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步形意针灸——将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的中医辨治六步程式思想融入到针灸实践,探索《黄帝内经》的幽谷奥秘...

 txw40 2017-09-12

六步形意

 

针灸之道


贺思圣

首都国医名师


   贺思圣:首都国医名师,京城针灸名家贺惠吾之子。贺氏管针传承指导老师,擅长:老年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骨关节病等疑难杂症的诊治。

编者按:在完成了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后,首都中医药健康养老工程又开始了,我们是贺氏管针学员,跟随首都国医名师贺思圣老师学习针灸,临床实践运用医针结合,涉及中药和针灸联合治疗患者疾病的问题,如何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中实现辩证思维的统一,达到“医道中和”的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以下文章是一篇尝试,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包涵指导!

病案举例


某,女,46

主诉:长年畏寒怕冷,近四个月自觉双下肢胀满发硬,嗳气,呃逆不适。

患者素体较常人畏寒怕冷,饮食稍不注意便胃寒不适,大便次数增多,甚则一日四次。近四个月自觉双小腿胀满发紧,刺激局部便呃逆频作。舌淡暗苔白,舌边有齿痕,脉弦,尺脉弱。


Step 1. 四诊审证

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病人,听其诉说完病情后,便会形成模糊的印象诊断:痹症,阳虚,脾胃虚寒,气滞。

Step 2. 审证求因

然后,我们就会思考,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这些情况?首先,这是一个年龄接近七七四十九的中年妇女,天葵接近尾声。其根本原因,在于“虚、郁、瘀”

Step 3. 求因明机

贺老曰:元气与阴火不两立,补阳气的同时,人体浊阴亦会受补,此例患者乃肝郁,脾虚。脾气亏虚,脾阳不足,水湿下流,扼郁下焦元阳之气,郁而化热,是为阴火!



Step 4. 明机立法


为避免阴火太过伤及元气,需要调整补阳及阴气的平衡,阴消阳长,就是元气和阴火在动态中保持平衡。治病遣方贵在调达人体的内在平衡,避免过犹不及。

贺老还特别形象地举例说明:洗碗时若用凉水难去油腻,需用热水,好比患者的浊阴过积,如用凉药浊阴不去,故需温脾阳以化中焦之浊腻。然,勿过!



Step 5. 立法组方(针灸配穴)


贺老管针取穴配方:

环跳        膝眼       阳陵泉       足三里

三阴交    绝骨        太溪 


Step 6. 针灸手法操作


环跳  :  强刺激法,放电达足掌,不留针。  

膝眼  :  斜刺,避免触及骨膜,不留针。     

阳陵泉:直刺,滞针手法,不留针。       

足三里:直刺,滞针手法,不留针。  

三阴交:直刺,跳动针法,不留针。。   

绝骨  : 直刺,滞针手法,不留针。   

太溪:   直刺,跳动针法,不留针。



针灸孔穴解析:

环跳(通达下肢气血),膝眼(筋会),阳陵泉(筋会),足三里(降胃气,健脾气),三阴交(利血脉),绝骨(骨会),太溪(滋阴血)。

以上诸穴均为双侧取穴,手法平补平泻法偏补法。


本文创作源自恩师孙光荣教授六步程式启发。

孙光荣教授为第二届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创始人,其学术经验可以概括为"中和"二字,即"中和辨证——中和处方——中和用药",孙光荣教授认为临证时当按照四诊审证、审证求因、求因明机、明机立法、立法组方、组方用药的步骤进行,辨证论治时重形神、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