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罗布泊无边无际的沙海,不少人会疑惑,到底是哪里来的这么多沙子呢?沙漠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在沙漠中,有哪些看不到的危机? 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沙漠地貌多种多样,由风蚀垄槽所形成的雅丹地貌形态奇特,而由风蚀洼地积水而形成的风蚀湖,总能给人意外的惊喜。举目四望,茫茫天地间只有沙子,或高或矮的沙丘,脚下爬过的蜥蜴,突然间出现的湖泊,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和精神上的愉悦,有着莫名的吸引力,满足好奇而又充满欢喜。 沙漠多为边界地带,有很多文化交流、碰撞的痕迹,一些历史遗址和多元化的人文特征及民族特色也具有很大的魅力。在清脆的驼铃声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那些尘封在沙粒中的神奇往事沙漠里只有沙子? 我们都知道沙漠广浩无边,但是却很少意识到,沙漠占地球陆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而且还在扩大。 沙漠是指沙质荒漠化的土地,表面被沙覆盖,生存环境恶劣,植被和生物稀少,高温干燥,降水也少。 然而沙漠并不是只有沙子,或许正是因为沙漠里黄沙迷茫,所以那些偶然间出现的生灵和绿洲便显得弥足珍贵。沙漠中的动物大多白天躲在洞穴,躲避高温,夜间外出活动,而一些动植物也多是生活在绿洲周围或者是沙漠四周的半沙漠地带。 我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的西部,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之说,加起来的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 八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四大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 中国沙漠与戈壁分布图,图/baike.so 沙漠徒步危险吗? 随着进入沙漠的人越来越多,沙漠徒步的安全意识也被提上议程,那么,沙漠徒步有多危险呢? 沙漠,一眼望不到边,风起时,走过的痕迹很快便会被沙子埋没,很难找到水和食物补给,又要经历高温、昼夜温差大等考验,光是想想都会觉得危险。 但是相对高海拔登山、无人区徒步,好像沙漠徒步发生的事故会少一些,诚然,徒步穿越沙漠的人也不多,大都是体验性的徒步,但是依然大意不得。 2006年5月,一名来自北京的女驴友在穿越库布齐沙漠过程中中暑昏迷,后经抢救无效,不幸遇难。 2015年5月,两名大学生在穿越巴丹吉林沙漠时失联,在他们穿越的第12天,救援队发现了他们,一死一伤。 不要温和的走进那片沙漠。 迷失方向和缺水是沙漠中的最大风险,由此可能会导致体能消耗过快、中暑、幻觉等一系列问题。 迷路 如果是商业队,那么领队则会在前带路,不需要考虑线路问题。要是自己玩,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计划准备、导航设备不到位,则很有可能迷路。导航设备可以是GPS,也可以是地图指北针,甚至是手机下载的线路轨迹,但是前提是你得会用。 万一迷路了,要冷静,停下来评估当前情况,千万不要坐在或者躺在地上,因为阳光直射,地表温度会更高,尽量回忆自己最后一次的准确位置,在决定下一步行动前,最好待在原地等待救援。 如果觉得自己可以找到回去的路,就马上出发,一旦出发,要在出发点上做个标记或者留个便条,如果可能,最好找个地势高的地方认真观察。 需要救援的时候,一定最大可能的保存体能,设置求救信号:可以脱掉颜色最鲜亮的衣服,撑在高处,当然最有效的就是古时用的「白天用烟、晚上用光」,考虑到你可能找不到其他工具,那么携带一个日光信号镜,玻璃的发光距离长,而且比较醒目。 缺水 缺水是沙漠行进中的大忌,高温下容易引发脱水,这是很危险的情况,而要解决这个,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个是合理的补水,另一个则是如何在没水的情况下寻找水源。 减少出汗量,穿好衣物和帽子,这样有助于减缓汗液蒸发,保持自己的行进节奏。喝水时牢记「少量多次」原则,首先解决身体不缺水,然后再说解渴的需求。晚上到营地后,再烧开水泡茶小杯慢慢喝,直到喝到尿意盎然,这种情况下,当天身体水分基本不会缺失了。 当然也不能过量饮水,容易导致低钠血症,即水中毒,所以当引用了大量水而没有尿意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身边的小伙伴。 如何在沙漠中寻找水源,这个要因沙漠而异,国内的沙漠地形受周边地址环境影响,地下水位高低均不同,以腾格里沙漠为例,地下水位较高,有400多个湖泊,常年有水的也有100多个,熟悉水源的一般都可以找到地下水。 无论如何找到水源,牢记饮用前一定要经过净化过滤后才可引用,否则容易喝到寄生虫,引起其他问题。而煮沸和用碘片消毒是最常用的方式,也有专门净化水的仪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