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九赵氏祖碑解读华夏社祀文化 前几日有幸与宿州籍的《中国新闻杂志社》主编赵汗青先生、美籍华人美国《岳麓出版社》社长刘钦华女士一行探访相九赵氏祖碑,在碑文上发现有“......太丘府埋头集......兴建康平社”一行字,由此关联想到在此碑西5公里处的古“太丘社”,古“太丘社”是商族早期一支部族的居住发祥地望,在夏时代即以此为稳定的居住地,从此地西南方向20公里有国家认定的“王油坊龙山文化遗址”、“黑堌堆龙山文化遗址”、有《史记》在《六国年表》、《封禅书》、《孝武本纪》五次记载和“太丘社”现太丘镇丘庙村夏公100年前获得的一柱莲花型大型石柱和拟似生殖崇拜的石柱相佐证。 相九赵氏祖碑坐落在永城市顺和镇大赵营村九队的村道旁,几通石碑集中树立,其中最古老的一通是大清乾隆肆拾贰年所立,是明朝万历壬午科亚元赵公任职长沙府正堂的纪念碑,赵公应是乡试第二名的举人,靠路的一通是1989年新立的石碑,其中首句抄写清家谱文句曰:“......兴建康平社”,说明明代赵氏的地望在“康平社”以南,“康平社”是目前发现的以吉祥字符为名的唯一神社,远古至今的神社的命名均以所在地或朝代名命名,如夏朝的“夏社”、殷商的“亳社”、周朝的“周社”、秦朝的“西畤”、汉朝的众多社亦是如此,明清时的社到基层时往往简化成“土地庙”而代表了“社”的内容。而古“大赵营”北的“康平社”是清乾隆年间还在使用的名字,足见“太丘社”社祀文化对区域的影响久远。 “太丘社”远古时期是立于大丘之上的社,这个社的前身是先民们的图腾崇拜之地,根据太丘区域的沼泽与土丘相依互存的地理特点和古濉水流经的远古地貌特征,太丘区域在远古生长茂盛的古莲,由于莲的莲子和地下的莲藕给人们带来的实惠和远古先民在严酷的冬季由于莲给他们的生存希望,“太丘”区域的先民们先期以“莲”为生殖崇拜后升华到“上帝的象征”,即使是甲骨文里“帝”字的原型也是以莲蓬形状为“帝”字的骨干。最初他们从植物食物崇拜“莲”、生殖崇拜“莲”开始,逐渐将“莲”崇拜升华到与皇天上帝崇拜相复合的历程,现代南京人文学者郭荣梅女士 在《试析莲花文学意象的起源与发生》一文中说:“莲花......早期主要表现在生殖崇拜、神的崇拜和莲花的民俗形成等方面......生殖崇拜只是自然崇拜的一个阶段,自然崇拜又导致了人们对神的崇拜,把粗糙的观念代之以形象、具体的天国、上帝的世界。”。日本已故专攻中国夏至汉代金石文物鉴定与中国远古考古的国际级大师林巳奈夫在长期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出土的大量夏商周及汉文物后在《中国古代莲花的象征》一书中结论说:“从西周后期到战国时代虽没有发现饕餮(音taotie)依然存在的证据,但是我们可以认为在汉代前后还存在着帝的象征图像,这就是莲花。”,从1836年在“太丘社”原址农民夏公挖寨沟时出土世代保存下来的一通八瓣莲花石柱可以佐证以上定论,太丘社起初就是商族部落出于对莲的崇拜,逐渐视为天帝的象征而尊奉祭祀,同时将莲奉为社神以为社主而固定下来,从此带动了华夏民族以“莲”为上帝的几千年的宗教信仰历程,“莲”与众神道相助而生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道教与莲的关系应该是受到“太丘社”莲神社主的影响,从佛教的起始年代与古印度的地理关系可能产生的渲染关系看,佛教的莲花宝座也应是来源于“太丘社”的社主“莲帝”的影响,至少是一个互动关系。 “太丘社”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公元前336年“太丘社”被水土掩藏之后司马迁在公元前120年前后亲自到“太丘社”故址访问流连,以至于在《史记》中五次记载并将其上升到与国家社稷和九鼎的去向相同的地位,更为现实的是司马迁把汉高祖刘邦的成功与“太丘社”关联起来,这个关联就表现在把刘邦初始常隐藏于芒砀山岩泽之间和秦始皇常说“东南有天子气”之说,刘邦是沛县人,从地理位置和地貌上说刘邦真的没有必要到芒砀山隐藏,实地考察芒砀山会认为芒砀山不是隐藏的好去处,在沛县和芒砀山之间的几处群山远远比芒砀山好隐藏的多,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很不显眼的芒砀山用于刘邦的写实和《史记·货值列传》的地理标志,本质的原因应是因为芒砀山距离“太丘社”仅仅十几公里而“太丘社”当时深藏于地下不得见的无奈之举。受司马迁的影响西汉朝廷在“太丘社”设敬丘候国置敬丘候(西汉地理表上)立“汉太丘社”以事上帝,隋唐修通大运河时在距离“汉太丘社”最近点酂阳设置河南境内唯一的带双桥的运河码头(考古发现证实),由于元以前“太丘社”区域的反反复复的大水之患和战乱导致永城县地方志的断代缺失,“太丘社”在这期间的表现基本无考,从明开始随着地面的大局稳定远古的“太丘社”又开始逐渐以各种形式发出光芒,由于“太上老君”曾与黄帝到“太丘”教化部族和李耳(老子)骑青牛到“太丘社”传道的传说,名初即在“太丘社”现丘庙村“土地神庙”北2公里修建了闻名的“老君堂”,在丘庙周围陆续修建了“猪神庙”、“清凉寺”、“奶奶庙”、“关老爷庙”、“曹庙”等宗教建筑,如果高空俯览丘庙“土地神庙”地区可以认定为一个超大型的以丘庙为中心的涵盖华夏民族信仰文化的宗教建筑群!这种聚合在平原地区极为罕见。 司马迁在吸收继承孔子天神上帝文化的精髓后利用“宋太丘社”完成了自己的“上帝意志(天命)决定国家社稷归属”观点,同时司马迁暗示人们顺应“天命”中好的部分适度进取,不能急功近利。发掘弘扬“太丘社”华夏信仰文化,引导现今社会平抑浮躁、标记道德底线、遵循社会规约、愉快和谐社会活动、过好当下、适当进取、国泰民安,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作者系永城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