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有温度的教育

 五峰山人怡心馆 2017-09-11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悠悠澧水,源远流长;巍巍太浮,层峦耸翠……

临澧太浮山


临澧,古称安福,就坐落在这片千年沃土之上。依山傍水的临澧古城,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先后走出过李如圭、林伯渠、林修梅、丁玲、于沙、未央等英雄豪杰和文化名人。


物厚天泽,时光流转。时至今日,临澧县依然在人才输出上保持着强大动力,成为全市人才源动力的重要一极。


让我们看看该县近年来教书育人的成绩单:临澧县现有中小学校84所、幼儿园86所,中小学生40396人、幼儿11916人,在职教职工3439人。近3年来,临澧县教育荣获国家、省、市、县荣誉92项。2016年,该县被评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教育强县,第3次荣获省“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优秀等次,社会公众教育总体满意度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该县不仅注重书本知识的培养,更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对临澧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实干苦干加巧干,打造了“三考”质量的金字招牌。中考“九连冠”:总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连续九年夺得全市第一。学考“三连优”:参考率、合格率、优秀率等指标名列前茅,连续3年评为全市优秀单位。高考“三连高”:高优秀率,每年600分以上高分人数超过百人,高分率全市第一,清华、北大每年上线10人左右,录取3—5人;高上线率,三年一二本上线率55%以上,名列全市前茅,2017年高考,清华、北大录取7人,纯文化生一二本上线率达60.05%,清华北大录取率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0倍;高录取率,3年一二本共录取4252人,一二本录取率达5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27个百分点。


临澧县在人才培养和输出上,始终站在全市第一方阵,这不得不让人惊叹。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民生工程,临澧县为何能异军突起,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一面金字招牌?


近日,记者深入临澧县,实地探访了该县教育背后的故事。“寓爱于教,做有温度的教育!”县教育局局长徐建新给出了答案。



“经济发展,教育先行!”近几年,临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县常委议教会、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上逢会必提教育优先的发展理念,让该县教育人感受到浓浓暖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县委、县政府教育优先发展的强力助推下,该县紧扣打造“公平、美丽、幸福、智慧、和谐、满意”的“临澧气质”教育现代化,全县师生务实创新,多管齐下,逐渐打造出教育界的临澧现象。


仅2016年,该县先后8次召开常委议教会、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等各类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省第三轮“两项督导评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城乡教师均衡配置等问题。县委书记李正才在第32个教师节表彰会上专门安排部署了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11月,县长蒋颖群还特地下到学校现场办公,当场拍板解决了丁玲学校设备设施配套、修建高标准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等7个问题。县人大把《关于加强城区学校合理布局的议案》作为重要议案,县政协把《关于深入推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作为主席会议1号提案,经常召开联席会,组织代表、委员对议案、提案进行重点督办。


同时,该县还大力倡导联校支教,3年来,30多位县领导、100多个县直部门为援建学校捐款700多万元,办理实事100多件,有力引领了教育均衡发展。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课堂上,稚嫩而又洪亮的读书声穿过整洁的玻璃窗,钻入耳际。教室正中央,一块硕大的屏幕,正在播放着桂林山水美轮美奂的画面,孩子们睁大着眼睛紧紧盯着屏幕,空气中流动着好奇——这就是前不久记者在该县新安镇中心小学见到的一幕,教育信息化进课堂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寻常场景,如今已被视频、图片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所取代。历史,又铿锵有力地翻过了新的篇章。


“临澧县经济不富裕,但是我们对于教育投资却不吝惜,可以说,只要教育口缺钱,相关部门总是有求必应!”谈起全县上下对于教育的“偏爱”,徐建新,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教育局长居然红了眼圈。


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县教育投资高达2.3亿元,新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17.5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教学楼等83栋。城区异地新建丁玲学校和县五完小,整体搬迁县三中,改善县二完小办学条件,新增学位1800个。农村改造薄弱学校66所,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三有”设施62所,新建教师公租房1133套。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建成“班班通”教室754间,全县学校实现100% “校校通”、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 “班班通”。建成省级特色学校41所、市级特色学校59所。对于一个经济薄弱县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教育人是最感恩的一个群体,在全县支教爱教的影响下,该县的教师对于教育的挚爱情怀,大抵也是源于此吧!


