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业余古瓷收藏爱好者来说,古瓷片的珍贵性也不言而喻。普通古瓷片是他们学习的第一手实物资料,而能够拥有典型的珍贵瓷片,已成为玩瓷者引以自豪的财富和收藏水平的标志。比如明代成化官窑斗彩瓷器,珍若拱璧,价值连城,一只鸡缸杯1999年春季在香港拍卖到近3000万元港币。普通收藏者别说购买,就连想看一看也得到故宫去。那么从地摊上买到一片有“天”有“地”、有纹饰有款识的成化官窑斗彩团菊纹碗残片,从而能够上手观察它的质地特征,该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收获。 我馆部分古瓷片采购于南京。六朝故都的南京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国内收藏和研究古瓷片人数最多、成果最丰的地方。南京古陶瓷研究会团结聚集了一大批知识层次高、研究能力强的古瓷爱好者。他们痴迷于古瓷片的收藏与研究,一年四季,风吹日晒,石头城内,秦淮河边,到处留下他们寻寻觅觅的足迹。“身土泥水惹人笑,手中瓷片惊世珍”,辛勤的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有人拾得元红绿彩高足杯残件,更有人找到了以往仅有文字记载而不见实物的元代戗金玉壶春瓶残器。请不要小看这些东西,国内著名的大博物馆都没有这些资料,它们的学术价值是那些有钱就能买得到的明清传世官窑器所无法比拟的! 古瓷片是判定鉴别对象的真正权威。对一件瓷器的窑口、生产年代和其他要素,是专家说了算还是瓷片说了算?归根结底是古瓷片说了算。因为能够说出真理性结论的专家,并不是凭空想象、心血来潮得出正确判断的,而是依据对古瓷实物实地,包括古瓷片的综合深入研究才总结出科学结论的。当专家的已有结论同新发现的古瓷片等客观事实发生矛盾时,我们信谁?当然信实物证据!因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 过去人们(包括专家)一直认为北宋汝官窑器以釉色取胜,光素者多,并且“汝官无大器”。但清凉寺村汝官窑址发掘结果推翻了过去这种结论,众多的刻花、印花、雕镂瓷片和一些复原器物证明,汝官器不但有韵味迷人的釉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装饰;不但有小巧典雅的碗盘盏洗,而且有器型硕大的陈设精品。 正因为古瓷片是破碎的,因此器物的胎釉断面、“肠肠肚肚”一览无余地暴露出来,使人们不但能知其表,更能察其里。这比之单纯地观察完整器学习鉴定,在对古瓷特征的掌握上具有更加深刻全面的优势。 (未完待续) 开馆时间|09:30-16:30(逢周一闭馆,节假日照常开放)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环路迪卡侬(桥南店)西停车场正对面 交通信息|乘坐番6、20、67、68、108路 公交车至龙岐路口站或岐头村(荔园新天地)站下,或者乘坐K349公交车至岐头村(荔园新天地)站下, 步行3分钟即可到达( 推荐自驾或 Uber拼车) 门票信息|关注公众号。 咨询热线|020-84735123 020-31047864 联 系 人| 张小姐 |
|