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母钱

 钱首相小泉 2017-09-13


  中国古钱历经数千年发展,工艺不断取得进步,在宋代达到艺术极点,在明清达到工艺顶峰。


  以隋唐为分野,前一千年与后一千年的钱币铸造方式迥然不同,很难说二者有优劣高低之分。但无论从存世量还是钱币铸造的精美程度来说,隋唐以后用翻砂铸造的宝文钱币,似乎是略略胜过秦汉以来以范铸工艺为主的铢两钱币的。这与王朝发展的大势所趋有关,也与古钱币工艺的改进有关。




  五铢钱范

  唐、宋、明、清的官铸钱币,版别丰富,品种多样,且呈现出地域区别,例如唐代会昌开元、明初记地五等钱制、清代分省钱局等等。这是与先秦时期诸侯家臣封地铸钱所不同的“制式基本统一,地方个性发挥”的全新特色,使各地方可以依据自身文化底蕴、矿产多寡、工艺成熟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铸造钱币。由此诞生了精工细作、标准规范的京派钱币,匠气浓郁、雄浑厚重的滇派钱币,清雅婉约、精美足值的苏派钱币等等诸多特色钱系。


  



  乾隆各种地方局母钱、样钱

  而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母钱工艺的广泛应用。

  宋母变化多样、不拘一格,是艺术与工艺的完美结合,需要很敏锐的眼力和深厚的钱币学识与经验才能玩得开,玩得转。


  绍圣元宝母钱 天眷堂藏

  清代母钱是被泉界热捧的宠儿,甚至可以说是中高档古币里最受人青睐的一类,是钱币市场行情的风向标。


  咸丰元宝 宝德局 当百母钱·清 天眷堂微拍261-19成交价:RMB 55000

  但古老罕见的唐代母钱,以及精美稀缺的明代母钱,一直是钱币爱好者和母钱研究者心中神秘的桃源。





  顺天元宝母钱

  本文试着梳理明代母钱,为明代母钱爱好者提供一把钥匙以开启新知。


  明代永乐通宝母钱,天眷堂藏

  明代永乐通宝沿袭宋代大观钱、金代大定钱、元代至正钱的美学体验,堪称明代初期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此品永乐母钱,地章浅碧色,穿口整洁方正,轮廓清晰,字体大方,实是明代早期母钱第一佳品。


  永乐通宝 母钱·明 天眷堂微拍288-16成交价:RMB 7560

  此品永乐直径硕大,字口清晰强悍,通体深蓝色,美不胜收。直径25.8毫米,厚1.4-1.6毫米,重3.5克。明代母钱标准器。


  宣德通宝 大样母钱·明 天眷堂微拍239-14成交价:RMB 43575

  此品母钱呈飞碟状,字体清秀峻朗,锈色分布匀称,实乃罕见。直径26.6毫米,厚1.2-1.6毫米,重4.0克,直径硕大,极美品。


  弘治通宝母钱 · 明 天眷堂微拍52-14成交价:RMB 52530


  弘治通宝母钱 · 明 华夏古泉拍品

  弘治通宝母钱直径较子钱要大得多,且这是明代母钱与子钱直径比例最悬殊的一代。

  究其原因,在于弘治通宝子钱的缩水。这种缩水是由于其合金工艺导致的。弘治十六年,明孝宗命13省钱局开铸“弘治通宝”钱,定制每文钱重一钱二分,以一钱铜配二分锡为铜钱铸造材料,其钱配比含锡量较高。在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中,锡元素逐步氧化,铜离子不断流失,导致现今常见品多青灰质、暗灰色、紫褐色等色泽。笔画粘连,背多平夷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母钱则字口深峻、铜质精足。尤其是此两品一为白铜、一为黄铜,各有千秋。


  嘉靖通宝 母钱·明 天眷堂微拍164-20成交价:RMB 15600

  此品通体蔚蓝,字迹古朴,雄浑厚重,气质独特。直径27毫米,厚1.6毫米,重5.5克。


  泰昌通宝 大字心泰版 母钱·明 天眷堂微拍286-14成交价:RMB 92400

  此枚泰昌通宝清朗俊秀,黄亮明晰,版别珍贵。直径26.9-27.1毫米,厚1.2毫米,重4.5克,极美品。





  以上为著名明代钱币研究专著《大明泉谱》中的拓片,可见明代母钱早就进入到了钱币收藏家的视野里,且作为一个系列和专题而备受青睐。

  但由于现今实物发现比较少,且品种覆盖面小,导致研究理论体系尚不详备,特征总结还有待完善。

  根据已有的知识我们可以推测明初永乐母钱是明代母钱的开篇杰作之一,是承接宋、元以及洪武风骨,开启明代中期钱币特色的重要节点。

  而宣德、弘治、嘉靖则作为明代中期的母钱,见证了明代钱币铸造工艺与选材的转折。

  晚明母钱发现较少,研究资料缺乏。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朋友投身明代母钱研究,不断充实理论体系,从而开启一个明代钱币研究与收藏的新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