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秘诀:金氏针灸减肥与单穴治病经验分享

 我是刘老头 2016-11-22

中医秘诀:金氏针灸减肥与单穴治病经验分享

著名针灸学家、针坛巾帼、博士生导师金伯华教授以其独特的“金氏手法”在京城广受赞誉。83岁高龄的金伯华教授作为国家名老中医,曾任北京崇文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北京分会常务理事,针法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金伯华教授从事中医、针灸医疗工作六十余年,曾先后获市、局科技成果奖四次。发表论文数十篇,撰写《金氏针灸临证精粹》等专著2部。

在中科易康(北京)医学研究院国医名师大讲堂举办的三次金伯华教授针灸传承班上,金老亲自演示金氏针灸减肥的七刺、三度减肥法,针刺配穴主要以5个穴位为主,非常讲究配穴的次序和针刺手法,针刺手法中以泻法为主,采用提插、捻转、震颤、雀啄等,其中震颤和雀啄手法确实让大家大开眼界,赞叹不已。带意念下针、带气下针可谓针灸精粹,下针“饱腹穴”可谓定海神针,一针之下,气足腹满,一天能饱不思食。局部减肥堪称金伯华一绝,应用金氏齐刺、直刺、斜刺、围刺、扬刺、梅花刺、柳刺法,想减哪里就能减那里,且不用节食,减后不反弹。

金老说:“针灸减肥是既要把多余脂肪减下来,又要保持正常吃喝和正常的体力,这是金氏针灸减肥的治疗原则。针灸减肥是通过针刺来调阴阳、调气血、调脏腑、调经络,达到肌体平衡,促进运化功能,脂肪燃烧。不能人瘦了下来,但皮肤黄了,人也萎了蔫了。那不健康,也不容易坚持。”金老减肥的特点是一不反弹,二不禁食。

在金老针法实操演示中,给体验者李医生仅用了5穴配腹部围刺,一次就减了2斤,且当天晚上李医生睡眠状态非常的清爽安适,第二天大家都说李医生脸色光亮,面如桃花。这样的效果确实令大家赞叹佩服金老针法的独特与神妙。在培训结束后几天,金老还一直关心李医生的情况。虽然再没给李医生扎针,但三天后李医生体重确实又少了1斤。在第二次与第三次针灸培训中,金老当场演示体验的学员,一次分别减了4斤和6斤。尤其在围刺大腿内侧针法演示中,当场,腿的维度就下去了4公分,学员看了皆惊叹不已!

金氏针灸不光是减肥独特,在治疗疑难病、痹症等方面可谓神针妙术,一针一穴足显其效。贺普仁在《金氏针灸临床精粹》序中写道:“(金伯华医师)不仅深谙刺法精要,并精通中医各科,特别对一些久病重症、疑难病症,擅长辨证施治,针药并用,屡起沉疴。”金氏手法之补泻与传统有所不同,补法是将针迅速刺入穴位,凭手感 “得气”后将针直插到底,随即拇食指很快松开,手指似同一弹。此时医者手指有沉紧如同“鱼吞钩”的得气感,患者会有很舒适的触动感。金氏针刺泻法也独具特色——同样刺入得气后,用力大幅度捻针至针体滞紧,此时病人有很强的酸麻胀感;继行手法,控制针感沿经上下走窜,促邪气外泄。如针刺曲池,若对于类风湿病变部位在手指,就要拇指在前,食指在后,使针感沿曲池穴向下至手指;如病变在肩部之痹痛,则食指在前,拇指在后,使针感沿曲池穴向上至肩部,也即“直达病所”之义。由于带气进针,功力深厚,手法得当,金伯华不仅擅治疑难病,且疗病起效迅速,甚至效果立彰。金老曾用1.5寸毫针单刺曲池治胁痛、胃绞痛30余例,轻者1次,重者3次即愈。

中医秘诀:金氏针灸减肥与单穴治病经验分享

单穴治病(学员整理分享的内容)

· 曲池 大肠经合穴,多气多血之穴。

位置: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中或屈肘横纹头取穴。

作用:宜气行血,搜风利节。清热解表。(曲池配尺泽宣肺止咳,配眼部穴位降压通络)

主治:①胁痛,肋间神经痛

②胃腹痛,风寒走窜,急性胃绞痛。

以上二种情况,如果发病在三日内,一针下去,马上就好。

操作:令患者正坐位挺胸直背,将上肢屈肘放于桌上,取一侧曲池即可(如胁痛则取患侧)。用1.5寸毫针直刺到地部,复提至天部,天地人三次提插后,针刺方向转至肩背部,左右捻转命患者深呼吸,拇指向前捻动,使针感沿臂部向上传导,令患者咳嗽,疼痛即止,起针,让患者活动,深呼吸,直至疼痛会部消失为止。用此法治疗胁痛,胃绞痛等30余例,轻者1次,重者3次即愈。

机理:

①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沿上臂循行,入缺盆、络肺、通过横隔,属于大肠。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临床可治胃绞痛。

