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空军一大批战绩彪炳的王牌飞行员,始终绕不开一个耀眼的名字:“非洲之星”汉斯-约阿希姆·马尔塞尤,他的158架空战战绩创下德军对战西方盟军的最高纪录,他以天才般的空战技艺和我行我素、放浪不羁的鲜明个性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他军事生涯的巅峰莫过于1942年9月1日,三次起飞升空共宣称击落17架敌机,其中一次为十分钟内击落8架,由此开创空战史上空前佳绩。本文就带大家重返漫漫黄沙的北非,回顾这场教科书般的经典空战。
▲1942年9月1日马尔塞尤起飞前,是否会料到自己即将书写下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1942年夏,隆美尔携攻克托布鲁克要塞之余威,倾其所有向他毕生最热切的目标:埃及苏伊士运河挺进。埃及作为大英帝国老牌殖民地和英军中东司令部大本营,失去它的后果是英国万万承受不起的,于是装备、物资和兵员源源不断运抵北非,蒙哥马利也在8月中旬临危受命、走马上任。8月30日开始,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和蒙哥马利的英国第8集团军在阿拉姆哈勒法岭一带展开首轮较量,史称阿拉姆哈勒法之战。地面战事的激烈意味着天空的火药味同样浓烈,双方都出动了大量轰炸机实施航空火力支援。
9月1日早晨,马尔塞尤所在的德国空军第27战斗机联队、即JG 27奉命出击,一大队和三大队共25架Bf 109F呼啸着冲入云霄,为轰炸英军阵地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提供护航。和往常一样,3中队指挥官马尔塞尤第一个发现敌情:在他们下方,英军16架飓风式战斗机正掩护侦察机飞向阿拉曼。Bf 109不动声色继续相向而飞,直到双方交会,马尔塞尤一个滚转,朝英军队尾俯冲下去,快速溜到殿后的英机后下方,将南非空军第1中队的一架“飓风”打得冒出黑烟和火光,踉踉跄跄跌出编队。仅仅2分钟后,第二架“飓风”被马尔塞尤击中机翼油箱,随后空中轰然爆炸、火光耀眼,马尔塞尤和僚机不得不各自飞向两边躲避四散的残骸碎片。
▲德国空军在北非大规模的“斯图卡”机群,马尔塞尤在9月1日战斗要保护的首要目标
这时皇家空军第238中队加入战斗,伊恩·马修斯中尉驾驶飓风式战斗机从马尔塞尤下方逼近。听到僚机警告,马尔塞尤敏捷地展开襟翼,拉起机头并调整方向,向上规避飞驰而来的敌机,随后打出一个短点射,这架“飓风”载着马修斯坠毁在伊马伊德。
皇家空军第92中队没有给胜利者庆祝的机会:6架喷火式战斗机从高处扑过来,密集的炮火倾泻而下。马尔塞尤指示僚机向右规避,自己则剧烈左转,他收小油门、打开襟翼,压下速度把身后所有追击者甩到前面,再猛推油门收起襟翼,成功反客为主,朝着前方最近的敌机猛烈开火,“喷火”冒出火光,黑烟从机身涌出,飞行员布拉德利-史密斯少尉不得不弃机跳伞。在占据数量优势的敌军面前,马尔塞尤用了不到15分钟,接连击落4架敌机,为这传奇的一天取得开门红。
▲马尔塞尤于1942年9月期间驾驶的Bf 109F-4/热带型(序列号W.Nr. 8673)侧视图,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架Bf 109F型战斗机。
结束了首场作战任务,马尔塞尤意气风发地带领着他的3中队安全返航。地勤检查后发现:击落四架敌机,“黄色14号”Bf 109F竟然只消耗了240发子弹和80发炮弹!(小编点评:这对其他国家的飞行员来说,几乎是神话般的命中率,然而对于马尔塞尤而言,也仅仅算正常水平而已。)随即,这架战鹰被军械士以最快的速度重新装满弹药,即将和它的主人再次出征。
马尔塞尤只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利用这个间隙期参加战前简令、如厕、匆匆填写了作战报告——他大笔一挥,将敌机机型全部上报为P-40战斗机。随着起飞的信号令下达,一架架Bf 109在跑道拖着漫天的沙尘和砂砾升空而起,赶去与斯图卡轰炸机会合,随后将攻击位于阿拉姆哈勒法的英军要塞。
▲在北非沙漠,每一架飞机的起飞都会掀起厚重的尘土
