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

 陶斋333 2017-09-11
       最近,微信《老古董》发了一组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成化瓷器的细部照片,这对喜爱成化瓷器的民间收藏者来说有一定的认识学习研究价值。
  成化瓷器中最为神秘的当数斗彩天字罐,传统的说法世界博物馆只存有12只半天字罐。它们分别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3),台北故宫博物院(4),青岛博物馆(1),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1),英国大英博物馆(1),英国戴维斯基金会(1)和美国哈佛大学艺术馆(1),还有半只,那就是在2000年由英国索斯比拍卖行拍出的一只因罐口有残而截去一部分罐口的明成化斗彩飞象纹天字罐,此天字罐最终由英国著名古董商ESKENAZI收入囊中
 天字罐的尊贵自不待言。但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景德镇出土的成化残器数量巨大,其中也出土了大量的天字罐,因此这部分出土的天字罐应该不会被记录进12只半的统计数中。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修补御窑厂出土天字罐,图片中能看出都是成化斗彩螭龙瓜地纹天字罐修补器。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天字罐修复器展出
 这次《老古董》在微信中披露的成化天字罐有不少新信息,特别是天字罐的胎色和底釉,为认识研究天字罐提供了细微的图片。这里要说明的是,《老古董》所提供的成化瓷器照片来自景德镇御窑厂博物馆,是考古发现的文物,绝对可靠,但是这是当时被淘汰而不能进入皇宫的产品,故应有“瑕疵”。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注意天字罐口沿堆积一圈釉的现象。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这三张图可看出成化瓷器釉水非常油润,肥厚,有蒙脂感,尽管有光线照射的原因,但是成化釉水的美还是可窥一斑。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这几张图可见此成化天字罐底釉有轻微的“波浪感”,釉面略显不平,甚至出现了缩釉和棕眼现象,这也许是当时被淘汰的原因,明三代对于窑瓷器要求甚严,可见一斑。同时可见圈足为平切后再在内外修一刀。
成化器“波浪感”这一现象冯先铭先生早已注意到,他在1993年出版的《中国陶瓷》一书中对成化瓷器这样写到:“釉有两种:一为偏青色,一是洁白,都极肥润,抚之有玉质感。器物外底部的釉面往往有不平的波浪感,”他把“波浪感”写进了文博系统的培训教材中,他用“往往有”来描述,看来“波浪感”并非个别现象。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这只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天字罐,未见底釉有波浪纹,应该认为这是当年在严格的的入宫选择中进入皇宫的优质品。这里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是,由于当时烧造工艺的原因,要烧造出一只完全符合宫中要求的官窑器,是有多么的难!同时思考,如果只用传承有序的鉴定标准来看成化官窑瓷器,把已出土不符合当时入宫官窑标准的“御窑”瓷器剔除在认定范围之中,这是鉴定中的漏洞。当今对古瓷器的认定不能用静态的观点去看,如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宣德官窑瓷器许多器型釉色并不见诸于传承和文献记载,成化官窑瓷器也是很多传承未见的器型和釉色,如御窑厂博物馆展出的一只斗彩“上下龙纹”大碗,在传世中未见。[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御窑厂博物馆展出成化斗彩上下龙纹碗。)
    在古陶瓷收藏中,由于有不断的出土发现,如果不用动态的眼光去看问题,这将遗漏很多未被“传承有序”记载的官窑瓷器,包括成化瓷器。比如,上图出自于景德镇御窑厂的成化瓷器天字罐就是一例,如果不是考古发现,而是民间私自出土的,估计就没有这样被认可的幸运了!《明史》记载“成化年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明三代御窑厂对上解的御窑瓷器大多要“百选一二”,对凉墩之类“百不得一”,龙缸、花瓶之类“百不得五”,因此《中国陶瓷史》也说“当时景德镇实际烧造的数比上解数字不知要多出多少倍。”这些“比上解数字不知要多出多少倍”的瓷器去哪儿了?至少御窑厂出土的成化残器指出了一部分的去处,据说,仅御窑厂考古发掘出成化残瓷器有数吨之多,修复成型的约有过万数。顺着这个思路,当时负责为宫廷烧造“钦限”、“部限”御器的“官古器”户烧造的御窑器在自检中发现而不符合皇家要求的产品,比如缩釉、漏彩、变形、甚至画龙为六爪的(曾在日本展览过的《新发现景德镇官窑——皇帝的新瓷》图录105图青花龙凤纹窝盘“盘心升龙一足绘成六爪,外壁一足绘成四爪,故被摧毁。”)...这些“官古器”户自己淘汰下来的不合格品又去哪儿了?当时官家规定必须打碎埋了且不许买卖,但是“官古器”户中“刁民”不少,他们不一定都听御窑厂官家的话,他们花心血,花银子烧造的御窑瓷器又不许上市买卖,又不愿意打碎,为什么不可以埋入自己祖宗的坟墓中!因此墓葬中一定会出现历朝的官窑瓷器。
这几张图的对比中,还可以看出“天”字款的写法的差异性。除了有青花浓淡外,御窑厂出土这只天字罐的“天”字款,字体显得略肥,而北京故宫所藏的两只天字罐的“天”字款显得略瘦,而且故宫这两只天字罐,它们之间除字体略有差异外,青花发色也存在浓淡的差异。