② 曲池为大肠经合穴,阳明为多血多气之经,而合又有会合之意,恰如百川归入大海,故曲池穴气血最为充盛,具有通调气血,疏经活络之功,用其治胁痛,效果颇佳。

· 攒竹 又名始光,圆柱,夜光,光明

位置:两眉头陷中。

作用:清热祛风,活络明目利膈。醒脑开窍,活血化瘀。

主治:① 呃逆;

② 抽搐;

③ 腰痛;

④ 中风后遗症。

操作:左手食指、中指将患者眉头夹起右手持1.5寸或1寸毫针,向眉梢方向卧刺,左右攒竹取法相同,针呈交叉样,后反复提插捻转3次,每次相隔1至2分钟,每次持续时间0.5分钟,继之拇指向前捻转,留针20分钟,呃逆即止。

机理:

① 攒竹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属膀胱络肾,联系脑及体腔内其他脏腑,因此对于脑病引起的呃逆效果尤佳。

② 本穴所属之经,经巅顶入里联络脑。《针灸大成》记载此穴治“癫邪”,即可治因风邪内动之抽搐。

③ 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

· 公孙

位置: 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据太白1寸。

作用:和胃降逆,理脾散寒,通络止痛。运化水湿,引血下行。

主治:①急性胃疼;

②脾虚头痛。

操作:对急性胃痛患者,,令其平卧,宽衣解带,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针尖向心方向直刺到地部,天地人3次提插,达到地部,用雀啄术,同时手揉按胃脘部,以使疼痛缓解,后左侧拇指向前,右侧拇指向后,留针半小时,起针后疼痛即止,对于急性胃痛一次即愈,尤以实证效果最佳,对于头痛,使用公孙宜用补法,使气至病所。

机理:

① 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的洛穴,属脾、络胃,联络脾胃表里2经,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若气滞食积,脾胃壅滞,升降失常,运化失职,而至胃痛,公孙既助胃腑疏导积滞,又助脾脏运化,脾胃调和,气机通畅,疼痛乃愈。

② 公孙是洛穴,通于冲脉,若脾虚痰湿内阻,冲气挟痰上逆而致头痛,用公孙可收到满意效果。

· 太溪 肾经原穴

位置: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取穴。与昆仑相对。

作用:滋阴退热,壮阳温肾。滋补肝肾,张筋壮骨。肾水肝木,肝肾调和,不易得病。

主治:① 咽干;

② 肾虚头痛;

③ 腰酸腿软。

操作:令患者平卧,宽衣解带,用1.5寸毫针,取双侧太溪,沿内踝骨下沿向昆仑方向直刺,从天部刺至地部,震颤,左右捻转,使患者自觉针下酸、胀、麻,留针30分钟,头痛即止。如腰酸腿软者,次日见效。咽干者可配口条,针刺同时,不断吞咽唾液;肾虚哮喘者,可加膻中、俞府、彧中。

机理:

① 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原气输注之处既可益阴,又可补阳,阴虚者灸之可助阳以摄纳,因此太溪可用治肾虚头痛,腰酸腿软等症。

② 肾经直行之脉以肾上通肝过横隔,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因此可治疗咽喉干病症。

· 足跟穴

位置:手掌大陵穴与劳宫穴连线内1/3处取穴。

作用:通络止痛。

主治:足跟痛。

操作:患者直立,左足取右,右足取左(缪刺),1.5寸毫针直刺0.5寸,上下提插,左右捻转,令患者顿足跟,每隔半分钟运针一次,直至患者足跟疼痛消失。如痛点转移到足跟外侧,针刺方向转至母趾方向提插捻转。如疼痛转向内侧,针刺方向转至向外侧提插捻转,留针20分钟,令患者往返行走,直至疼痛小时。

机理: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布于四末儿足跟痛乃足部经外络脉失养,所以用缪刺法治疗效果甚佳。

翳风,是诊断和治疗面瘫的重要穴位。

膻中:冠心病3寸针向鸠尾方向平刺,鸠尾向上平刺。

癔病,泻膻中。

催乳,分向两侧斜刺,先左后右。

哮喘,点膻中。

神志病,泻大椎、陶道,刺膻中。

膝风湿性关节炎:3个穴位不能少,阳陵泉(筋会阳陵),太溪(肾经原穴),绝骨(悬钟,髓之所会)。

亚健康穴位:内关(心包洛穴),足三里(胃合穴,多气多血),三阴交(健脾益肾平肝),中脘(任脉募穴),加灸神阙。

在国家名老中医、名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等百位国医名师的支持下,中科易康“国医名师传承工作室”成立,通过国医名师大讲堂启动了万人传承计划,每月一期,将中医药的传承从一师多徒模式转变为多师多徒,超出门派之见,综合传承授业。另外,学员还可以选择在北京各三甲医院跟师临床见习、师承考取执业医师证、考取国际中医医师资格(水平)证、考取国际针灸医师资格(水平)证等机会,受到广泛关注与欢迎,被称为中医界的MBA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