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不要“踢猫”

 刘桂宽书馆 2020-04-20

者:

      有修养不是说不会发脾气,而是说不会轻易发脾气,如果说爱发脾气的人是缺乏修养的人,那么从来不发脾气的人,不一定是有修养的人。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人如果有不满情绪即时发泄出去,这样才能保持心态平衡,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有一个前提,要尊重别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发泄,把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而伤害别人。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不要“踢猫”。

       那么,什么叫不要“踢猫”呢? 踢猫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踢猫效应”也可以说人的坏情绪的转嫁,被转嫁的对象往往是弱小的无辜者发泄自己的情绪。

       这条规则起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公司经理正在气头上,恰好办公室主任来请示工作,他就满面怒容地将办公室主任斥责了一番。办公室主任莫明其妙地被斥责了,正在火头上,秘书这时又来汇报工作,办公室主任就怒气冲冲地将秘书训了一顿。秘书无缘无故地被主任训了,心中愤愤不平,出到门口,发现她男朋友来接她,劈头盖脸就将他骂了一通。她男朋友高兴而来,扫兴而去,走到街上,怒火难耐,遇到一只猫,就一脚踢过去。      

       这种“踢猫”现象还可以引伸到家庭争吵中。常常有些妻子抱怨丈夫对外面的人好,对家里的人凶。这种现象常发生在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身上。这类丈夫在外面要表现得道貌岸然,温文有礼,各种压抑、不满要深埋心里。回到家里,假面具不用了,突然而来的松驰感,使他们在外面忍受的各种压抑、不满,就很容易在家人面前发泄出来。

       曾经有一位同事,有天下午因工作忙中出错,挨了领导的批评,自然是一肚子气。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但他仍憋在心里,不敢跟朋友说什么,为了发泄怒气,他就只好把气撒在妻子身上。当时他接到妻子的一个电话:“你在做什么? ”她不耐烦地问道,“你知道家里今天请客,客人都到了就等你,你还不快点回来?”她看来很生气,他也在气头上,硬梆梆答道:“是你要请的客人,你不陪谁陪,我现在走不开,我还有工作要做,等做完了自然会回来。”他挂上电话后,才明白自己对妻子的态度有些过火。妻子的要求合情合理,客人期望他出现,可他又不在场,自己不但不体谅她,反而对她如此鲁莽。他反省后,迅速完成了工作,在回家的路上,气消了,心中充满对妻子的内疚与理解。回家后,他们彼此道歉,家庭中又充满了往日的和谐欢乐。

       这是何苦呢?  为什么自己生了气,要转移到别人身上?  对无辜者发脾气,这无疑是一种自身修养低下的行为,发泄了自己的不满情绪,却又给别人增添了精神负担。自己的情绪,自己承受,转给别人,证明自己无能。多替别人想想,会让自己的世界更宽,更明亮。也许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在生气、烦燥时,把这种情绪在无意中转移到别人身上或下一件事情上,跳不出当时的情绪,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

       人毕竟不同于其它动物,不要做情绪的奴隶,更不要把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内在冲动,千万不要做踢猫的人。只有严于律己,做情绪的主人,才能获得人生真正的自由,才能生活得幸福快乐。(图/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