53岁,30年,1所山村小学。一组枯燥的数字串起一位教师的人生轨迹。


为了山区里的希望之火,她30年坚守在偏远的小山村。她就是临澧县九里乡和平小学女教师郭绪香。她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学校的故事在当地被誉为美谈。


学校条件差,但教学水平不能落后。郭绪香给自己定了标准。上语文、数学课,她总是寓教于乐。乡联校校长郝诗万评价说:“郭老师很敬业,工作特别认真,她所教的一年级比全乡一年级平均分高出好几分。和平村及周边村的孩子的入学率、巩固率一直保持在100%。”


去年,郭绪香有机会调到乡中心小学,她不肯。她说:“我要一直守着这里的孩子,让他们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郭绪香老师只是我们教师队伍中很普通的一员,毫不谦逊地说,我们的教师队伍,是一支脚踏实地,用心爱教的队伍!”徐建新感叹。


“乡村教师越来越受重视,让我们工作有动力、事业有盼头。”日前,临澧县教育局召开优秀年轻教师座谈会。26名乡村一线教师参与座谈,10名教师被选拔到管理岗位。这是该县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的一大举措,也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


为缩小城乡师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临澧县“量身定制”了《临澧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改善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努力建设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此,该县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积极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仅2017年,公开招聘新教师73人,对接高校特招优秀人才和紧缺学科教师33人,安置免费师范生19人,吸引临澧籍外县教师回乡任教11人。着力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构建起省、市、县、学校四级联动培训体系,每年培训中小学幼儿教师及保育员1400余人次。不断健全成长激励机制,安排赴常德武陵区名优学校挂职锻炼3人,评选市县级先进个人270多人次。倾斜政策,评聘农村中小学一级、高级教师108人,占比72.5%。及时足额兑现绩效工资和乡镇补贴,额外补贴偏远农村小学教师每人每年2000元。评选“乡村红烛”,开展“爱烛行动”,拨款60万元表彰、慰问教师,提升乡村教师获得感。2017年,合理交流农村教师进城35名,提拔、交流中层管理骨干33人,参加各类跟班学习进行人才储备26人,确保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一年来,全县乡村教师的资源配置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农村学校的吸引力和办学实力也明显增强。我们教师的幸福感显著提升!”临澧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的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走访中,记者感受着该县浓郁的助教情怀,“不成功,便成仁!”对于教育,几乎所有的受访群众异口同声地说,教育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头等大事,“我们没有理由不帮衬,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全民爱教的一个样本就是该县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走访中,我们来到了修梅镇赵家巷村的“留守儿童之家”,周末放学回来的孩子们聚集到这里,有的看书读报,有的唱歌跳舞,有的打乒乓球。“现在‘留守儿童之家’成了村里80多名孩子的乐园,在这里,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赵家巷村村民赵银玲高兴地说。


“留守儿童之家”只是该县真情关爱留守儿童、精心编织关爱保护网的一个缩影。临澧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有近10万外出务工者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6900多名缺少父母呵护的孩子。近年来,临澧县以人为本、情系民生,以民政部百县千村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为抓手,在夯实阵地、凝聚合力、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深入村居、综合全面”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为留守儿童撑起成长的蓝天。


该县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服务基层儿童的关键环节,各乡镇均建成1个标准化儿童之家示范点,设有活动室、图书室、办公室等场所,室内外滑梯、乐器、电脑、益智玩具等文体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该县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平安县城创建的主要内容,关爱保护政策、举措不断出台并具体落实,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构筑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所有“留守儿童之家”均配备1名专职福利主任。全县规范建立了安全管理、儿童福利主任管理、儿童之家档案管理、家长和监护人联系、儿童之家活动、结对帮扶、儿童生活安全公约、儿童之家学习、儿童之家志愿者工作等规章制度。


对于留守儿童的帮助,仅有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地方,村支两委、当地村民、教师和社会爱心人士全部积极参与进来,已经形成了一张牢不可破的网!每到一处,我们都会看到当地教师忙碌的身影,他们定期抽时间在“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学习、生活、娱乐、安全辅导和心理疏导。湖南李丽心灵教育中心、临澧大爱微行公益联盟等志愿者组织也主动与留守儿童之家签订服务协议,定期开展各类服务活动。村支委、党员和爱心人士也主动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教缺乏、监护不力等实际问题。


除了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临澧县还全面落实了资助政策,最近几年,该县共资助学生15014人次,金额1226.43万元,确保无一人因贫失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临澧县的教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蝴蝶效应凸显,县委县政府助教、教育工作者乐教、群众爱教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我是临澧人,我为教育出份力!”的思维已经在全体临澧人民脑海中生根发芽,逐渐衍生出巨大的潜能。


虽然临澧县县域经济并不富足,他们却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强力推进教育强县的发展模式,取得了瞩目的成效,每年的高考成绩单就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看未来,临澧县将在打造有温度的教育之路上,越走越深,越走越远,该县一定会将临澧教育这块金字招牌推出常德,推向全省乃至全国,让临澧县教育经验为业界敬仰!




常德日报微信编辑:汤雅茜

冯文正

终审:周碧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