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地缘政治等看战国七雄 这个国家还在的话 根本没秦国啥事

 huma9988 2017-09-12

战国之源头,乃是由晋,

从地缘政治等看战国七雄 这个国家还在的话 根本没秦国啥事

晋国之地,四周,或山险可靠,或河险可依。

外拓之利益,耗损太重,况权利失衡,卿族势大,

外征,必然扩军,扩军,卿族更强。

无征,必然内斗,内斗,必然生乱。

根据中国的优良传统,外征也罢,内休养生息也罢,晋皆乱,皆会分,皆会亡。

三家分晋,初强在赵

赵之民,因北御戎狄,与游牧、山民多有厮杀,所以民勇兵悍,加之,占晋之险要,有地利之优。

赵之三晋盟约的根,在中牟, 中牟之地,被魏地所环伺,而赵亦是可从西部南下,侵袭魏之国都,互相皆有制约,盟约可成。

从地缘政治等看战国七雄 这个国家还在的话 根本没秦国啥事

赵之三晋盟约的亡,在中山,自魏文侯占中山之土后,赵、魏两国,就有了生死之仇。

中山之地,东有太行,西有恒山,北有泰戏山,三面环山,呕夷水与滹沱水滋润,如一把斩首利剑,悬挂于赵之国都中牟,以及重邑邯郸。 中山之地与赵,如同东北三省与中国,甚至更甚,谁占之,赵必征之,必攻之!

李悝变法,魏文启强。

如果说战国之源头乃在晋国,那始点,就是在魏国,魏国北有赵,西有秦,南有韩,东有齐。发展空间稀少,却又占尽晋之膏腴之地,西秦、北赵、东齐,想要发展,只有一途,征魏。而魏国与之同,要想进取,择一国,攻之。

从地缘政治等看战国七雄 这个国家还在的话 根本没秦国啥事

魏之政治——地缘说了,说说政治,自魏文侯开始,魏之政治,就是两大学派的争斗史。

一派为,被宋鲁之儒讥讽的“小人儒”西河学宫之派,一派为卫国的鬼谷一派。

魏文侯起先,建立西河学宫之意,与田齐建立稷下学宫一样,都乃是掌控话语权,为自己篡权之事,正名份罢了。

只是,两位国君的选择,皆同,建之以宫,却不尽信其人。

魏文侯所倚重的学派,乃是卫国鬼谷一派的李悝与吴起,

西河学宫见鬼谷一派把持朝堂,只能另辟蹊径,于魏国新占之秦地西河,建立学宫,一方面依托魏之国策,安定西河之人心,另一方面,却是积极培养魏之宗族卿贵子弟,其之学徒,有名之辈,不知凡几。

从地缘政治等看战国七雄 这个国家还在的话 根本没秦国啥事

魏文侯之弟魏成,魏文侯之子魏击,魏武侯之兄弟公孙座,魏惠王之弟公子卬

魏文侯之后,魏武侯魏击继位,魏击的上位,是西河学派大盛于魏的开端,魏击之师乃西河学派此时的祭酒田无择(田子方),

李悝的去世,让鬼谷派原本的文武双全的格局被打破,而此时,鬼谷一派的卫国贵族,公孙鞅,来到了魏国。

与李悝与吴起这类尽心效秦的鬼谷学士不同,公孙鞅因为乃是卫国国君宗族之后,对于长久以来,欺凌卫国的魏国自然仇恨非常,

而公孙座受田子方之命,要驱赶贼子吴起,公孙鞅为了削弱魏国,进言于公孙座,说之,吴起遂被逐。

公孙座对吴起的考量,一方面是大道之争,学派之斗,而另一方面,也有官与民的互相仇视的缘故,公孙座虽乃魏国之宗族子弟,

可西河学宫却不是,而西河郡守当时,正是吴起,现官与辖下之民,又互为敌对学派,吴起的那些杀妻求官啦、母丧不返啦。多从学宫之儒士,传入公孙座之耳,如此不孝之人,却被封为了魏国西河郡守,掌控西河兵权,难保不会趁机叛乱,为魏国江山考虑,公孙座自然要陷害吴起。

而后面的剧情,就更精彩了,公孙座陷害吴起之后,吴起虽然没了,可后面又来了个鬼谷派的庞涓,

魏惠王上台,对于前朝的叔父公孙座,自然担忧其势大,而扶植鬼谷派的庞涓,与西河派的叔父公孙座就成了魏惠王必然的选择。

庞涓与公孙座一直斗到了其过世,而西河学派的公子卬,终于将庞涓整死。

公孙座虽然知晓卫鞅的才具,可毕竟学派有别,终只能在临死之时,才荐之。

魏国之西,乃秦国,秦国西进,必然攻伐,卫鞅入秦,非为求贤,乃为灭亡三晋,复仇而已。

魏赵之后,分说劲韩

严格来说,韩国的战力还是不错的,赵国强在民众彪悍,魏国强在财货丰盛(变法之后粮食多)

而韩国,因为上连三晋,下通大楚,所以建国之初,就与郑国一样,依靠百工之利兴盛,贩卖之兵械,列国驰名。而同样是工商强国的郑国,与军工产业的韩国不同,主要依靠的是繁盛的手工业,建立了最早的明文商法。

三家分晋之时,韩国之都,在宜阳,魏国强盛,占据秦之西河,在西河驻扎大军,更委派名将吴起做西河郡守,防守于此地。

秦攻西河不成,能走的唯一途径就是函谷,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觉得函谷关之地,因为北上可直攻魏都安邑,所以魏国一定囤积着重兵,可事实如何?

前391年 三晋伐楚,败之大梁、榆关。楚厚赂秦,秦伐韩宜阳,取六邑。

这一年时间还早,秦废太子公子连(秦献公)是公元前386年才归的秦,以此时秦之国力,竟能出函谷?东袭韩国?乃魏国估计纵之。

魏文侯雄才大略,知道魏国的出路,无非两条,一,西进灭秦,二,内并三晋,

侵西河,放松函谷之守兵,使得秦与韩,互弱,彼时,或灭秦,或灭韩,魏皆得利。

此时,北方之强赵,魏有中山之土以压制,赵之中牟更是被魏土包围。

秦国已弱,韩国久与南方郑、楚等国争斗,

魏国一旦按照魏文侯的布局,天下可定,大魏自可成就一番霸业。

但是很可惜,与春秋第一王,楚国一代狂人楚武王一样,天不假年,

魏文侯还没得偿所愿,就已经崩世离去。

公元前396年,这一年,对战国很重要,正是因为这一年,三晋与楚的局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最终酿成了魏国霸业的衰落。

从地缘政治等看战国七雄 这个国家还在的话 根本没秦国啥事

这一年,魏国西河学派,儒学子弟魏侯击,成为了魏国的国君,而韩侯取,刚刚通过亲信,委派游侠聂政,将君父委派的托孤大臣韩侯取的叔父韩傀给刺杀而死,自己把控权利。

而这一年之前,南方的楚国发生了一些意义非凡的大事。

从地缘政治等看战国七雄 这个国家还在的话 根本没秦国啥事

楚声王被盗杀,昭、屈、景三族之长,楚国三珪把持权利。放逐王子定,推举王子类继承了王位,

楚国乃南方霸主,郑国多受其攻伐,已然是其附庸,趁着楚王类,新君继位,与郑、宋两国重申盟约,宣誓霸权的时候,王子类与郑之相国子阳,接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