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板层构筑的机能意义来看,Ⅰ~Ⅳ层是脊髓的外部感觉接受区,传导躯干、四肢皮肤感觉的后根纤维主要止于此区。此区也是上行传导路的起始区。Ⅴ~Ⅵ层主要接受躯干、四肢本体感觉的后根进入纤维。Ⅶ层与中脑和小脑有往返联系。因而可能是调节姿势及运动的重要反射中枢。Ⅷ内含脊髓内部的,大量同侧和对侧的联络神经元,此层还接受网状脊髓束等下纤维传导束纤维,调节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活动,特别是兴奋r运动神经元的活动。Ⅸ层为脊髓的主要运动区,是躯体运动系的最后通路,内含大型α运动神经元和较小的r运动神经元,它们的轴突分别支配梭外肌和梭内肌。 (二) 脊髓内部结构与脊神经的纤维联系 人类的脊神经有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及尾神经1对。它们左右对称排列,每对均以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前、后根在椎间孔附近合成脊神经,经椎间孔离开椎管。 ![]() ![]() 脊髓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脊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示意图 (1) 前根和后根 前根主要由α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粗有髓纤维,它们传导冲动快,分布到骨骼肌的梭外肌。其次是支配骨骼肌的运动有髓鞘的r纤维,它分布到神经肌梭的梭内肌,调节肌张力。前根内的第三种纤维仅见于胸神经、上二腰神经及第2、3、4骶神经前根。这种有髓纤维来自胸腰中间外侧核的是交感节前纤维和骶2、3、4骶中间外侧核的是副交感的节前纤维。它们主要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管理心肌、平滑肌的活动和腺体的分泌。 现在已证实,脊神经前根内也有些细小的有髓纤维及无髓传入纤维,它们起自脊神经节内的细胞,这些纤维可能传导痛觉冲动。 后根成自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突,这些初级传入纤维,由肌肉传入纤维和皮肤传入纤维组成。 肌肉传入纤维又根据其特点分为肌肉Ⅰ、肌肉Ⅱ、肌肉Ⅲ、肌肉Ⅳ类传入纤维。肌肉Ⅰ类纤维又可分为Ⅰα和Ⅰb两类。其中进入脊髓后角的Ⅰα类传入纤维发出许多侧支进入脊髓灰质,它们的末梢主要终止于脊髓灰质的第Ⅴ~Ⅵ层、第Ⅶ层和第Ⅸ层,与这三个部位的神经元形成兴奋性突触联系。研究证实Ⅰα类传入纤维与运动神经元存在单突触的联系。刺激Ⅰα类传入纤维,除在同名肌和协同肌的运动神经元上引起单突触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外,还在同名肌相对抗的拮抗肌的运动神经元上,引起一个双突触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即产生交互抑制。 皮肤传入纤维,皮肤A类传入纤维的末梢主要终止于脊髓灰质的第Ⅲ层至第Ⅶ层。Aβ纤维传导皮肤触压感觉,Ag纤维则传导皮肤温度觉和快痛觉;C类纤维则传导慢痛觉。 ![]() 脊神经组成的模式图 前、后跟汇合,形成混合性的脊神经总干,内含成纤维成分归纳为四种:①躯体传出纤维:支配骨骼肌的活动。②躯体传入纤维:传到来自皮肤的痛、温、触、压觉和肌肉、关节与韧带的本体(姿势)感觉。③内脏传出纤维:仅见于胸1~腰2和骶2~4前根内,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④内脏传入纤维:分布与心血管和内脏的感受器,传导内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 脊神经根自脊髓至椎间孔的一段行程中,受到压迫和刺激等损害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若前根受累,会伴有肌痉挛,活动能力减弱,以及血管运动, 营养和出汗的紊乱等。 颈部椎间盘容易发生慢性变性,以颈椎间孔相应缩小,多发生于颈椎5~6之间,影响最粗大的第6颈神经;其次常发生于颈椎6~7或4~5之间的椎间盘。当第6颈神经受压时,产生典型的肩臂痛,伴有感觉异常,延至拇指,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第7颈神经根受累时,除肩臂痛外,麻木区在示指、中指及环指,肱三头肌反射减弱。腰部椎间盘破裂时,髓核常在后纵韧带两侧(即为神经根进入椎间孔的部位)突出,特别是在第4~5腰椎,或第5腰椎与第1骶椎之间最为多见(第5腰神经根最大,常几乎充满椎间孔),从而可压迫神经根,引起腰部疼痛或下肢放射痛。 (2) 脊髓反射及r-环路的概念。 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基本反射中枢,脊髓反射是指在脊髓水平上机体对刺激外周感受器所产生的反应。通过脊髓能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躯体运动反射,包括牵张反射、屈反射等。在整体内,脊髓反射受高位中枢调节。 ①牵张反射 受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产生反射效应,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称为骨骼肌的牵张反射 (如下图),又称肌伸长反射。 ![]() 肌牵张反射示意图 牵张反射的类型由于牵拉的形式与肌肉收缩的反射效应不同,牵张反射可分为肌紧张与腱反射两种类型。 肌紧张:是一种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即肌肉经常处于轻度的收缩状态,故又称为紧张性牵张反射。肌紧张为多突触反射,感受器是肌梭,效应器主要是肌肉收缩较慢的慢肌纤维成分。由于同一肌肉内的不同运动单位进行交替收缩,所以肌紧张能持久维持而不易疲劳。 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被牵拉肌肉迅速而明显地缩短,故又称为位相性牵张反射。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感受器是肌梭,效应器主要是肌肉收缩较快的快肌纤维成分,这类运动单位的肌肉收缩力大,收缩速度快。临床上常通过检查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叩击不同肌腱,可分别引起不同的腱反射。例如,快速叩击股四头肌腱,可使股四头肌受到牵拉而发生一次快速收缩,引起膝关节伸直,称为膝反射。如果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反射弧的传入、传出通道或脊髓的中枢受损;而腱反射亢进,则说明控制脊髓的高级中枢作用减弱,提示高位中枢的病变。 (2)r-环路的概念 ![]() 由脊髓前角中的r运动神经元及发出的r纤维至肌梭→Ⅰa类和Ⅱ类传入纤维→α运动神经元发出的α纤维→肌肉所形成的反馈环路,称r环路。r环路对调节肌牵张反射起重要作用。在正常环境下,高级中枢可通过r环路调节牵张反射,如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可能是通过兴奋或抑制r环路而实现的。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即是部分切断后根中由肌梭传入的Ⅰa类纤维,使肌梭感受器向脊髓传入的神经冲劲减弱,使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故肌痉挛缓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