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希望不会再有墓碑倒下!

 龙叔文馆 2017-09-11

描绘多姿多彩的生命图卷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群体。但是,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有相当一部分生物种群受到迫害。就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北白犀(又名北非白犀牛)。


那么,面对种种因素的影响,生物技术能降低物种灭绝的潜在风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答案。


北白犀的悲伤,希望你们能懂! 来自非常科学 13:57

北白犀

体长:300-450厘米

尾长:55-65厘米

肩高:175-205厘米

体重:2000-3500千克

皮厚:2-3厘米

头部:110-130厘米

前后肢均具有3趾


北白犀属于白犀牛的一个亚种,体躯浑圆粗壮,皮肤光滑,只有耳边和尾端才有毛,管道状的耳朵可以旋转,听觉较为灵敏。体表呈灰色,略微发白。它的肩部由发达的髓棘形成隆起的肩峰,髓棘连接着韧带以支持头部。


雄性北白犀Angalifu,它已经在2014年去世。


北白犀的视力很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奔跑时速可达40千米。以往它们分布在乌干达西北部、乍得南部、苏丹西南部、中非共和国东部及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主要在傍晚、夜间和清晨活动,白天在茂密的丛林或草丛中休息。


在长达五十年的盗猎迫害中,时至2015年,全世界已知的北白犀从2300只下降到了3只,这3只北白犀被保护在肯尼亚的一个保护区里,24小时持枪警卫严加防护。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让它们自然繁殖的努力一直都没有成功。


24小时武装保护北白犀


面对这些情况,有些人认为,人类的生物技术现在已经很厉害了,只要法律允许,即使自然界的动植物灭绝了,利用克隆等生物技术,依然能够复制出很多动植物来,为什么还要担心物种灭绝的问题呢?


保护区为了保护犀牛,忍痛锯掉犀牛角


可事实,并非如此。即使科学家们突破了不计其数的技术障碍,成功的将“试管犀牛”孕育出来,也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毕竟人工“复制”出来的北白犀,和一个真正的野外种群,终究是不一样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选择本身只能筛选和淘汰,而“复制”的白犀牛所需要的“米”就是遗传的多样性。


有了足够的多样性素材,才能进行筛选;如果所有的北白犀都是靠生物技术得来的,那么,死任何一只都不会产生差异,自然选择也不能发挥丝毫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保护生物学家这么担忧野外种群的多样性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想在实验室维持多样性如此困难的原因。


没有角的犀牛


一个种群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多样性,而自然选择也在每时每刻消耗它。当环境改变的速度很快、频率很高的时候,就特别需要强大的多样性储备;糟糕的是,我们现在就处于这样的时代。


毕竟,人类影响环境的能力虽然和地球相比小得可怜,但速度可是前所未有的快。有一些物种运气比较好,本来就能适应人类创造的新环境,比如蟑螂、米象、麻雀和猫;另一些物种则凭借巨大的数量和广泛的分布,熬过了人类带来的冲击。


但是大型动物遇到剧烈的波动多半要倒霉,更何况人类还直接盯上了犀牛的角,北白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陷入了绝境。


犀牛角


科学技术的进步,或许能打破自然生育力的限制,可就算把远古的恐龙复活到现代,它们面对的也是一个陌生而敌意的新世界。这不是属于恐龙的悲剧,这是所有背井离乡的生物所共同承担的悲剧。它们从自己的环境中被剥离,和周围的联系断裂,演化历史也失去了意义。


等到川西和秦岭的高山竹林面目全非的时候,熊猫还能回到哪里呢?等到中非草原被气候和人类影响侵蚀殆尽的时候,犀牛又有何处可去呢?这些都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我们可能不知道某种生物已经灭绝了。


蔚蓝的地球,未知的生命


一些生物默默无闻地生存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里,直到灭绝都没有被我们发现和描述。生物学家已知的有124万种生物,而这个星球上总共可能有740万~1000万种生物!也就是说,多数物种都还没有被发现!


因此,在生物学家统计已知物种的灭绝事件背后,可能有更多的物种灭绝事件已经发生了。如果我们连这些生物都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它们曾经存在过,那不管我们有多先进的生物技术,也不可能去复活它们。


简单的生物链


一个物种灭绝所带来的也绝不是它自己的消失这么简单。每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有一个“位置”,执行某些特定的功能:它可能是某些动物的食物,也可能是一个高级别的捕食者。


一旦它灭绝了,在生态系统中承担的这些功能就会丧失,也会影响到和它关联的生物,暗示着相应的生态系统也会出现破损。由此而造成的生态影响,绝非生物技术所能消除或修复的。


一个物种在漫长的历史上,也许只是一星闪光,亲眼看着这些光亮一点点被我们亲手熄灭,是一件极为痛苦而残忍的事情。


所以,即使掌握了生物技术这样先进的现代科技,我们仍然要保护环境,保护生物。一旦大量物种灭绝,也就意味着地球的生态正在急剧恶化,最终将危及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