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是竹林七贤之一,每日必做之事现如今也很多人在做,道理一样

 山地之仔 2017-09-12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历代关于“竹林七贤”的排序,阮籍总是名列第一,可见阮籍的在士人中的名望之高。比如《世说新语·任诞》就非常明确地把阮籍排在了首位,嵇康次之,山涛居第三位,其余者皆在三名之后。《名士传》前三的排序也同样如此。

这里我们就来简单聊聊阮籍。当然了,不聊其生平事迹,聊聊他的一个爱好,那就是喝酒。

关于他喝酒这个问题有很多的轶事典故:比如因喝醉酒而蔑视礼法;在为母亲服丧期间,神色自若地在酒桌上喝酒吃肉;为了避免和司马昭结为亲家,一连喝醉了60天等等。

可以说阮籍这辈子对于酒的依赖程度达到了癫狂的状态。

那么阮籍为何嗜酒到如此程度?我们来看其人。

阮籍在“竹林七贤”中可以说是最复杂的,心理状态也是最为微妙的。他不像嵇康那般心直口快最后惨遭横死,同样也不像山涛、王戎和向秀那般,投靠司马氏做了大官。

他可以说是半隐半仕的状态,官也做,但又不是真的做,只是敷衍了事而已。简单来说就是“谨小慎微,屈己成人”。

对此就有很多的专家学者抨击他,说他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给人圆滑世故的感觉,换土话说就是很“油”。

其实这不过是历史的障眼法罢了。

魏晋时期,正是儒学和老庄玄学相互辩证,难以分合的年代,竹林七贤大多信奉的是玄学。

这门学说的中心思想是啥呢?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是以宇宙的最高本体(自然)作为追求的目标,希望自我能够与本体合而为一,从而达到某种境界,用以安身立命,与苦难的现实相对抗。”

这也正是嵇康所倡导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

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他们无疑是边缘者,因此怀才不遇,醉心于山水之间,酣畅淋漓于杯中之物也就成了他们抒发个人情怀仅有的出路。

汉魏时代也并非阮籍一人,前有荀彧,后有陶潜,亦复如此。

生逢乱世,纷乱和残酷的现实生活,迫使人们必须要做出两难的抉择,要么沉默,要么抵抗。嵇康选择了后者,而阮籍则选择了前者。

阮籍由儒入道,开始了追求一种庄子式的精神境界。

疾病的折磨、生命的短促、政治的阴暗、仕途的险恶,成了他生命中最大的忧患意识,别无选择的他只能走回自己的内心世界,每日必饮,饮而必醉,从而“生活在别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