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晋唐笔法原貌:二指执笔

 为子自豪图书馆 2017-09-13


探寻晋唐笔法原貌:二指执笔X

探寻晋唐笔法原貌:二指执笔
探寻晋唐笔法原貌:二指执笔
关于指执笔法,我在多年前年前已开始探索。
令我最困惑的是:王羲之的笔法是二指还是三指执笔。
我目前的结论是:晋唐的主流笔法是二指执笔法,王羲之、特别是晋唐时代的写经手们都使用此法。
近日看到庄天明先生关于执笔法的研究成果《历代执笔流变汇考》,感到十分欣慰,大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终于有人关注到笔法问题了。
为什么说晋唐人二指执笔呢?主要还是通过墨迹细微的观察并结合书写经验进行判断。
举图例来说,唐代小楷灵飞经的笔法,就是二指笔法的产物(如图)。我们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发笔(起笔),比如“书”字的横划起笔,落笔极其俊逸,那种轻灵、优雅、迅捷而又飘逸的形态,只有二指执笔才能充分表达,兰亭序也存在相同的现象(比如春字的橫划起笔),这也是笔者十余年来实践的切身体会。
书法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注意,那就是晋唐时代高度发达的写经书法,到了宋代,就基本断绝了,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后世没有写经的天才么?我认为其中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笔法的失传。失传的重要原因可能有三个:一个是纸张的变大,人们书写大字增多,二指笔法显然不适合写大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字,因而逐渐衰落。另一个原因与坐具发展有关,高案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书写的习惯和笔法。三是印刷术普及,使得抄经变得不那么重要,抄经手急剧减少。不管客观原因有多少,这其中笔发的失传是最关键的。
唐代以后,苏东坡是一个对笔法有继承的大家,他尝试用二指单钩,写出了真正的晋人味道,但又不同于二王的风格,是对王羲之书法伟大的继承。
二指执笔法有什么优势呢?
简单说:灵活,细腻,便捷,特别适合小字的表现。(具体另文论述)
为了实证二指执笔的正确,朴堂决定从今日起,做一个长期实验(计划坚持5年),每个星期发一张临写灵飞经的作品,用实践作品来证明二指笔法的优势和正确,只有作品和实践能说明一切。当然,也许5年甚至一生年时间也无法实现与原作一致或者逼似,但做到精神和气质接近和相通是有可能的,最大可能还原晋唐人书写原貌,突破学习二王的关键瓶颈。
也许,通过实践发现,我无法做到体现原帖的精神和笔意,二指笔法是错误的,那也无妨,至少为后人提供一个借鉴,让后来者可以少走些弯路,这已经足够了。
好了,第一期临习作品已经完成。
自我点评:总体书写是比较慢的,比较关注每个笔画的刻画和完美,略感拘谨,字形和原帖差距还较大。墨色还未能做到黑亮,中间几行有些淡,畧伤神采,特别是写到后面6行,毛笔出现开叉现象,一定程度影响了笔法的完美。工具不给力很可怕!
探寻晋唐笔法原貌:二指执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