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智能交通新型应用未来5

 紫色37 2017-09-11

交汇点讯    9月11日,物博会分论坛——智能交通与车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无锡市滨湖区举行。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等专家学者,以及通用汽车、奥迪汽车、华为、爱立信等企业研发人员参加论坛。

本论坛围绕“车联物通,路畅人和”的主题,探讨智能交通与物联网感知技术、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城市交通管理、交通安全的技术路径和产业发展方向,掌握智能交通与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公交部交管局副局长李江平介绍,去年以来,公安部交管局积极推进交通智能技术应用,开展了公安交通汽车智慧平台建设,推进公用卡口和视频监控设备全国联网。目前已联网接入全国监控视频、执法取证、卡口监控、流量检测等24万套设备,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主要干道的节点,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全覆盖,实现了图像、视频、流量等信息动态感知。无锡、深圳两个示范城市已经安装了13万个汽车电子标识,实现了通信认证管理、公交信号优先、智能门禁停车等示范应用。各地也加强了城市交通信号灯智能化建设,提高了交通控制自动化水平。

在加强智能化建设的同时,交管部门还积极探索交通大数据的挖掘。全国交警部门已汇聚车辆驾驶人以及车辆通行轨迹等数据1500多亿条,深圳、长沙等城市着力推进大数据深度应用,将数据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管理优势,有效提升警务工作的科学性。交管部门与百度、高德地图合作,在春运、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将重要高速公路关键节点的实时流量信息、拥堵信息、事故多发信息通过互联网导航地图向社会发布,并逐步拓展到出行预测绕行指引,为公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信息服务。

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讯、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发展车联网产业有利于提升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水平,实现自动驾驶,发展智能交通,促进信息消费,对我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工信部科技司副巡视员卢希说,当前,我国车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越加活跃,新型应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未来5-10年将形成全新的车联网业态。

智能交通与车联网产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也存在着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协同亟待提升等问题,需要加强引导加快解决。第一,要加快研发攻关,突破技术瓶颈。统筹利用国家各类科技资源,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突破先进传感器、5G、V2X通信、车载操作系统和芯片智能处理平台、北斗精确定位等关键技术,促进多领域协同创新,加快技术和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第二,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快标准制定。积极推进完善自动驾驶、上路测试、责任认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融合汽车、信息通信、道路设施等要素的综合标准体系,加快环境感知、交互接口等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加强V2X无线通信技术的覆盖和运用,加快信号灯交通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接口的改造。

第三,要开展国际合作,深化产业合作。积极开展车联网产业标准法规、共性技术、规划政策、测试示范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吸收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与创新资源,支持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

交汇点记者  浦敏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