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清朝之前的皇帝要把兄弟赶到封地,而清朝的皇帝却把兄弟们都摁在京城?

 海枯石烂海枯 2017-09-11

谢邀,这个问题得联系皇帝帝位继承制度一起讲才能讲得全面。自从夏启正式确立“家天下”以来,帝位继承父传子就变得那么自然。但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医疗水平落后,人的人均寿命30岁。所以为了避免无子嗣悲剧最大化,就拼命生孩子。孩子一多,帝位只有一个。问题也就来了。其他儿子怎么安排?

到了周朝中央王朝早早地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其他的儿子重臣实行分封制度。这一制度符合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为地盘越来越大,对于漫长的国境线,中央集权制度还未发展壮大,天子的管理能力鞭长莫及。但管几个诸侯,天子还是相对容易些。但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经过多少代的繁衍,天子的实力越来越弱,而诸侯王开始越来越壮大。最后发生了火并,秦国胜出。

面对前所未有的广袤疆域,秦始皇发展了郡县制,对新征伐的土地全部实行秦律。但唯一遗憾的是秦始皇到死也没确立继承制度。

到了刘邦上位的时候,他享受到了中央集权统治的甜头。但当年起兵得胜的原因,时人都归结天下苦秦久矣。所以他做了个缓冲,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但他很快也意识到分封制的缺陷。周朝的江山最后被一个给自己养马的后代给取了。所以他诛灭异姓王。并留下遗言,“非刘不王,非刘而王,天下共诛之”。

但到了汉景帝的时候,同姓诸侯王也开始坐大,并开始威胁中央集权统治。酿成了“七国之乱”。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刘彻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一道“推恩令”把诸侯削弱到诸侯王的后代卖草鞋,做放牛娃为生。

汉朝中央集权从此再无分封诸侯的挑战。但问题也来了,后世的那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们,并没有执政的实际能力,就陷入了宦官个外戚轮替把持朝政的死循环。直到一个叫袁绍的人出现,他引镇守边疆的军阀入京,打破了政治平衡,把皇权彻底搞崩塌了。后来他也成为了军阀,并且很快也败亡了。中央集权的崩塌,导致了北方异族的发展壮大,随着小冰期的到来,异族南侵,天下大乱。

经过了四百年的秩序重整。一个带有一半鲜卑血统的中央王朝的崛起,才使得中央集权再一次发挥魅力。但在皇位的继承权上,开始发生纷争,立长还是立贤?在老皇帝坚持立长的态度下,那些“贤能”的弟弟用实力给了老爹一巴掌,杨广算一个,李世民算一个。

中央王朝随着老鼠生儿子一代不如一代,地方节度使坐大。节度使一反叛,中央集权再度削弱,结果小冰期的又一次到来,北方的异族再次南侵,天下又开始大乱。直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但由于幽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卖给了契丹人,终南北兩宋都未能统一全中国。最后被强大得蒙古人给灭了。

直到朱元璋这个和尚的崛起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开始审视了内外部不安定因素。派徐达把蒙古人赶到了大草原上继续放羊。内部撤掉丞相这个职业经理人,给自己整了个秘书班子,叫内阁。把开国掌兵权的武将悉数干掉。让那些没有皇位继承权的儿子领兵镇守边疆。以为这下安全了。结果儿子造了孙子的反。还特么成功了。

朱棣上位之后,意识到了老爹的失误,于是他下令没有继承权的儿子们一旦被封王之后,立刻就蕃,藩王只有封号禄位,无军权和行政权。当地的巡抚要随时向皇帝汇报藩王的动态。而且终身不得再踏入京城一步。娘老子死了,只准你离京城几十里外跪拜烧纸就完事,磕过头就立刻回去。到了这份上当藩王的就跟坐牢没啥区别了。

