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农业,一般的模式是先流转土地,然后再雇佣农民干活。但不少朋友反应:流转土地就要占用一笔资金,流转完土地,哪还有钱搞项目呢?今天就给大家支个招儿:看看怎么不花钱就流转土地,还翻倍赚钱! 省钱模式:土地托儿所 啥是土地托管呢? 土地托管是由懂得农业技术和管理的人员和组织,对分散的农民的土地提供集中的托管服务。这种服务以农机的集中操作为核心,从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投入到种植方案的选择,从技术操作的实施到位,都基本做到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操作和管理。 说白了,就是把部分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的农户的土地以托管的形式交给种植大户或合作社,代为耕种管理。 为什么要实行'土地托管'? 由于土地托管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基本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的操作,因而更容易接受和使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同时,这种形式的土地托管不需要改变现有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的安排。可操作性更强,农民的接受度高,无论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一般来说,有这么几个类型: 1、土地半托管 合作社和农民商量,选择一些服务项目,服务结束后由农户验收作业质量。 优点:让农民接受起来容易。 缺点:选择的多样性,管理起来稍困难,利润点低。 2、土地服务性全托管 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合作社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在合同里注明各项附属条件,并向农户保证达到定额的产量。 优点:先收费,后服务,合作社的利益有保障。 缺点:农民接受起来慢,而合作社挣的是只是服务的钱,收的粮食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 3、土地收益型托管 这是指农民将土地委托合作社全权管理,合作社每年给农民定额的租金或分红的一种模式。 优点:合作社可以先不给运作土地的钱,年底给农户分红或固定收益。 缺点:开始取得信作比较难,并且要自己承担种植风险。 什么样的企业或合作社 适合搞土地托管呢? 一般来说,经营主体资金流不足;粮食主产区土地租金价格高;农资转型;粮食流通客户垄断市场等这些主体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并且降低经营风险。 那么,土地托管的利润点在哪? 1、农资供应环节 【种子+农药+化肥】 2、农机使用环节 【播种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 3、农技服务环节 【技术指导带来的增值服务费+科学种植带来的增产效益+品质提升价值】 4、终端组合环节 【晾晒场地外租+烘干服务+运输物流+产品价值销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