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周馥诞辰180周年# 治水惠及京津 创武备学堂育才

 老沈阅览 2022-06-09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不久前,中纪委网站上曾推文介绍安徽东至周氏家风——十九世纪初,偏安一隅的周家因走出了一位书生周馥,“携”子孙后辈周学熙、周叔弢、周一良等,不仅让周家蓬勃而兴,更是形成了晚清至今的庞大的文商并举的大家族。最初作为李鸿章的幕僚一直到干国重臣,周馥及其子孙的“立足点”,恰恰选择了天津,这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前沿地。

今年是周馥180周年诞辰,周馥在天津的足迹“惠及后世良多”。而其身后子孙从商从文,数代皆出大家学者,也留下了诸多传奇。

治水惠及京津 创武备学堂育才

过去有人评价周馥没有“功名出身”,是“昔日一科房,今日督部堂。恩主李鸿章,亲家袁世凯。”谬也。北京大学周氏研究者孟繁之介绍,李鸿章对周馥确有知遇之恩,以周馥为幕僚,但周馥也以军功开始,凭才能一步步官至总督之衔,而所谓周馥和袁世凯有“姻亲”关系,但不能就此断为“依附”。天津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原所长周启乾是周馥的第五代孙,他介绍,先祖周馥是晚清李鸿章淮系集团的重要成员,辅李鸿章长达38年:“先后会办海防支应局,署永定河道,任津海关道、直隶按察使等职,协助李治理水患,对外交涉,经理北洋军务,创办新式学堂,又会办天津机器局,襄办电报局和修筑铁路,推进天津城市建设,是李鸿章在封建社会末期推行'新政’的得力助手。”

李鸿章曾向友人言:“吾推毂天下贤才,独周君相从久,功最高。”1871年,由湖广总督调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致函周馥北上,而此时,周馥因随李鸿章淮军平定太平天国的军功,在南京“留任”。孟繁之曾协助周馥曾孙、中国社科院地质研究所物理学家周景良系统整理过周馥年谱,他介绍,李鸿章招周馥入津本想筹划西沽筑城事宜,然而,周馥到津,第一件事是治水。

图片

周馥(左)和李鸿章

1871年,永定河决堤,京津一带几成泽国。李鸿章令周馥会同河道、知府等官员督办。“虽大风雨,奔踔泥淖不稍休。”周馥跑遍了天津海河的上河所有河道;两年后,周馥又以天津大沽海口为起点,“入山东利津口溯河而上”考察;转年,督办南北运河与金钟河工程。之前,天津北运河、武清东乡村庄曾连年饱受大水之苦,周馥在潮白河抢险,后挑挖引河修筑护堤,将水患概率降低。此后几年间,周馥还在兴济到新城之间开挖两条人工减河,建造桥闸三十余座,使小站地区成为鱼米之乡。治水有功,周馥也被赏头品顶戴。

周景良谈道,先祖去世后,黎元洪曾撰挽联:“迟暮师生,情真语挚……”此时,如段祺瑞、陈光远、齐燮元等都以学生自居,原因是周馥曾负责北洋水师学堂、北洋武备学堂,“除了没有上舰指挥,其他的事情他都做过了。”孟繁之说,李鸿章一系列北洋建设,都有周馥直接参与,其中就包括北洋海防建设,“这也是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时候最中心的建树,核心项目就是配置军舰、建设军港炮台和培训海军军官,然后衍生到军事学校、铁路、电报、医院等。”其中不少设施也成了惠及百姓的“军转民”项目。周馥在天津,除了担任海防支应局经理,负责各项开支外,还负责过1880年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事宜,而影响后世较大的事情,还有于1885年创办北洋武备学堂。

北洋水师学堂校址选择在天津城东八里、大直沽东北的东机器局旁,北洋武备学堂地址在今大光明桥附近,这都是李鸿章等想实现军事近代化的努力。尽管当时周馥已任津海关道,但李鸿章的创办武备学堂的奏折仍是由周代拟,冯国璋、曹锟、段祺瑞、吴佩孚等这些后来赫赫有名的近代人物都出于此。

1881年到1888年,周馥在天津任津海关道。这个职位是类似北洋大臣的秘书长,但周馥实际上还负责外交、市政建设等。1883年,创建天津市政工程局,专办修路、浚沟等事,此前一年“时议收捐,修天津城东至租界官路”,这是中国人在天津修的第一条马路;1886年,本拟建立集贤书院和博文书院,前者是传统书院,后者则是学习“洋文”,后遇种种事故未能开办,直到1895年才由北洋大学堂拟重开;1884年,会办电报局,创北塘至山海关电报线路……这些都是周馥任上所督办的各种事宜,不少都是惠及百姓的“实事”。而其后来出任直隶按察使时,以雪冤狱、恤累囚为务,还改订“保甲分段章程”,使直隶境内的人命案件侦破率达百分之九十,盗窃案件侦破率达百分之七十。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