分明,人与马掩映生姿 造型严谨生动 尤其是九方皋与骏马眼睛的塑造,尤为传神 用笔纵而不乱,墨色浓而不滞,豪放中略带粗犷 大胆吸取西方学院派写实绘画技巧 与中国传统的骨法用笔相结合 显示出较为明显的立体感和明暗对比 设色古雅质朴,意境高古,有“思接千载”之感。 卢平作品选 ▽ 《芭蕉林》 《风范照千秋》 《京剧大师程砚秋》 《中国年》 卢平,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留校任教。1985年调入北京画院,现任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民革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中山书画社社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北京市妇联三胞联谊会理事。 (文章由书画界艺术整理,转载需标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