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用得到的科普】生病需服药,喝水知多少? 我们都知道生病要吃药,温水送服,但是喝多少水,你真的知道吗?大部分人以为在口服药片后,会很快进入胃部。但实际上,绝大多数药物会在食道中停留5分钟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0分钟。所以,服药时如果没有饮用足量的水,会伤害到食道,造成各种不适,甚至溃烂、穿孔。此外,药物在体内发挥疗效,吸收是第一步,而合适的水能够帮助药物溶解,从而被身体吸收。 在服药之前,应先喝少量水湿润咽喉部和食道,服药后再饮用200~300毫升水,加速药物进入胃中发挥药效。不过,服药后饮水过多也是不行的,因为有些药物并不需要那么多水,饮水太多反会降低药效。 那么服药时, 到底需要饮用多少水才合适呢? 需适当增加饮水量的药物 胶囊遇水后会变软,容易粘在食道或胃壁上,造成食道损伤或者胃中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黏膜。因此服用胶囊时需多喝温开水,以保证药物确实到达胃中,较快地溶解,均匀散开。 服用盐类泻药(如硫酸镁)后,会引起腹泻;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服后会使人大量出汗。因此,服用这类药物后,多饮水可补充人体对水的需求,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如氯化钾、阿司匹林、强的松等,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适当增加饮水量能稀释药液,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等);氨基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这些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磺胺类药物在尿液中浓度较高,易形成结晶,发生尿路刺激和堵塞,出现疼痛、结晶尿。因此服用此类药物时,需要增加饮水量,便于冲走结晶和代谢产物。 宜大量饮水的药物 需适当减少饮水量的药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药剂科 任金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