与此同时,南非空军的30架P-40战斗机也护送着两队波士顿轰炸机朝德军阵地飞来, 这次,南非空军第2中队的8架P-40首先发现了上方的5架德国战斗机,立即爬升争取高度。但为时已晚,马尔塞尤带领3中队的4架Bf 109呼啸而下,绕到南非空军身后,1中队也尾随着,在3中队上方提供掩护,防止这8架P-40逃脱或援军到来。
P-40见势不妙,开始组织起环形防御圈。不幸的是,这正给了马尔塞尤使出拿手绝活的机会。“非洲之星”大放异彩的时刻开始了。他爬升后俯冲向松散的环形编队,从60米开外打出偏转角射击。电光火石间,2架P-40应声而落!马尔塞尤切进被打开缺口的环形防御圈中,向右急转,以又一个偏转角射击斩获了三分钟里的第三个战利品。
▲1942年,皇家空军在北非战场的一队P-40“小鹰”战斗机。
英军防御圈瞬间被撕开一个大大的裂口,而马尔塞尤的“黄色14号”依旧施施然地停留在圈内。这时候英军不是收紧编队,围攻这架单枪匹马的Bf 109,反而逐渐散开,组成双机编队飞向德机编队。但不久,他们似乎意识到碰上了狠角色,开始全速朝北边逃脱。 ▲英军环形防御圈示意图,多架飞机在同一水平面保持首尾相连飞行。敌机企图切入防御圈内部时会遭到后方飞机的攻击,这种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术在二维平面足以达到完美的互相掩护效果,但很难抵御来自垂直方向的攻击。在北非战场,皇家空军最致命的失策在于将环形防御圈应用在高空。如果在低空,像马尔塞尤那种从垂直方向切入的战术很难施展。
▲马尔塞尤在北非对付英军环形防御圈的攻击示意图。需要高超的飞行技艺、精湛的射击、强健的体能、全神贯注的投入以及足够的运气,能驾驭者寥寥。用另一位王牌飞行员的话说,“这些动作只有疯子和莽夫才做得出来”。即使是风光无限的马尔塞尤,健康也在日复一日的高强度作战中被慢慢蚕食。
马尔塞尤紧追不舍,逐渐逼近一架P-40,在相距100米的12点方向猛烈开火,眼见这架P-40冒着火光掉下去,他顾不得细看,立即瞄准下一个目标扣动扳机,他出手如此之快,以至于为他计数的僚机目不暇接,所能看到的就是“黄色14号”一次次俯冲、急转、横滚,以及从枪口闪出的耀眼火花,随后就是一架架飞机冒着火光或拖着黑烟下坠。
不久,马尔塞尤发现一架Bf109正后方冒出敌机,于是毫不犹豫冲过去,以一个精准的射击终结了对方的意图。这架战果得到被他解围的队友弗兰齐斯克特上尉证实。
解决了6架敌机后,马尔塞尤下令中队爬升占据高度优势,随后他们果然又看到一队P-40(可能来自南非空军第5中队)。马尔塞尤像一只凶狠的鹰鹫猛扑下去,将其中1架凌空打爆,僚机紧随而下,瞄准另一架P-40开火,但没有击中要害,马尔塞尤半滚倒转,飞到这架P-40后方,以100米距离补上几枪。就这样,他在10分钟内取得第8架战果。
▲马尔塞尤“黄色14号”与P-40鏖战黄沙之上
这是一场堪称传奇的空战,而比起显赫的个人成就,更为难得之处在于出征的3中队12架战机毫发无损地全体返航。只有靠着战友们的保护,马尔塞尤才能这么肆无忌惮地一次次冲进敌机机群与之缠斗,并且在枪林弹雨中全身而退。正如他后来承认的那样,没有僚机的奉献和支持,他不可能立下这样的赫赫战功,甚至连性命也难保。不同于一年前独狼式的战斗,马尔塞尤学会了谦虚和尊重,这也令他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这场战斗中,JG 27联队的3中队入账了8架空战战绩,依然尽归中队长一人。此外,1中队也宣称击落1架P-40。返航回到机场上空,马尔塞尤顺着跑道方向来回通过一次,每次晃动4次机翼致意。刚平稳地停妥,他就被队友们团团围住,“他看上去神采飞扬,也有点疲倦。我们都很累,但是他是完全筋疲力尽。”弗兰齐斯克特后来这样回忆道。 ▲对德国空军第27战斗机联队的人们来说,当马尔塞尤进入驾驶舱,整个联队就进入“马尔塞尤时间”
马尔塞尤冲迎上来的地勤竖起八个手指,随后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上一口。“它会要了你的命的,约亨。”一旁的弗兰齐斯克特带着忧虑和些许谴责劝诫道。马尔塞尤笑笑:“是吗,既然英国人无法干掉我,那么我想世上总有一样东西能做到吧。你知道我们不可能长命百岁的,路德维希。”
半个小时后,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出现在JG27联队指挥部,作为3中队指挥官,马尔塞尤向空军元帅报告了今天第3中队共击落12架飞机。 “这12架里有多少是你的?”凯塞林问。 “12架,元帅先生!”
