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PO发行速度相对放缓,次新股近期是为数不多的具备可持续性的热点题材,周三(2月15日)次新股再度爆发,掀起涨停浪潮。 长城证券表示,本月共发行新股12只,相较于前三个月39、51、53只的发行规模收缩明显。本月新股发行节奏的放缓反衬次新股稀缺性,提升次新股投资价值。 由于次新股上市不久,不存在高位套牢情形,而大股东则处于限售期,股价遭抛压打击压力较小。因此,次新股成为市场资金最为关注板块。 而自大盘1月17日见底以来,次新股指数已经上涨近20%,远远跑赢上证指数同期3.82%的涨幅。
而本轮次新股的拉抬,得到了机构和游资联合发力,东方财富Choice数据观察到,自今年1月17日来,不仅是游资,机构资金也积极介入次新股,共计30只次新股在此期间,在龙虎榜上遇机构和游资资金净买入。 而值得注意的是,虽有许多1月之后上市的新股,但也有相当部分个股都是早已在1月之前开板的个股,它们也取得了远跑赢大盘的可观涨幅。 中信证券认为,本轮次新股行情还有两个新特征:1、高送转更稀缺,次新股成为少有的披露高送转同时又没有减持压力的板块;2、不少次新股的估值进入合理区间。随着去年12月份以来的剧烈调整,部分次新股在开板时估值相对合理,这使其向上弹性空间更大。
那么在当前次新股板块强势的背景下,如何选择已经开板并有上涨潜力的次新股呢?申万宏源指出,尽管从大样本的平均水平来看,2016年申购新股开板后15个交易日或大概率现买点,但具体投资时点的选择往往更加复杂,除了个股本身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诸如同时期新股获批节奏、所在板块走势的影响。 申万宏源总结出的规律是:若开板日当月新股获批家数明显提速,则开板后的次新股投资需谨慎,投资时点需从开板日相对后移;而若开板日当月新股获批家数明显下滑,则可能伴随暂时性稀缺性引发次新股行情,此时,次新股投资时点可相对前移。
而申万宏源在2月13日的最新研报中,给出了8个甄选开板后次新股的条件: 1)开板日流通市值小于10亿元; 2)开板日PE比小于1; 3)开板日收盘价区间0-20元; 4)开板日相对发行价涨幅0-300%:开板日后持有期为15个和30个交易日时为分别为400%-500%、300%-400%; 5)开板日换手率小于30%,开板日后持有期为5个交易日时为大于70%; 6)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速偏低,如0-30%; 7)最近三年平均毛利率偏低,如0-20%:开板日后持有期为5个和15个交易日时为小于40%,开板日后持有期为30个和60个交易日时为大于40%。 8)所属行业为高端智能制造、计算机、电子、传媒、大消费、医药生物等领域。 而根据上述条件,申万宏源选出2017年1月以来已经开板的潜在可投资的次新股标的,共计16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