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我们知道在曹操之前实力最为强盛的诸侯那一定非袁绍莫属了,那么袁绍是如何成为权倾天下的一方诸侯的呢?我们知道在袁绍出身于汝南郡的名门,史书记载袁绍的家族“自安(袁安,袁绍之高祖父)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袁氏家族“四世三公”的确给袁绍捞来了巨大的政治资本,仅仅凭借着家族显赫的名声就使得袁绍拥有了一份基业。 相比于曹操和刘备等诸侯,袁绍的基业要来得轻松的多。在董卓掌管朝政期间袁绍因为不屈从于董卓的淫威于是就逃离了京城,当时董卓本欲发布通缉捉拿袁绍,当时董卓亲信的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人以袁氏门世故吏遍於天下为由劝诫董卓应该拉拢袁绍,于是董卓就以朝廷的名义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勃海郡在今河北沧州一带,东汉时归冀州管辖而这时候的冀州牧是韩馥。所以从官职上来讲袁绍可以说是韩馥的直辖下属,当时袁绍的部下逢纪便建议袁绍唆使幽州的公孙瓒攻打冀州,公孙瓒一来冀州韩馥必然恐惧,然后再使人先韩馥陈说利害,韩馥必会将冀州让出。袁绍听从了逢纪的建议唆使公孙瓒出兵冀州,韩馥果然惊慌起来打起了让出冀州的念头。 我们说在东汉时期冀州是当时一个相当大的州,正如韩馥的部下说道,“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这里带甲百万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足见冀州当时的确是一个兵强民富的地方。那么韩馥为何就这样心甘情愿的将冀州让与袁绍呢?史书记载韩馥的原话为“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韩馥本来就是袁氏故吏(故吏,东汉时的属吏和由他们辟举为官者。他们对原来长官或举荐者存在一种封建的臣属意识和关系。)况且我的才能远不及袁绍,因此才将冀州献给袁绍。从这里我们看韩馥貌似有点古人禅让的意思,然而真实情况确是韩馥本来就是个胆小怕事懦弱之人。当时韩馥献出冀州的时候他的部下都纷纷反对,只有他认为他将冀州献出之后袁绍必会厚待于他。然而后来袁绍占据冀州之后对韩馥逐渐冷淡下来,加上韩馥以前有一个对他心怀不满的部下曾带人闯入他的府邸砍断了他儿子的双脚。自此韩馥便惶恐终日,最终脱离了袁绍投奔了张邈。后来有一次张邈接见袁绍的使者两人密语交谈,当时韩馥也在场以为他们要谋害自己,于是便起身离开在厕所里自杀了。 韩馥死后袁绍是彻底在冀州坐稳了,但是这时候的公孙瓒却不乐意了,他觉得自己是被袁绍当猴一样给耍了,他辛苦一遭什么没捞到倒是让袁绍捡了个大便宜,自此公孙瓒和袁绍就成了势不两立的仇敌。公孙瓒在随后的几年里不断的骚扰冀州,后来他集结了数万精锐之师准备在界桥附近和袁绍的主力决一雌雄。《英雄记》记载公孙瓒以“步兵三万馀人为方陈,骑为两翼,左右各五千馀匹”,从这里我们可以算出公孙瓒有3w多步兵和1万多骑兵,其投入作战的兵力应该在5w左右。而袁绍这边呢?“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陈于后。”这里说袁绍让麹义带八百步兵为先锋,自己带数万步兵压后。袁绍的兵力虽然不详,但是从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来看,公孙瓒明显是占据优势的。 尽管袁绍面临着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但他这边却有一个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人物,他就是麹义。我们先说说麹义,麹义本来是韩馥的部将,因为麹义骄悍因此韩馥难以节制他,因此麹义名义上韩馥的部下实际上则是独立的一个小军阀,在袁绍来冀州之后便暗地里和麹义结盟以图谋冀州。在这次界桥之战中麹义所督率的士兵虽然仅有800余人,但个个可以说是百里挑一的勇士。公孙瓒轻视麹义的兵少于是就让骑兵全面出击吃掉麹义的先锋军,但却不料想麹义的军队就是在等公孙瓒的骑兵靠近,当时麹义的部下强弩齐发,敌军的骑兵还没冲到麹义的军队面前都纷纷倒下,不一会公孙瓒的骑兵就自相践踏纷纷败退。界桥之战之后公孙瓒元气大伤,随后几年里麹义又大败公孙瓒数次为袁绍平定幽州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过麹义的下场和韩馥的下场差不多,史书记载麴义恃功骄纵最终被袁绍所杀。我们说韩馥给袁绍提供了一个创业的地盘,而麹义不仅保护了袁绍的基业还替他开辟了很多疆土,这两个人却没有一人有好的下场,这和袁绍的为人有一定的关系,但韩馥和麹义的性格缺陷也是其走向毁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