无言地握住那双瘦削的手,即使是南征北战见多识广的凯塞林此刻也一句话说不出来。
▲1941年秋季,马尔塞尤被介绍给凯塞林元帅(右二)
按照计划,飞行员们一小时内还要准备下一次升空作战,凯塞林和联队长诺伊曼指示马尔塞尤就在联队指挥部休息。出人意料的,一向古灵精怪的马尔塞尤没有争辩,而是老老实实照做了。他抿完一杯饮料,叼着烟在联队指挥室写了战斗报告,然后靠在皮椅上沉沉睡去。在这期间,附近几个意大利士兵顺走了他们的偶像那辆黄色大众牌军用吉普车,在车身上用意大利文画上一个大大的“八”——Otto。
▲马尔塞尤(手握方向盘者)和手下队员们坐在他著名的“Otto”吉普车里
傍晚,马尔塞尤打起精神,带领中队开始了这一天联队第四次、个人第三次出战。他爬进驾驶舱,系好安全带,从舱外的战友们竖起大拇指示意一切就绪。第二大队的10架Bf 109为Ju 88轰炸机提供贴身护卫,第一大队的11架Bf 109则在上方掩护。皇家空军则紧急出动第33中队和第213中队拦截。
在2400米高空,JG 27第一大队与大约10—15架“飓风”(皇家空军第213中队)狭路相逢。马尔塞尤依旧第一个发现敌情,他的四机编队中,每人物色一个目标,直接朝英国机群冲去。英国飞行员先下手为强,马尔塞尤则猛踩左舵大角度侧滑,操纵杆同时右推,避开了敌机几发子弹的同时,还获得一个完美的射击角度。17:47,1架“飓风”拖着烈焰和黑烟坠毁。
又一架敌机从三点钟方向冒出来,马尔塞尤飞快地调转机头结果了它。他的Bf 109没有停下转弯的势头,锁定下一个目标,17:49,第三架牺牲品也冒着火光坠向地面。马尔塞尤继续绕到英机编队后方,对方发觉威胁,分成左右两列散开,企图反咬住虎视眈眈的追击者。对这一切,马尔塞尤胸有成竹,他放下襟翼,向右急转弯,对准其中一架“飓风”猛烈开火。
▲北非战场的皇家空军飓风战斗机,当天战斗中吃够了小马哥的苦头
战斗还未结束,又有几架“飓风”朝着东面飞驰而来。马尔塞尤开足马力、改平机头,也朝对方飞去,在不到180米的距离开火。一架“飓风”冒出黑烟,但看上去气势不减,马尔塞尤即刻补上几枪,这次它开始翻滚下坠,座舱盖也飞脱了。这是马尔塞尤本次战斗的第五架,也是这一天的第17架。
第三轮战罢,JG 27第一大队共宣称歼敌8架,其中5架由马尔塞尤包揽,只不过他依然将“飓风”误判为P-40。第二大队颗粒无收。一架受JG 27护航的Ju 88轰炸机未能返航。
在地面,马尔塞尤每次出击都有好事者兴致勃勃为他的击坠数打赌,这次也不例外,JG 27队员们都挤在通讯室,接收着来自空中的捷报。无线电接收器一片杂乱喧嚣,报告、战绩确认、命令和道贺声交织在一起——“第五架,约亨,第五架飞机被击落了!” 通讯室里欢声雷动,人们知道他们的约亨书写下了空战史纪录。
▲马尔塞尤返航后接受战友的祝贺 起飞三十分钟后,出征的Bf109们身披暮色出现在机场,“黄色14号”照例挥动机翼示意战果,当飞机降落停稳,所有人都跑了过去。几位地勤人员已经迫不及待爬上机身,为马尔塞尤解开安全带和降落伞背带,把他举出驾驶舱,伴随着欢呼声和掌声,纤细的身躯被人们一次次高高抛起。
马尔塞尤脸上同样洋溢着兴奋的表情,这确实是引以为傲的成就。同时他也实在太累了,挂着笑意的脸掩饰不住惨白憔悴的神色,他脱下湿漉漉的飞行服,用颤抖的手勉强点燃一支烟,一口气灌下五杯水。JG 27飞行员每天至少要喝两升水,而马尔塞尤这一天整整喝光了五升。
