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五圣朝元 2017-09-11

你好,这个问答100个人会有一百个答案,离我们有些遥远,只能当饭后聊天的话题。毛氏部落从国情、政策、经济三方面聊聊。

一、先看下数据

国统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340.5千公顷(170010.7万亩),比2014年增加617.9千公顷(926.9万亩),增长0.5%。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482.9公斤/公顷(365.5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97.8公斤/公顷(6.5公斤/亩),提高1.8%。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12428.7 亿斤),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288.2亿斤),增长2.4%。这是历史性的十二连增了,创建国以来的最好纪录。

2002年,中国的粮食贸易总量为2931万吨,到2013年这个数字增到7917万吨,年均增长9.5%。从出口看,总体呈减少趋势,2002年粮食出口量为1514万吨,2013年仅为120.9万吨;再从进口看,总体呈增加趋势,2002年粮食进口量为1417万吨,2013年增至7796万吨。

确实存在粮食增加,满足了自给,依然在进口的问题。

二、我国的国情

1、预防大的自然灾害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大家可以想象下,假如我国发生了大型的自然灾害,那么即使有外汇也很难寻找到可供给13亿人口的粮食,另外时间也不允许。2、我国有过饥荒的教训

大家都知道,早些年我们国家出现过饥饿状况,我们吃过亏,所以,从情怀上来说,国家肯定要做到有备无患,民以食为天,家有余粮心里不慌。所以,必须有存粮。

二、国家有粮食储备政策

1、粮食是储备物质

粮食是基本的战略储备物资,应对国际不测,必须有足够的储备,且储备量应该有底线。

2、国家宏观调控,保护农民利益

我国的农民占大部分,种植土地的是农民,如果粮食价格完全市场化,起伏难免,那么受伤的是农民,所以收储还有一层就是保护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虽然不能发家致富,但是最起码可以温饱,稳定。

三、经济发展需要

1、消费升级带动的需求增加

近年来,我国的消费升级明显,最基本的五谷杂粮再也不是我们直接食用的主要农产品,但是消费所增加的肉类、蛋类等都与基本粮食息息相关,导致饲料、加工业的原料持续增加。

2、养殖业规模化需要

近年来,我们的环保政策,使得很多小型的养殖场淘汰,大型养殖场新建扩建,之前可能自己种植就可以满足,现在大型的养殖场,基本靠外部供应,这样一来,饲料原料的增加可想而知。

3、进口粮食价格低

大家都知道进口粮食的价格远低于国内粮食的价格,就是因为有这个价格差,就必须进口,否则很多加工企业成本高企,失去市场竞争力,将难以维系。

4、平衡国际贸易需要

大家应该知道,之前我们是不进口美国大米,或者进口比较少的美国大豆,现在进口量增加了,新的美国政府,由于调整贸易思路,为了缩小贸易顺差,中国用进口粮食,换取出口其他类产品。

结束语: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粮食安全问题是战略性问题,粮食方针就是20个字:“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