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是诗

 命馨甘 2017-09-13

2001-06-07 09:34

  20世纪的最后一年-- 2000年6月11日(农历五月初十)10点 10分,我的母亲在家乡溘然长逝。享年82岁。
  母亲去世一年来,老人家的形象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每每想到母亲,我心里阵阵凄楚,眼里充满雾雨。
  我10岁那年,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家家户户断粮断炊,靠树叶、野菜充饥。后来国家发给每人每天1两救济粮,我们全家熬一锅稀饭,里面放上野菜。每次吃饭母亲都将剩在碗底微少的黄豆糁儿给我,当时饥饿难耐的我竟然接受了母亲这种特殊的爱。现在我才懂得母亲是在牺牲自己,再次给我生命。那年月饿死人的事是天天发生的。
  母亲一生不知疲倦,不畏艰辛。当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时,她常说:没有渡不过的难关,再难的日子也得过。
  小时候,我最熟悉的声音是母亲的纺线声、织布声。50年代、60年代我们一家8口人全靠母亲一人纺线、织布、做鞋、缝衣过活。母亲将纺车放在床头,纺线直到深夜,困极了就和衣而卧,睡一阵儿醒来接着再纺。看到母亲辛劳的样于,我心里酸酸的。有时我也披上衣服,就着昏暗的灯光背书。和着母亲的纺车声,我背会了《开国大典》。
  母亲没有读过书,但是母亲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母亲曾给过我一支支优秀的道德火把。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吃亏是福。
  上小学时,母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财主吃尽了山珍海味,还是没有他的穷人邻居身体结实。他便向邻居打听,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邻人答:“我吃的东西你吃不起。”财主说:“笑话,我有万贯家财,哪有吃不起的东西。”邻人答:“我是吃亏,你吃得起吗?”母亲一生都遵循着这种做人的原则。
  母亲一生尽行善事,爱扶贫助弱,做的好事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邻居、亲戚凡遇到困难,她都要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过路讨水、乞食要饭的,她也要热情给予。生活困难的年月,她总留点细粮给来家的客人吃,我们全家人吃黑粮糙米。那时我不懂事,对母亲的做法十分不满。她病重的时候,不少人拿礼物来看她。她将我叫到床前,一连说了几个她的同辈老人:赵三奶、赵大奶、康八奶、顾大婶……嘱我将礼物分一点儿去看看她们。我和哥哥们代她分头去看了几位村上的老人以后,她心里才得到了安慰,仿佛病痛也一下子减轻了许多,脸上显现出难得的安详。她一生信奉:积德行善,留福于孙。
  世上的爱有多种,但最纯净、最无私的要属母爱。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母亲给我的爱有一万,我能回报她万一吗?想到此,我就深深感到愧疚。
  母亲爱我,母亲更爱我的孩子。在南阳工作时,母亲带大了我两个女儿。那时我工资低,生活不宽裕,母亲做饭、洗衣、带孩子。为补充我们生活不足,还兼看邻居家的一个小孩,人家每月给她 15元钱。她省吃俭用,尽量让两个孙女吃好穿好,真是养胖了孙女累瘦了自己。那段日子正是我生活、工作的坎坷时候,易怒、易躁,总发脾气。母亲理解我,还替我劝慰媳妇,照料孩子,帮助我走出困境。
  到郑州工作后,孩子也大了,母亲又开始给弟弟看孩子,加上父亲身体不好,就很少到我那里长住了。母亲77岁那年,因多年积劳,不详的病灶己开始显象,她一再关照家里其他人,不要告诉我,说我工作忙,她的病没事,用土法能治好。我听说后,回去劝说她到郑州检查治疗,稍有好转就要求回家,我知道她是怕拖累我。
  到北京工作后,我想将母亲接到身边,好好孝敬几年。她来了,只住了20大。和樊娘、崔婶一块儿。她说:那是她晚年最舒心的时候。自那次回去以后她就一病不起,直到去世。母亲自来到我们张家,辛劳一生,整整伺候了张家4代人。吃苦奉献多,享受幸福少。她晚年正逢国家繁荣盛世,儿孙也都已长大成人,且都很孝顺。本该让她多享享清福,谁知病魔又夺走了她的生命。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母亲是师。常常回忆母亲可以浮化心灵。我愿后辈子孙都如母亲那样做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