凭借超凡的天赋,付出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马尔塞尤在1942年9月1日的空战中一举宣称击落17架盟军战斗机,使得个人战绩达到了121架,更为重要的是,他创造了德国空军单日击落敌机数新的记录,也成为了“非洲之星”个人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继1942年9月1日取得第105至121架战绩后,9月3日马尔塞尤两次出战再次宣称斩获6架敌机,其中包括2架“喷火V”,“黄色14号”Bf 109 F尾舵上的战果标志也随之增加到132个。
后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空战空前激烈,飞行员视野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架架一击毙命,不可能、也没必要明确每架敌机实际坠毁情况,像马尔塞尤这样短时间内击杀多架敌机的惊天战绩,历来就是争论和质疑的焦点。比如,他的“单次击坠”和“单日击坠”纪录一年后被两个同胞在苏德战场打破,遗憾的是细节一片模糊,难以经受考证。而对比英军战损记录可以得出结论,马尔塞尤的战绩相对而言非常准确,被他宣称击落的17架盟军飞机中有8架或9架实打实地被毁,大约3架或4架被击伤(见附表)。纵观马尔塞尤总战绩,确凿的击落数仍能保持在100架到120架,准确率能达到2/3水准,对比二战期间各国战斗机部队空战战绩平均被夸大了50%以上,放在任何评定标准下这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是:马尔塞尤及JG 27联队的辉煌战果并没有带来对等的作战效益。以9月1日为例,德国空军没有击落1架轰炸机,盟军依然能够肆意攻击轴心国地面部队。非洲军团头顶的空袭几乎一刻也没停过,晚上隆美尔写信抱怨昼夜不停的猛烈轰炸导致重大人员和物资损失。非洲军作战日志记载:“我军遭遇12架以上规模的机群轰炸至少有7次,我军空军和高炮无力阻止……我军尤以车辆损失最为严重,通信车被毁导致指挥困难,电话频频中断。”在英军隆隆炮声和持续不断的猛烈轰炸中,隆美尔心力交瘁、丧失信心,9月2日决定从阿拉姆哈勒法撤退。
另一方面,德国空军全天26架空战战绩中,17架由一人包揽。同年九月,JG 27第一大队87架总战绩中,54架尽归马尔塞尤,这绝非精锐部队的表现。时任联队长的诺伊曼战后坦言:“马尔塞尤所在中队的大部分飞行员在空中只不过担任配角,为他们的‘大明星’护航而已。对顶尖王牌地位的角逐总是优于对军事效益的追求。”
最终,德国空军为造星运动自食恶果。失去马尔塞尤后,JG 27第一大队一蹶不振,撑完阿拉曼战役,就撤出非洲休整,次年年初撤回法国。因一名飞行员之死对部队造成灾难性打击,这种情况在盟军几乎不可能发生。此后,马尔塞尤一天击落17架敌机,便成为JG 27、也是整个北非战场无法重现的神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