到了满清入关,这个带着原始部落的原始军事民主气息的王朝。一开始可没有什么立长立嫡的说法。在皇位继承权上,也没有制度。那时候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可没想过自己的后代有一天能把偌大的中国给吃下来。而且努尔哈赤本人还有他的继承人皇太极可都是死在战场上的。八旗制度在当时是最先进的人身控制制度。因此那时候大家都是一体的。能当皇帝得民主测评。更何况当皇帝的风险比一般人要大得多。所以皇太极死后,最有实力胜出的应该是多尔衮。但恰恰皇太极取了个牛逼的老婆,也就后来谥号孝庄的大玉儿。多方妥协之后,福临当上了皇帝。但福临这个皇帝当得太憋屈,福临是个基本被汉化的皇帝,看着自己母亲嫁给叔叔,自己得叫多尔衮皇父摄政王。所以很快翘了,野史说他出家了,也有说得天花死的。不管他是怎么没的,反正我看到了一个不愿意当皇帝的福临。康熙从小被孝庄养在慈宁宫,顺利接位。据说康熙这个位置是怎么来的?皆因他得过天花,满脸麻子,他没死。

所以在那样尚未坐稳江山,制度未确立,战争频繁发生的一个状态下,皇帝并不是人人都争的。那时候大家争的是军权。只有孝庄慧眼如炬,知道太平后,皇位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她在没有军权的情况下,死死保住皇位在其儿子孙子身上。

到了康熙就都不同了,他生在北京城,长在北京城,是一个汉化的皇帝。经过他的努力,除权臣,平三藩,收台湾。天下太平了。他坚持儒家的立嫡长子的一套。嫡长子一出生就被封为太子。并且吸取了明朝朱棣事件的教训,封王只享受爵位和禄位,但又觉得朱棣的做法过于残忍,不符合儒家那一套,于是让他的儿子们留在京城各自担任六部的主事。每个人的职权都不同,但都无法觊觎皇位。用儒家的父慈子孝,兄弟和睦来教育皇子。但初衷和现实总是有冲突。他在位时间太长,太子当的时间也太久。太子不免有怨言。让他觉得太子是不是整天盼着自己死?于是在太子某次犯错后,他乾纲独断,废了太子。不过过后不久就开始后悔了。因为他发现他废太子,其他的儿子们的心就开始活泛了。于是他又恢复了太子身份,已经无济于事了。九子夺嫡的态势已经形成。结果太子被捣鼓得再次被废。兄弟间利益勾结,形成了兩大派,四爷党和八爷党。最终继承人问题成了康熙晚年心中最大的痛。

不过康熙把皇子放在各部历练也是有客观好处的。就是不管最后谁成功,上来的皇帝都有执政能力,都不弱。雍正正是佼佼者,他总结了经验教训,设置了军机处,加强皇权统治。针对财政赋税,吏治进行了改革和整顿。对继承制度,设立了秘密立储制。大行皇帝不发丧,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皇帝是谁,所以只能一心效忠现在的皇帝。对于皇子仍保留均衡培养。

到了乾隆,吃着雍正的余荫。快活地当了六十年皇帝。最后附庸风雅地决定,康熙只当了61年的皇帝,我不能超过爷爷,要当太上皇。嘉庆继位,事事还得恭请太上皇圣意。等过了好几年太上皇才死。只是时局已变,天下已糜烂。嘉庆这个跟着乾隆玩了一辈子心术尚且跟不上趟的奴才出身的皇帝,只能眼睁睁看着走下坡路了。

经过康雍乾三朝130多年的皇权驯化,普天之下皆奴才。连皇帝的继承人都必须先做奴才,等主人死了,你或许才有机会当主人。更何况那些皇帝的兄弟们呢?

所以普天之下,没人知道自己是人。道光再勤勉也是做给嘉庆看的,这个勤勉的代价太大,所以看着鬼子六那种不想做皇帝的人整天风流倜傥的,心生嫉恨。面对英国人的鸦片大炮,面对太平天国的崛起,。他死活想不通,我那么努力那么用功,按照圣人之道要求自己,何至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