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须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依赖?

 小安文摘 2017-09-12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全家盼来的宝贝,所以想给他更多的爱,把他时刻捧在手心里。尤其是在爷爷奶奶辈的家长的溺爱下,孩子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这样的孩子在初期还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一旦要面对外面的世界,“依赖型人格”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比如过了3岁的孩子要去幼儿园,但是到了之后却发现完全适应不了自我服务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不会自己吃饭、自己喝水,动手能力很差,几乎没有任何自理的能力。而且缺少熟悉的爸爸妈妈陪伴的孩子,心理极度脆弱,一直哭闹着要回家。

“依赖型”人格是在每个人的早期所形成的。人们在幼年时会得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养育,被满足一切要求,所以萌生了依赖心理,离不开这万能的“保护神”。这是正常的心理需求,但是每个人都需要从依赖到独立生活的一个成长过程,当孩子年岁渐长还一直被溺爱,就助长了这一心理,孩子就会产生和本身年龄不相符的依赖行为。

日本教育家认为,让孩子去做从未接触过的事情,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不仅可以增加生活体验与知识,还可以培养持久力与忍耐力,形成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坚毅个性。

所以,为了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信的性格,家长一定要注意放手。那么如何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能让孩子学会独立呢?以下是帮助孩子摆脱依赖的几个建议。

教会孩子做事的方法

很多孩子不自己动手做事的原因是不会做。而同时父母却一味提要求,并不教孩子如何做事情。要不就是在孩子做事时在一旁打击:“这样不行!”“我说你不会做吧?”或者就是没有继续教孩子的耐心,一旦孩子不会就立马上去代替他做事。

这样孩子如何能够学习与尝试?多点耐心,让孩子学会方法并付诸实践,才是他不断走向独立自信的第一步。

帮助孩子建立评价标准

孩子不只需要知道怎么做一件事,还要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命令与指责只能让孩子简单服从,帮助孩子建立起评价标准,孩子才能有自主做事的动机。

而这种评价标准的建立可以从孩子做错事后的入情入理的分析开始,慢慢的,孩子就会拥有思考与判断能力,逐渐走向独立。

多让孩子面对外界事物

外面的世界和家里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只有亲身体验了才能学会适应。

可以让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就结交几个小伙伴,多去公众场合见识一下,当孩子的圈子大了,面临陌生的外界事物时就不会害怕与惊慌了。

树立独立自主榜样

如果父母自身都是遇事拿不定主意、凡事寻求帮助的人,那么又如何要求孩子独立呢?

孩子是父母行为的镜子。作为家长,独立自主要从自己做起,要严格要求自己,再来言传身教给孩子。

对孩子的依赖“冷处理”

当孩子出现依赖的行为时,家长要明确跟孩子说明自己不喜欢,然后在保证孩子是安全的情况下转身离开,要让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无用的。

但是当孩子做对时也要适当加以鼓励,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什么是恰当的行为,不会茫然无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