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毓麟(原交通总长)

 拥抱寂寞与狐独 2017-09-13

吴毓麟(1871—1944),字秋舫,回族,祖籍安徽歙县。清同治年间,歙县遭蝗灾,吴家为求活路,奔往回民聚居的河北省沧州。1871年(清同治十年),小毓麟诞生在逃难途中。吴家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沧州后,在沧州孟村落了户。1886年毓麟和弟弟墨林一同赴天津投考了北洋水师学堂。毓麟、墨林兄弟竟然考上了。毕业后被选派赴德国深造。归国后,吴毓麟于1915年任海军部科长。他对海军建制及船舶制造多有建议。不久调任大沽造船所所长。在任内,他诚聘有真才实学的人员,潜心研究造船技术和军火生产,曾制造出多种长短枪及其他火器,“大沽造”枪在当时曾闻名全国。1922年,他出任津浦铁路局局长。1923年,吴毓麟出任交通总长,为直系保定派代表人物。在任内,于1923年5月,发生了一件震撼世界的临城大劫车案,其中40多名外国人被劫,事态严重。他身为交通总长,万分焦急,亲自出马与杨以德、熊炳琦、温世珍等及各国领事,先后奔至山东枣庄与劫匪头目孙美瑶谈判,最后终于达成协议,被劫的外国人全部获释。北洋政府除了向各国政府道歉外,还赔偿了几十万元的巨款才算了事。 1924年直系失败后,吴毓麟退居天津,住意租界二马路(今河北区民主道38号,天津市工商管理局)豪华住宅。此宅建于1922年。1930年,吴毓麟将住了近十年的宅邸,卖给了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1931年,他租赁了特一区12号路的一所德式洋楼(今河西区解放南路292号,原市检察院)。 此宅邸是著名实业家庄乐峰的,建成于1931年,占地6.002亩。吴与张自忠、马占山等抗日将领过从甚密,马占山来津住在他家。他与前国务总理潘复在津共同经营盐务,来往密切。他与前海军大臣、光绪皇帝的弟兄载洵关系很好,走动较勤。 吴毓麟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他教育子女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要依靠先人给遗留下什么金银财宝,那都是靠不住的。他聘请有名的教育家郑菊如老先生教授子女国文,留学美国的张瑞珍女士(与宋美龄同学)教授英语。 吴毓麟生前也为天津和家乡的老百姓做过一些善事。1939年天津闹大水,他凭着自己的声望,积极联络各方力量,派出五条小船每日巡驶各区,来往渡人。每日还在自家窗口放上盛满稀粥的五个大缸,凡遇难民求赈,每人一勺,以解燃眉之急。家乡沧州孟村闹大水,他除了办粥厂赈济灾民外,为了让村民自救,还在村上办起了小型纺织厂,设立了扫盲学校。 在日伪时期,日本驻华北的冈村宁次大将和汉奸王克敏等人都曾到吴毓麟家,“敦请”他“出山”,维持华北政局。他以老来多病,并以在闹牙病为借口,加以推脱。 1944年秋,吴毓麟家中生活紧迫。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的病情日益加重,终于不治,凄然去世,卒年73岁。1918年2月23曰,授海军轮机少将。1921年,吴毓麟兼任首都保存会总裁,京兆河道治理督办,同年11月2日,晋授海军轮机中将。

1886年小毓麟15岁时,他在大沽偶然看到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的招生告示,如能考上不仅不交学费,管吃管住,还每月发给二两银子作补贴之用。这对于贫苦人家的子弟来说,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于是,毓麟和弟弟墨林一同赴天津投考了北洋水师学堂。当时“好男不当兵”的思想极为普遍,认为上这些洋学堂就是步入了歧途,所以投考人不多,毓麟、墨林兄弟竟然考上了。

在北洋水师学堂,尽管吴毓麟文化基础较差,身体也比较孱弱,但他性格坚毅,能吃苦耐劳,每次都获得优异成绩,不断得到擢升,毕业后被选派赴德国深造。在德国浮尔底造船厂学习时,为了攻克德语,他日常主动接近德国老百姓,以提高听力和日常口语。他还在宿舍内贴满了生词和日常用语,刻苦阅读德文书刊。到学习期满归国时,他已能精通德语,说一口流利的德国话,成为了一名具有造船和机械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

归国后,吴毓麟于1915年任海军部科长。他对海军建制及船舶制造多有建议。不久调任大沽造船所所长。在任内,他诚聘有真才实学的人员,潜心研究造船技术和军火生产,曾制造出多种长短枪及其他火器,“大沽造”枪在当时曾闻名全国。1922年,他出任津浦铁路局局长。在任内,他轻车简从。一次,去济南公干后返津,他有意穿便服挤到三等硬座无号车厢内,一面观察车站秩序及铁路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一面与同车人闲谈,了解情况,品评车上工作人员的作风和品德。

1923年,吴毓麟出任交通总长,为直系保定派代表人物。在任内,于1923年5月,发生了一件震撼世界的临城大劫车案,其中40多名外国人被劫,事态严重。他身为交通总长,万分焦急,亲自出马与杨以德、熊炳琦、温世珍等及各国领事,先后奔至山东枣庄与劫匪头目孙美瑶谈判,最后终于达成协议,被劫的外国人全部获释。北洋政府除了向各国政府道歉外,还赔偿了几十万元的巨款才算了事。

在日伪时期,日本驻华北的冈村宁次大将和汉奸王克敏等人都曾到吴毓麟家,“敦请”他“出山”,维持华北政局。他以老来多病,并以在闹牙病为借口,加以推脱。

1944年秋,吴毓麟家中生活紧迫。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的病情日益加重,终于不治,凄然去世,卒年73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