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01:区域的基本含义

 百科知识博览 2017-09-12

课时作业01:区域的基本含义
[基础巩固]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01:区域的基本含义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2.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解析:第1题,干湿地区划分依据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第2题,这四大区域界线是不明确的,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1.C 2.A
3.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中国和蒙古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和河北省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解析:选C。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分布区等。
4.下列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组合形式
B.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长期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C.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区域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D.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一个区域的空间结构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特点
解析:选D。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组合形式,是区域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长期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类活动。
5.下列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通常情况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6.某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先进的科技、信息和金融等成为该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这说明该地区(  )
A.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B.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D.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解析:选C。由题干可知,该地区第三产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解析:选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迅速壮大,因此第二、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下降。
8.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01:区域的基本含义
(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
(2)该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面积不断扩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域以___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该地域与另一地域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农业表现为________,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城市和工业表现为________。
(4)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
(5)在区域发展早期,该地________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加速期,________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在区域发展成熟期,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解析:第(1)题,从城区面积、交通线路、出现卫星城等方面回答。第(2)~(5)题,注意结合区域的划分、空间分布形态、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及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等内容回答问题。
答案:(1)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周围出现卫星城;交通线路不断增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2)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城镇地域 非农业 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3)面状 线状 网络状 点状
(4)区域核心 网络系统 外围空间
(5)农业 工业 三 二 一
[能力提升]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01:区域的基本含义
1.图1、图2划分的分别是(  )
A.地形区、自然区 B.行政区、工业区
C.自然区、行政区 D.地形区、工业区
2.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图2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
C.图1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D.图2中区域有大有小,为不同层次的区域
解析:第1题,图1反映了非洲西北部地区从南向北植被的地域分异,故划分的是自然区;根据区域轮廓及国界线图例可以确定图2为非洲西北部国家分布图,故划分的是行政区。第2题,图1为非洲西北部植被类型的划分,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各植被区之间区域特征差异较大;图2为非洲西北部政区图,总体上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只有局部边界线是殖民时期依照经纬线划分的,图2中的区域虽有大有小,但同为一个层次,即都是国家。
答案:1.C 2.C
(2016·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期末)不同区域的形成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下图,完成3~5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01:区域的基本含义
3.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甲区域无霜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
4.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
A.耕作区内广泛分布着肥力较高的水稻土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5.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比重小 D.第三产业比重小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甲区域位于黑龙江省,处于北温带,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亚热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区域相比,甲区域无霜期较短;甲区域降水较少;乙区域临近海洋,故海洋性较强,大陆性较弱;两区域夏季均高温多雨。第4题,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它以种植水稻为主。在乙区域耕作区内广泛分布着肥力较高的水稻土;由于当地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分布比较分散;该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分布集中,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中水田所占的比重大。第5题,丁省为青海省,丙省为山东省。丁省地广人稀,劳动力资源较少;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陆上交通不便利;该省经济落后,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
答案:3.B 4.A 5.D
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产生了明显变化。读图回答6~7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01:区域的基本含义
6.关于江苏省经济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7.关于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
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一产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解析:第6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第一产业产值降低,也不能说明农业地位下降。第7题,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上升,因而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三次产业。
答案:6.A 7.B
8.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01:区域的基本含义
(1)①~④表示的地理事物中,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的是____________。
(2)从总体上看,区域①和区域②有何区别和联系?
(3)请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描述天津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该变化的原动力是________。
解析:(1)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城镇表现为点状。(2)区域
①为乡村地域、区域②为城镇地域,二者的区别主要从地域范围和主要产业活动两个方面归纳;二者的联系主要从二者相互影响的角度思考。(3)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答案:(1)②
(2)区域①为乡村地域,区域②为城镇地域。 区别:乡村地域的范围远大于城镇地域;乡村地域主要以农业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主要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但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3)天津市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发展加速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变小;发展成熟期,城镇地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生产力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