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节课至少有一次高潮

 云天一鹤757 2017-09-13

【杨德发专栏】



课堂教学,每节课至少有要一次高潮,用以来调节学生情绪,驱走学生的倦怠,让学生越来越喜欢所学的学科。


那些把“满堂灌式讲授”用得炉火纯青的高手旁征博引、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每隔9分钟会插入一个“段子”帮助学生醒瞌睡。这样的课堂也能高潮迭起,但高潮是教师的表演引发的,除了吸引学生专注地听,并非总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这就会出现:教师确实讲得好,学生依然学得不怎么样的现象。为什么?因为技能是听不会的,只能在想清楚的前提下练习才可能学会。学生没有“想清楚”就被教师施以第二板斧——题海战术——大量地做练习,要多做许多题才能准确理解。


学本式教学(简称学本教学,在教师培训时是学本式培训)在“学生的展学”环节出彩、出高潮。一个小组展示小组内达成的共识,如果讲得清清楚楚,毫无疑问,会迎得经久不息的掌声,生成“高潮”;如果讲得一般,会遭到其他小组的质疑,质疑人的讲解会引发“高潮”;讲得好或讲得不好都可能遇到学生或教师的追问——三至五个为什么,触发“高潮”。也就是说,在学本式教学的课堂中,展学环节不是可有可无的,通过展学可以出彩、出高潮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课堂教学之展学片段


要在展学中讲得清楚,前提是小组讨论时大家已经想得很清楚。展学的过程要在“想出”的基础上“写出”“画出”“说出”,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四出学习法”。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可能不知觉地用了更高级的更抽象的词来解释“低级的概念”,使学生更加难以理解。学生说出的“童言童语”同龄人更好懂。所以德国的幼儿园甚至小学一至三年级均是混龄编班。陶行知因提出“小先生制”而成为教育家,还让自己的文盲母亲受益——让自己的儿子教会了文盲奶奶阅读。不要认为“展学”是在浪费时间,展学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还将“课后及时复习”这个学习环节前移至课内,每科每天可为学生节约10分钟左右的复习时间。由于课内想得十分清楚,作业量当然可以大为减少。课内开展展学,可从根本上为学生的学习“减负提质”。


如果一堂课没有高潮,平淡无奇,学生的情感就得不到强化,后续学习的热情就会降温。如果一堂课没有高潮,平铺直叙,学生的情感就引不起共鸣,学习就会昏昏沉沉。传统教本式教学,教师要用“出奇制胜”“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等策略来设计“课堂高潮”,这一点从赛课获一等奖的课堂中不难发现。学本式教学,不需教师课前设计好高潮,只需要根据一个小组展学的情况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质疑、追问即可!难点的突破不是教师“讲破”的,而是学生思考之后自己突破的。正是因为这一点,学本式教学的课堂中因难点的突破而引发的高潮会让学生的身心受到“喜悦”的熏陶。如果全年级各学科均采用学本式教学,学生每天的每节课都会得到因学习成功而产生的“喜悦”的熏陶。维持一段时间,学生就会学习上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