 成化朝23年,许多“钦限”、“部限”瓷器是“官古器”户,甚至“假官古器”、“上古器”、“中古器”户在烧造,对写款只能是按照一种风格的去写款,不可能把瓷坯晾干后送御窑厂让一人去写款。因此,成化款识在风格一致的基础上出现“款识”多样性是存在的(可参考本博有关成化款识的文章和图片),在鉴定中关注成化天字款款式的时代风格更重要,而不要去在一点一画、粗细浓淡间的计较,必定是写款人按照一种风格一笔一笔写的,不是现在的电脑体,一点差异也没有。关于成化款识写法问题,这里做点补充:最近看到一篇钱伟鹏先生写的《为什么要收藏元明清官窑?》的文章,其中涉及到成化官窑款识问题,他这样说道“87年,我们曾经讨论,我说一万八千件款识放在桌子上,每个都不一样,我们怎么判断哪个是成化,哪个是仿的?我想我们古人,我们前边的专家看过两百件成化款就不容易了,今天窑厂出一万八千件款怎么判断,要不是在御窑厂发现,很多瓷我们不敢认,后来我们悟出来了,发现它的一个特点,所有写的款都是“长锋”(怀疑为‘藏锋’书法笔法用语,什么是藏锋?就是写款识时在落笔和出笔时,将笔锋收纳在笔迹的中间,而不是外露在笔画的边缘。这是中国书法中非常重要的笔法之一。孙瀛洲先生认为“成化款肥”就是这个道理。)我认为成化“天”字款也符合这条规律,在风格一致的基本条件下,有个体差异这也是当时的实情。[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这是这只天字罐灯光下的胎釉的釉色。显然呈现的是“牙黄色”。民间都说成化瓷器是“肉红色”,这来自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书中说道“迎光透视,胎体多显肉红色,这是明代胎体的共同特征,也是区分成化与清仿瓷器时不可忽视的一个特征。”同时在本书中谈到,成化瓷器“其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这里“肉红色”排在第二,让位于“牙白色”。耿宝昌先生的老师孙瀛洲对成化瓷器的鉴定中根本没有“肉红色”一说。在孙瀛洲的《成化官窑彩瓷的鉴别》中说道成化瓷器在强光照视“胎色透杏黄色或微黄色”;在《元明清瓷器鉴定》一文中说道“又如成化的瓷质一向以纯洁细润著称于世,迎光透视多呈牙白或粉白色,并且有一种如脂如乳的莹润光泽。”按照孙、耿两位大师的表述,成化(耿说明代瓷器都是“肉红色”值得商榷啊!需要说明一下,收藏界中对大师、权威很是认可的,如果权威是正确的就是很好的引导收藏,如果权威是错误的——不是主观故意犯错——那就会误导)瓷器有“牙白色”、“杏黄色”、“微黄色”、“粉白色”和“肉红色”,从这件成化斗彩天字罐透光显出的胎色看,既可以看做“牙白色”、“牙黄色”,又可以看做“微黄色”,勉强也可以看做淡“杏黄色”,但绝不能看做“肉红色”。我
这里不是否定成化瓷器“肉红色”之说,只是没有看见“肉红色”成化瓷器的实物,现在有胎体透光带“红色”的成化瓷器都是现代仿品(这里不用“肉红色”,因为“肉红色”的确无法确定是什么样动物的肉。活体的肉还是死物的肉?动物的还是人的肉?成人的肉还是孩童,或是女孩男孩,姑娘还是大妈的肉?真的无法确定)。有著名专家去景德镇实地考察,说在景德镇御窑厂博物馆他没有看见一块“肉红色”的成化瓷片标本而否定耿的“肉红色”之说,我想此专家所见非虚吧!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这一件是景德镇御窑厂博物馆展出的“鸡缸杯”残件透光下胎的呈色,也是呈现“牙黄色”且比天字罐的“牙黄色”呈色稍浅淡,可以是“微黄色”,也可以是“牙白色”,在光源相同的情况下造成呈色的差异,我认为主要是与胎体的厚薄有关。天字罐胎体比鸡缸杯胎体厚应该没有异议。这里还要透露一点信息,据悉,刘益谦2.8亿人民币所购进成化斗彩鸡缸杯迎光透视胎色也呈“牙白色”。上面说到的“粉白色”也只有空洞的概念,我没见到实物。
  这只天字罐给与我们的信息是很多的,只有可靠的考古发掘的实物才是最好的标准器。由于成化瓷器传世很少,而大多数在博物馆,一般人是不可能上手看的,就是博物馆的专家也极少有机会上手,因此所写的书只能是参考,如果书中的记述与考古发掘实物有冲突,应以考古实物为准。想起当年仇炎之捡漏成化斗彩鸡缸杯以及大威德捡漏元青花大瓶被时人嘲笑,现在想起来应该嘲笑是谁啊?应该嘲笑的是那些自以为是的中国古玩商和所谓的“专家”!
下面将陆续上传一些有关成化天字罐的图片,供浏览本博者学习借鉴和批判——裕阶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上面两张图是景德镇皇窑博物馆的藏品,该博物馆一重要特点就是标本全是来自景德镇出土实物。皇窑集团是黄云鹏先生所创建的。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这两张图是故宫收藏的天字罐,北京故宫收藏有三只天字罐,这只与前面的两只有不同,注意看底釉面有轻微的波浪纹,还出现了棕眼,时代的工艺缺陷必然会留在实物上。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这几只天字罐底大家可以仔细看看,这几张图里有民间收藏者的藏品,都是出土的残器,不少标本上的土锈并没有清理,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土锈存在的情况,通过观察分析应该都是成化本朝的(谢谢提供图片的藏家)。
下面是一只完整的,带盖的螭龙瓜地纹斗彩天字罐,罐内有两处缩釉,应是‘’官古器“户自己检测淘汰的不合格品,土锈仍保留在瓷器上。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转载]从一只成窑天字罐窥探成化官窑瓷器的细微之处——裕階书房主人

我将不断修改,并不断增加实物资料。——裕階书房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