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文学艺术界的多名专家 、学者参加歌剧《檀香刑》研讨会。 山东文学艺术界的多名专家 、学者参加歌剧《檀香刑》研讨会。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其作品的改编工作也呈现出加速进行的趋势。继莫言作品《红高粱》确定改编成舞剧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后,近日,就莫言作品《檀香刑》改编成四幕歌剧,山东文学艺术界的专家和学者针对剧本改编问题展开了讨论,莫言本人并未出席。 看下你的号码能领到多牛的股 广告 ![]() 剧本打造历经两年时间 11月1日上午9时许,歌剧《檀香刑》剧本改编的研讨会在高密市天和思瑞大酒店二楼国际会议厅举行。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张桂林、高密市委副书记万丽、高密市政府副市长殷玉萍出席研讨会,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的部分教授以及高密市莫言研究会的成员参加了研讨会。 记者从剧本上看到,《檀香刑》被改编成了四幕歌剧,编剧署名为“莫言、李云涛”,主要人物简化到了七人,分别为眉娘、孙丙、钱丁、赵甲、小甲、知县夫人和小山子。整个剧本大约在万字左右。“第一稿的时候是3幕剧;第二稿的时候改成5幕剧;现在的稿是4幕剧。”李云涛是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他说现在的剧本是他所写的第十稿,历经两年的时间。他2010年第一遍阅读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觉得很震撼,第二次阅读时,就想将其改编成歌剧。 据了解,一开始李云涛将《檀香刑》设计成小型的、实验型的歌剧。莫言看到剧本后,认为小剧场还不足以表现大的场面,建议改成大型歌剧,并亲自设计了大纲和一些重要的场段。 剧本中延续茂腔元素 据悉,歌剧《檀香刑》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反殖民的斗争事件。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被女儿孙眉娘的干爹高密知县钱丁抓起来,被她的公爹刽子手赵甲施以“檀香刑”。歌剧以“施刑”为主线,在女主人公孙眉娘与她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中展开。 据了解,莫言的小说《檀香刑》受到茂腔的影响,他在书中将茂腔写作“猫腔”。莫言在小说《檀香刑》后记里,曾表白自己此书写的是声音,除了火车的声音,“第二种声音是流传于高密一带的地方小戏猫腔(茂腔)。”而歌剧《檀香刑》的剧本也延续了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含有茂腔元素。在剧本中,多次使用“俺”、“吵吵”等富有乡土色彩的词。唱词中还多次提到茂腔,比如“如果俺爹能活着出来,俺一定让他把您编进猫腔(茂腔)戏里。”而且在剧本中还有部分茂腔唱段。“从音乐上说,肯定会在其中加入茂腔元素,但不是茂腔戏。”李云涛说。 明年亮相第十届中国艺术节 据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张桂林称,山东省一直想做一个出色的歌剧,这是音乐人的心声。歌剧《 檀香刑》的改编工作是山东省文化建设的重点,由山东省委宣传部投资。现在针对剧本改编进行讨论,也是为了在歌剧排演前将根基打牢。后期在歌剧搬上舞台的过程中,导演和演员还会对剧本进行二次加工。 “现在相关方面正在准备策划方案,挑选一流的演员、导演组成创作团队,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争取在春节以前将歌剧《檀香刑》搬上舞台,并邀请专家、观众进行点评。”张桂林说,歌剧《檀香刑》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顺利的话,明年6月份将会进行全国巡演,7月份会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亮相,甚至可能会在国外巡演。 莫言:不必拘泥于原著 在剧本改编过程中,莫言也参与其中,莫言表示“不必拘泥于原著,可根据舞台需要改编”。针对舞台剧的特点,李云涛曾和莫言讨论过,小说的细节可以细致入微,特别是其中对凌迟、檀香刑等刑罚的行刑过程有精彩呈现,但不能在舞台上体现。“歌剧虽名为《檀香刑》,但根本看不到行刑过程,孙丙最后被钉死已经足够了。” 李云涛:写的是地瓜味 “我写不出面包味,要写也是写的地瓜味。”李云涛说,歌剧除了正剧,还有民族歌剧,比如《洪湖赤卫队》、《雷雨》、《原野》等。他希望自己所创作的《檀香刑》剧本能拍成民族歌剧,跟歌剧《原野》的风格类似。孙眉娘是中国的吉普赛女郎,他所写的剧本也是乡土气息浓厚的。 学者:称呼“宝贝”不太妥 在歌剧《檀香刑》的剧本中,歌剧第一、二幕中间有幕间音乐,孙眉娘咏唱《相思曲》,剧本的唱词中写道“宝贝啊,宝贝,如果我离开你已不能活!”谭好哲等教授认为宝贝这个词比较西洋化,当时是否有这样的一个词、用在场次中合适不合适,都还值得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