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错版钱是怎么产生的?

 闻道山人 2017-09-21



笔者在清理一批劣质古币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枚有趣的传形铅质开元通宝残件。

这枚残件保留了钱币铸造过程中金属流淌的动态,也许是金属流动性不够,或者是铅水量不够,形成了较大的铸造空洞。看其钱文,书写十分粗劣,符合马楚开元通宝的特征,但特别的是,“通宝”两字明显是和正常的钱币镜像对称的,就是俗称的“传形”。


此形制的铅开元通宝属于马楚还是南汉铸币,有所争议。

因为马楚和南汉是同一时期的政权,彼此交界,交流频繁,有着相似的铸币工艺也无可厚非。而且无论是广东广西还是湖南地区,这种铅质开元均有发现,这也是历来钱币界的一个争论话题。这没有关系,我们可以统称为五代时期南方铸币。

联想到五代十国时期的铸币十分纷繁复杂,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十分有限,我们不妨从此枚特殊的钱币出发去求证。结合传形钱币的具体成因,很可能就能了解到当时的铸钱工艺。


先回顾一下中国传统的铸币工艺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铸币历史大体上分为 平板范竖式浇铸、叠铸、母钱翻砂 三个阶段。

平板范竖式浇铸法,在先秦至汉代被广泛使用,后期采用石范、陶范和铜范后,给我们留下了实物证据。

战国方足布“安阳”钱范,极美品 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成交价:RMB 2240000

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叠铸工艺大大发展并成为主流,也保留有相当多的钱范。


隋唐以后,则广泛采用母钱翻砂工艺,钱范便几乎见不到了。


下面由于分析问题的需要,我们把钱币铸造工艺重新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直接范铸工艺、多次翻铸工艺、母钱翻砂工艺。

直接范铸工艺,指的是用钱文反写的阴刻范直接铸造钱币,是一种原始的方法。


多次翻铸工艺,指的是存在阳刻母范翻阴刻子范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有母范的平板范竖式浇铸与叠铸工艺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我把它们归为一类。


最后,母钱翻砂工艺,实际上是把固定的阳文母范改成了更加灵活的母钱,就像雕版印刷变成了活字印刷一样。



在直接范铸工艺过程中,阴刻反字的钱范是由制范工人手工雕刻而成的,要求制范工人能够掌握字如何反写,甚至要求他理解钱范铸造的原理。如果制范工正确书写了反书,只是不小心将文字的位置刻错,那就会做出“正书传形钱”;如果制范工完全不理解反书的目的,字形与位置全部按照正书来刻,那就会做出“反书传形钱”。

战国“半釿”传形 中国嘉德2005春拍成交价:RMB 22000

工艺最简单的早期,使用的钱范是直接的泥范,再次铸钱时需要重新雕范,生产率十分低下。聪明的匠人很快制作了结实的石范、陶范或者铜范,可以反复多次使用。而石质和陶制钱范使用过程中还是相对容易损坏的,可以预见是需要经常更换的,它们一样是需要反写钱文,不熟悉的匠人雕刻时同样容易出错。

如果是铜范刻错,显然问题会更严重。在上海博物馆中,有一件西汉四铢半两的铜范,关于浇道对称的两侧,钱文也一一对称,其右半侧是反写半两,到了左半侧就成了正写。所以,这样的错范制作出来的半两钱,很显然有一半就是传形的。


直接范铸工艺对于制范工个人的要求比较高。如此依赖个人能力,在大批量生产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传形的错误。这就是墨菲定律决定的,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也一次次被证明:只有改变工艺流程,不依赖于人,才能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


之后,母范翻子范的方法被发明了——一旦出现了母范,就几乎不可能铸造出传形钱币了,这是铸币工艺的一大进步。因为母范是阳文的,正写钱文。再之后发明的叠铸工艺、母钱翻砂工艺,其实原理与之一致,除非匠人故意把字反写,否则是极不容易出错的。这也是为什么传形钱币主要出现在汉代以前钱币中的原因。

战国 魏“虞一釿”传形桥足布

中国嘉德2010春拍成交价:RMB 24640

还有一种出现传形的可能性,就是如果母钱翻砂时,采用的母钱本身就是传形钱币,那么,翻砂出来的钱币也会是传形的。但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一方面,作为母钱,一定是经过筛选,相对精良的钱币;另一方面,传形钱币本身的存量就很小,作为母钱使用的概率就更小了。除非直接铸量极大,或者铸工故意,才有可能。

因此,如果一个朝代出现了传形钱币,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采用了直接范铸工艺。


这样分析看来,此枚五代时期开元通宝的铸币工艺过程已经比较明显了。马楚和南汉作为割据于现今湖南广西以及广东地区的地方政权,处在旧时唐王朝的偏远之地,远离发达的北方文化中心,很可能没有掌握先进的铸币工艺。虽然唐以来母钱翻砂工艺已经大大成熟,却没有应用在当地铅钱的铸造中。

此枚传形开元通宝与普通开元通宝铅钱的对比图

从此枚传形开元通宝看来,他们可能是采用的直接范铸工艺,并且是其中最为原始的手工雕泥范或者石范的工艺。铅质开元通宝的文字千奇百怪,没有固定版式,可以作为铸币经常需要手工雕范的旁证,只有比较容易损耗的泥范、陶范、石范才会需要经常更换。

我们可以想象,为了扩大铅钱的产量,当地的一个铸钱作坊中招揽了很多的新手,其中一个新人不小心刻出了一个传形的新范,接着很可能因为没有明确的岗位分工,他浇铸铅水的时候也经验不足,最后欣喜地打开钱范时,却掉出了一堆传形而且铅水不足的废钱。其中一枚废币却意外地保留了下来,在今天被我们发现。


事实上,确定为南汉铸造的乾亨重宝,也不时发现传形的现象。

乾亨重宝铅钱

另外,从广东阳春县的铸币遗址发现的一批阴刻乾亨宝石范,也证实了直接范铸工艺的事实。

咸亨重宝石范

这二者之间已经得到了相互的印证,再次证实了传形现象与直接范铸工艺之间的必然联系。

因为有着相似特征的铅质开元通宝广泛分布在马楚与南汉的境内,我们可以推断出一幅宏观的图景:五代时期,南方政权依然采用着落后的铸钱工艺,说明唐战乱以来的铸币法发生了严重的倒退,也说明古法铸钱的工艺简单有效,依然流传极广,在民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假设,南楚精美的天策府宝与古拙的乾封泉宝大钱也是出于直接范铸工艺。


五代十国·楚 天策府宝,极美品 天眷堂微拍132-20成交价:RMB 208060

五代·楚 乾封泉宝背天 龙骧古泉微拍成交价:RMB 1659000

它们与劣质的开元通宝小钱相比,矛盾吗?并不矛盾。

直接范铸工艺铸钱的精美程度,取决于工匠的经验与态度:在给统治者造代表身份地位的大钱时精益求精,用直接范铸工艺同样能造出精美的钱币;而造给老百姓使用的行用钱时态度随意(亦或是出于统治者的授意),只求快速大量,自然对于质量毫不在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